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五章 曾國藩(2 / 3)

馬新貽深得慈禧太後信任和重用,正所謂投桃報李,馬新貽到任之後,處心積慮的想要清除湘軍在江南的影響,以滿足朝廷的期望。

曾國藩外表謙恭守禮,但是骨子裏卻十分狠毒,否則也不會有“曾剃頭”的外號了。在馬新貽準備調查湘軍大佬,曾國藩之弟曾國荃的時候,曾國藩終於忍耐不住了,派人暗殺了馬新貽。

殺了馬新貽之後,江南暗流湧動,受到曾國藩示意的湘軍士兵四處作惡,燒殺搶掠。慈禧太後也不敢真的動曾國藩一根毫毛,最終隻能再將曾國藩調回兩江,讓他繼續做他的土皇帝。至於馬新貽之死,則不了了之了。

馬新貽死後沒幾天,就出了《刺馬》那麼一出戲在江南傳唱。這出戲明顯是曾國藩授意排演的,為的就是找一個理由來掩蓋他謀殺當朝一品的罪責。

從曆史上來看,馬新貽應該是典型的朝廷派係,而非湘軍派係。李明峰想不出,為何這個馬新貽此刻也會在曾國藩的軍營之中。不過,這個問題應該不是機密,隻需打探一番便可知道,老李也不著急問。

曾國藩介紹完馮子材和馬新貽之後,李明峰也將陳星翰、宋慶等常勝軍的將領介紹給了曾國藩,曾國藩也將李明峰不認識的人也介紹了一番。

當然,李明峰最關注的還是曾國藩本人。曾國藩今年五十三歲,身材也是頗為瘦弱。若論相貌,曾國藩、曾國華、曾國荃兄弟長的倒很相似,都是大長臉,留著濃密的大胡子,絕對當得起一個“醜”字。從外表看,曾氏三兄弟都是典型的封建官僚。

湘軍另一個重要人物左宗棠也很有趣,李明峰本以為他是一個武功高強的將領呢,但是近距離一看,這才發覺此人是個胖子。粗略估計,五十多歲的左胖子起碼得有兩百二十斤以上。這個體格的人,武藝再高,估計也高不到哪去。

眾人在一起,隻有李明峰沒有留胡子。以前老李倒沒覺得不留胡子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但是今天看到幾乎所有的官僚都留著濃密的大胡子,而自己卻不留,不禁覺得有些尷尬。好像,老李見過的不留胡子的,隻有太監罷了……

眾人客氣一番,然後互相禮讓,進了曾國藩的湘軍大營。

中軍大帳裏麵早就擺上了十幾桌酒席,李明峰和曾氏三兄弟、李續宜、李鴻章、左宗棠、袁保慶、馮子材、馬新貽十個人坐在主桌之上,其餘的無論是堂堂的軍中總兵,還是地方上的道台,都隻能坐在外席。

酒過三旬,曾國藩說道:“安徽一戰,作用非常。諸位立此大功,朝廷定有重賞!”

現在戰報剛剛送進京,朝廷的封賞沒有出來,所以眾人也不知道具體能賞些什麼。李明峰屬於位極人臣,基本是賞無可賞了。所以也不在意再多增加一個某某巴圖魯,或者某某黃馬褂之類的東西。

但是別人卻不同,誰都想升官,尤其是袁保慶。袁甲三是漕運總督,但是袁保慶現在卻還隻是一個候補知府。即便這個候補知府,也是他老爹拿銀子給捐出來的。

因為袁保慶在家隻是老二,所以他才極度盼望升官。隻有這樣,他才有和長子袁保恒爭奪下屆家主的資格。所以在六合之戰的時候,袁保慶拚著袁家軍重創,也要殺掉撚子立功。

在斬殺張琢的戰役之中,袁家軍是主力。李明峰等人雖然不明說,但是心中也知道,單憑這個功勞,就足夠袁保慶任一個三品官了。

李續宜看到袁保慶坐立難安,知道他不放心戰功的事情,害怕這等功勞被湘軍吞掉,不禁說道:“袁老弟不要急,朝廷賞罰有度,憑你這次的功勞,不是一方巡撫,也是一省的布政使了。你的戰功我等都親眼看到,朝廷若是不按律行賞,或者有人占你的功勞,我可以替你上書表功,此事你盡可安心。”

袁保慶連忙激動的說道:“謝謝李大人,謝謝李大人!”

湘軍勢力太過龐大,想要吞掉袁保慶的功勞很容易。而且袁保慶又是在湘軍的地盤上,在湘軍的協助下殺的張琢,湘軍要想將殺張琢的功勞中的大部分攬到自己身上,袁保慶還真是沒有任何理由反對。如今聽到李續宜向他隱隱的保證,該是他的,就是他的,湘軍絕對不會侵占,袁保慶心中的大石頭總算放了下來。

李明峰笑著說道:“此戰功勞最大的莫過於李續宜李大哥了,你生擒長毛偽忠王李秀成,相當於斷去洪賊秀全一臂。這等戰功,封伯應該無差!”

李續宜靦腆的說道:“在下隻求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便可,豈敢有此妄想。”

話雖如此,但是誰能不做封爵的夢?李續宜嘴上說著不在乎,但是他那有些漲紅的臉,和那微微顫抖的聲音,都表明他實際上是很在意的!

大清的貝勒、貝子這套封爵體係,是給滿族宗室使用的。漢人和其他不是宗室的滿人的封爵體係很簡單,和前幾朝基本一樣,都是親王、郡王、公、侯、伯、子、男幾等罷了。

清代比較特殊,在公侯伯子男以下,還有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幾等。這個一般是賞賜給有功的底層將領和士卒的,像李續宜這種地方大員,一般隻要封賞,就是男爵以上。

當然,上麵的親王、郡王和公爵,基本都是沒有用處的,多少年來也沒有漢人能坐到那個位置上。

清代漢人獲得王爵的,僅僅幾人罷了。也就是清初那幾個被稱為漢奸的人物,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 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等人。

除了這幾個配合滿清推翻大明王朝的大將之外,大清立國之後,再也沒有漢人能獲封王爵。

不但是王爵,就是公爵也是極難獲得的。即便是滿清第一謀士,輔佐四朝,一力建立清初製度的範文程,到死也隻是一個侯爵,也沒能撈到一個公爵的爵位。

伯爵以上,包括伯爵、侯爵、公爵,都戴紅頂子,頂戴上麵還鑲著珍珠,若論地位,比一品大員還要高幾分。所以,多少年來,封爵成了無數官吏心目中的至高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