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朝鮮貿易的經曆(轉帖)【中】(3 / 3)

經濟滯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體製問題。朝鮮是高度的公有化國家。計劃經濟一統到底。這種吃大鍋飯的弊端我們都十分清楚,不用贅述。按說金日成在世的時候,也在努力抓經濟建設。早在1956年,金日成就提出以跨上千裏馬的氣勢奔騰,組織和動員人民群眾在執行下一年度國民經濟計劃中發揮出革命的熱忱,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掀起新的高潮。這就是著名的千裏馬運動。據有關資料說,金日成在執政期間,從1948年到1994年共視察了20600個單位,用了8650天到基層。相當於23年的時間。行程57萬多公裏。就是臨死的幾天前他還到農村視察。《金日成猝死》一文有這樣一段文字:

近幾年來,朝鮮的農業形勢一直不好,據說有的地方餓死了人,可各級領導不敢上報。現在正當夏收季節,虛報產量之風又可能刮起來,金日成實在信不過,這樣的大問題他必須事必躬親。

金日成親自下到田間檢查作物生產情況,放眼望去,隻見遍地雜草,莊稼長得稀稀落落。金日成的眉頭緊緊皺了起來。剛才在道委員會聽取彙報時,他得知此地沒有完成糧食收購計劃,他已經發了一通脾氣,如今親眼看到這副景象,反倒默不作聲了。

離開農田,他又到村中訪問,一家農舍的主人連聲說托金主席的福,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了。但金日成環顧四周,又看見一些破破爛爛的家當,大人小孩都是麵黃肌瘦的模樣,心頭不禁一陣酸楚,他輕輕地歎了一口氣,說:“我們當年參加革命時,農村的生活也不過如此,革命了這麼多年,沒想到農村還是這麼窮,這是為什麼?革命的目的就是要讓勞動人民當家做主過好日子,看來都是我沒有領導好,我對不起你們!”

說到這裏,金日成不由得落下淚來。領袖一動感情,陪同他視察的官員,警衛人員以及村中的百姓也受到了感染,全都掉下了眼淚。道委書記見狀,急忙跪倒在地請求處分,金日成將他扶起來,安慰道:“責任在我,在中央,不在你們。”

我無從考證這段記載的真實性。但由於吃大鍋飯,農民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這是事實。農民養豬可以,但不能自己宰,要交給國家。這樣農民就沒有養豬的積極性了。在插秧的季節,我們會看到城市裏的工人,人民軍戰士都到農村去支援農業。這種情況和我們以前是一樣的。再加上那三年的旱澇災害,生產資料短缺,造成基本上顆粒無收。基層幹部虛報產量,僅有的一點糧食都上繳了,人民肯定就要餓肚皮。這些在我們國家也都曾發生過。

從曆史的角度看,金日成執政後朝鮮人民的生活和舊社會相比顯然是有進步的。可高度公有製帶來的一係列弊病,以及官員的腐敗等等人禍,再加上天災,造成了朝鮮經濟明顯滯後。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金正日掌權以後,曾先後三次到中國訪問,學習借鑒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2002年朝鮮取消了供給製,大幅度提高了工人工資,從平均工資110元提高到2000元。同時開放物價,取消糧食等生活用品的國家補貼。初露了改革的端倪。工廠實行獨立核算製,合作農場實行分組核算製。在開城建立了工業園區,吸引韓國客商投資。在新義州擬建立特區,任命荷蘭籍華人楊斌為特首,後來因楊斌被中國警方逮捕,新義州建特區計劃擱淺。現在朝鮮的經濟比前幾年有了好轉,老百姓基本上可以吃飽飯了。市場經濟開始露頭,單位團體也可以從事一些商業活動。但總體上看,朝鮮改革的步伐還不是很大,成效也不是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