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眾人,隻有曾國藩和李明峰有爵位在身。曾國藩因為籌建湘軍有功,再加上其不可取代的地位,朝廷封其為一等毅勇侯。
朝廷這次為了讓李明峰乖乖的奉命出征剿撚,所以在出征之前,也封李明峰為一等忠勇侯,算作激勵。
李續宜聽到李明峰說他憑這次活捉李秀成的功勞,至少能封伯爵,心中也十分高興,但是卻還是很謹慎的自稱“絕無此心。”
曾國華笑著說道:“續宜,就憑你的出身和功勞,早就該封伯了。這次又擒獲了長毛悍將李秀成,這伯爵之封,絕對跑不掉!”
李續宜的哥哥是湘軍第一悍將李續賓,此人立功無數,但是卻在三河鎮兵敗被殺,以身殉國。按照常理,這些功勞是要落到他的繼承人身上的。李續賓沒有兒子,隻有李續宜這麼一個弟弟,所以按理說,李續宜應該完全繼承李續賓的戰功。
就憑李續賓的戰功,他的弟弟李續宜就是封伯也不為過!而且在加上李續宜征戰多年,所立的戰功,這伯爵之位,確實應該屬於他。
但是朝廷對湘軍有所顧忌,所以才遲遲不任命李續宜為伯爵。這次李續宜又擒獲了長毛大將李秀成,朝廷就是有意打壓,卻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無視李續宜的功勞了。
聽了曾國華的話,李續宜說道:“六哥可不敢如此說,若要讓外人聽到,還道是咱們湘軍逼著朝廷給封賞呢!”
實際上,如果朝廷這次不給李續宜應有的賞賜,湘軍眾人十有八九真的會逼著朝廷要封賞。不過,現在可沒人敢說這個話,尤其是還當著這許多非湘軍派係的將領麵前,曾國華等人可不敢直言要給朝廷壓力。眾人知道這個話題敏感,說到這裏也就不繼續往下說了。
“李大人,此戰還是要由你來做主!”曾國藩將話題轉移到了天京之戰這個關鍵性的問題上來。
李明峰是直隸總督,為天下九大總督第一位,而曾國藩好巧不巧的是兩江總督,為天下九大總督的第二位,比老李稍稍的矮了那麼一頭。所以曾國藩才推李明峰出來總管全軍。
隻不過,李明峰可不會狂妄到,真的以為曾國藩準備放棄戰爭的領導權。老李心中清楚,曾國藩隻不過是在謙讓罷了。
李明峰故作震驚的說道:“這不是喧賓奪主了嗎?曾公與我同為欽差大臣,不過,我這個欽差是負責剿撚的,您那個欽差是負責剿長毛的。天京之戰,隻有長毛,沒有撚子,當然要由您做主了。
曾公,此戰無論如何都要由您指揮,李某願在您的麾下做一個小卒便可!常勝軍上上下下,全憑曾公調遣!”
曾國藩聞言,麵現難色,有些尷尬的說道:“這不太好吧?要不咱們兩軍分頭行動吧,不分主次一同攻城,如何?咱們各憑本事,爭奪那洪老賊的腦袋怎麼樣?”
李明峰連連搖頭,語氣十分誠懇的說道:“不用了!曾公,我還年輕,做事莽撞。您卻老成持重,做事穩妥,而且威望還高。此戰由您指揮最是合情合理!”
天京城現在就是死城一座,現在的問題不外乎就是什麼時間攻下來和耗費多少兵馬攻下來這兩點罷了。一旦天京陷落,洪秀全就成了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無論是誅殺洪秀全,還是生擒洪秀全,這可都是百年以來大清第一功。如果沒有李明峰,那這個功勞就肯定是曾國藩和湘軍的了。但是現在老李的出現,卻打亂了曾國藩的布局,這個天下第一功,就沒準會落到誰的身上了!
曾國藩剿殺長毛十幾年,甚至有好幾次都差點丟了性命,他在這項事業上付出了半生的努力,所以他肯定不會放棄這個即將到來的勝利果實。如果李明峰露出想要搶奪功勞的意思的話,曾國藩絕對會毫不猶豫的在未來的戰爭中給常勝軍絆子,在背後用陰招。
但是李明峰的表現,卻讓曾國藩定下了心。
老李當然也有自己的目的,他來此不是為了那殺洪秀全的功勞,他為了是和曾國藩拉近一些關係。即便老李不要那份功勞,但是曾國藩心中卻應該明白,那份功勞中有常勝軍的一分力量,這樣曾國藩就會欠老李一個人情。
老李曾經救過曾國藩的六弟曾國華的命,曾家本來就欠了老李一個人情了,這次在天京之戰中,老李再出把力,賣個人情給曾國藩,那以後若遇到什麼事情,老曾的立場肯定也會偏向李明峰這邊。
湘軍、常勝軍,一南一北,若能互相響應,保定的工業化進程就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打擾,而保持高速發展。
李續宜還在傻了吧唧的吃東西,忽然感覺李明峰重重的踩了他的腳一下,這才回過味來,順著李明峰的話說道:“對,曾公,還是您老接著指揮吧!李老弟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啊!”
李續宜惱怒李明峰踩他,所以前半句還像個樣子,後半句則完全是對老李還以顏色了。氣的老李用可以殺人的目光直瞄李續宜,但是這廝卻渾若不覺,繼續吃喝。
曾國華也說道:“大哥,李大人也不是外人,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您就不要推辭了!”
曾國藩對這個結果十分滿意,笑著說道:“那好,我就暫且統領全軍了。不過萬事還要請李大人多監督一下,若有不對之處,還望李明峰大人不吝賜教!”
李明峰連忙說道:“不敢!不敢!”
眾人看到在軍務上兩大巨頭已經商量妥當,都十分歡喜,然後又改聊了點其他的雜談,老李也借機在其中打探自己需要的消息。
眾人直喝道淩晨兩三點鍾,醉的不成樣子,才各自返回軍營。
第二天,曾國藩又請眾人到湘軍的中軍大帳中去,因為他要提審長毛大將李秀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