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六章 馮子材和馬新貽(1 / 2)

眾人都是明白事理的人,李秀成絕對不能送進北京去審,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在當地處理。

長毛和清軍混戰多年,互有勝負。但是曾國藩等人向朝廷彙報時,基本上都是報喜不報憂,而且即便是戰敗了,在承擔責任方麵也總是避重就輕,誰也不肯說是因為自己蠢而導致失敗。假如讓李秀成進了北京,在太後和議政王麵前將湘軍眾將戰敗時的醜態抖露出來,那眾人的臉麵可就無處放了。

而且誰也保不住李秀成到時候會說些什麼,假如他要是在朝會之上說曾國藩和他密謀反清——實際上一直有這種傳言,那這事可就不好處理了。朝廷要是查這事,那必定會觸怒湘軍,若是不查,慈禧和奕也不會放心,群臣更不會答應。

所以,眾人都十分默契的決定將這件事情放在地方上處理。為了防止別人的口舌,曾國藩特意將李明峰、馮子材、馬新貽、袁保慶等非湘軍的派係的人全部請來,一同監督整個審理過程。

“諸位大人好!”李明峰的大營距離湘軍中軍最遠,所以也來的最晚。老李一進大堂,先給眾人打了個招呼。

“給李大人請安!”曾國藩拱了拱手,其餘的人則鞠了個躬。

看到隻空下了一個位置,知道肯定是留給自己的,李明峰也就沒打招呼,大咧咧的就坐到了曾國藩的左手邊。眾人的座位排序也是很有講究的,一共十個人,十把椅子並排放在一起,李明峰和曾國藩在最中間。

曾國藩的右邊依次是左宗棠、李續宜、曾國華、曾國荃。李明峰的左邊依次是馮子材、李鴻章、馬新貽、袁保慶。各按品級坐定,沒有絲毫差錯。

李明峰坐定之後,對著旁邊的馮子材和馬新貽笑了笑,算是打了招呼。

李明峰昨天在席上已經打探出了馬新貽的來路,而且回去之後又從司馬平那裏問明白了馮子材的根底。

原來苗沛霖率軍南渡淮河之後,下定決心反清。當時安徽巡撫福濟率領二十萬人馬在鳳陽一代駐紮,苗沛霖和董嘯林裏應外合,誅殺了福濟,然後在鳳陽誓師反清。福濟死了之後,二十萬人馬死的死,逃的逃,數日之間,就煙消雲散。

馬新貽是安徽布政使,在安徽境內官職僅次於安徽巡撫。當時馬新貽帶兵在鳳陽城外駐紮,所以才得以幸免於難。馬新貽得知福濟已死,而李秀成、撚子、苗沛霖配合圍剿清軍,他自度絕不是對手,所以帶著麾下一萬多人馬逃了出來。

逃離鳳陽之後,馬新貽趕到天京城下,投奔了曾國藩。馬新貽到天京之後,福濟原本的二十萬人馬中也有少量逃脫出來的人馬到此投靠了他。短短十餘日,馬新貽就在天京城下拉起了四五萬人馬的隊伍。

朝廷得知之後,直接下旨馬新貽暫時統領這部分人馬,配合湘軍圍攻天京。馬新貽此人雖然是漢人,但是卻得到了朝廷的信任,他在此處的責任,不但是配合湘軍攻城,還負責監督湘軍,防止發生異變。

至於馮子材,現在是廣西提督。此刻他統領著天京附近的綠營兵,大約有三萬人馬。老李經過對司馬平的詢問才知道,原來馮子材也是個叛將。馮子材最初是天地會的成員,也是大成國悍將,在兩廣和清軍廝殺,當初也算是個讓朝廷頭疼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