第兩百八十六章 回王家族(2 / 3)

伯錫爾畢竟是哈密郡王,其家族在哈密經營三百年,沒有大清的時候就有他們家族,所以他們家的積累可是很驚人的。

整座府邸占地麵積達數百畝,建築風格是阿拉伯式的,白牆、金頂。王府之內古樹林立,地磚也不知是什麼材質的,既古樸又堅固,一看就是高檔貨。

隻是因為阿古柏臨走時的搜刮,讓王府內一片狼藉。但是此時正有數百人在忙碌的收拾著,看來不需要多久這座哈密王府就會恢複往日的盛況了。

伯錫爾謙遜的說道:“太師大人過譽了,這都是天朝的賞賜罷了。太師大人,你看咱們今夜是否要大宴一番,犒賞犒賞大軍?”

李明峰道:“不必,今夜事情太多,城外還有物資需要遷徙,受傷的士兵也很多。而且他們征戰多日了,如今可算有一座城池可供休息,就先讓他們休息休息吧。”

伯錫爾道:“那也好!太師大人若有差遣,直接和老朽說便可,老朽能做到的一定全力做到。”

看到伯錫爾要離開,李明峰連忙一伸手止住了他,微笑著說道:“王爺,咱倆還是閑聊幾句吧。”

李明峰現在很需要伯錫爾這個地頭蛇的支持,所以也沒有客氣,直接就提出要和伯錫爾談談。

伯錫爾有些受寵若驚的道:“好,那我叫下人備酒。”

李明峰和伯錫爾進了宴客之所後,伯錫爾立刻親自下去準備宴席了,老李則獨自坐在屋子裏,看著金碧輝煌的回王府,並回想著哈密回王家族的輝煌經曆。

第一代回王產生於明末,其祖先是蒙古人,居住於伊犁。時逢亂世,第一代回王木罕買提夏從伊犁組織了上千兵馬,征服了哈密地區,從此他和他的子孫們成了哈密地區的統治者。

木罕買提夏本是蒙古人,還是成吉思汗的子孫,但是為了方便統治,其自稱為“聖裔”。 後來幾代回王也堅持稱自己是默罕默德的子孫,不過到了近代,回王統治已經堅固了,“聖裔”之說也不再被回王家族提起了。哈密回王的族譜上,已經明確的標明了,他們是蒙古人的後代。

第二代回王是木罕買提夏的兒子額貝都拉,他才是理論上的首任回王,因為從他開始,他們家族才被中央政權承認和支持。

額貝都拉繼位之後,正遇上蒙古的準葛爾汗國擴張,哈密被迫成了葛爾丹的下屬。後來康熙帝征討準葛爾汗國,額貝都拉堅定的站到了清朝一邊,給清朝提供兵力援助,糧草援助和情報援助。為康熙征討葛爾丹提供了莫大的支援,立了一大功。

在康熙帝平定了葛爾丹之亂後,額貝都拉被授予了極大的權限,他甚至有權在哈密販賣人口。也就是說,哈密極其附近方圓幾百裏的地區成了額貝都拉的私人領地。

額貝都拉對朝廷那也是極盡恭敬,曾經送一種甜瓜上供給康熙帝,康熙吃了之後龍顏大悅,賜名哈密瓜。從此以後,哈密瓜就成了貢品,其名號也在全國傳遍了。

第三代回王沒什麼功績,但是其曾經擒獲了準葛爾大汗葛爾丹的兒子,將其送交給了朝廷。第四代回王曾經多次協助朝廷擊敗蒙古,立有大功小功無數。其先被加封為鎮國公,然後又升為貝子。

第五代回王名叫玉素甫,他就任之時,已經是乾隆年間了。乾隆一生最是好大喜功,其年老之時,號稱“十全老人”。所謂的十全,就是指其在位期間,取得了十場戰爭的勝利,其中有一場就是“平定大小和卓之亂”。

大小和卓實際上就是兩個“聖裔”,本來朝廷是在新疆實行的雙線統治,也就是說朝廷在新疆駐兵,但是新疆的具體事物,都由大小和卓負責。換個現代點的說法,也就是說大小和卓對新疆有“治權”,沒有“主權”。

但是大小和卓卻不能接受這種統治方式,於是就發動了叛亂,最終被乾隆鎮壓。從這次之後,朝廷對新疆的統治力大增,新疆才從真正意義上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在這次戰役之中,哈密回王家族又給清廷提供的巨大的支持。向來好大喜功的乾隆自然不吝賞賜,先將五代回王玉素甫從貝子提拔為貝勒,然後又讓其帶郡王銜。所謂的戴郡王銜,並非真正的郡王,隻是在某些方麵享有郡王待遇。

不過,即便如此這也是莫大的恩賜了。清代非愛新覺羅家族和蒙古各部汗王之外還能獲得王爵的,寥寥可數。

五代回王去世之後,乾隆下旨繪像紫光閣,並由其能力比較強的次子繼位,這就是六代回王。六代回王做了沒到十年就去世了,傳位到七代回王。

七代回王同樣對大清忠心耿耿,七代回王每隔七八年就要去京師覲見皇帝一次,受到當時當政的乾隆帝、嘉慶帝的封賞。在此期間,七代回王帶上了雙眼花翎,穿上了黃馬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