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朝鮮貿易的經曆(轉帖)【中】(2 / 3)

即使朝鮮的外交人員,夫妻都在國外,孩子也要留在國內,叛逃了留在國內的人質就遭殃了。

在朝鮮,能派出國的都是國家非常信任的人。出國回去後,要經過長達一個月的集中洗腦。他們在國外的所見所聞隻能爛到肚子裏。

我曾經接待過一個平壤國家級商社的樸科長,這個人很年輕,30歲出頭,他第一次出國。入境後我請他吃飯。一頓飯沒吃完,就開始腹瀉了,連續上廁所。原因是他平時吃的都是鹹菜,肚子裏沒一點油水,冷丁吃了這麼多油膩的東西,胃腸接受不了。等住到一個星期,氣色就變過來了,臉也紅潤有光澤了。

我給了他5000元人民幣,讓翻譯帶他到商店選購自己需要的東西。翻譯回來和我說:那樸科長到商店一看就傻眼了,中國怎麼這麼多東西呀?他感慨地說他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決不會相信中國現在物質這麼豐富。因為他們平時聽到的對中國的宣傳根本不是這個樣子。他看見我們的居民都把自行車放在樓下,晚上也不搬到屋裏去。就問:晚上自行車也不往回拿,不怕丟嗎?我的翻譯說:我們這裏現在誰偷自行車呀,都偷汽車。樸科長哦了一聲說,大概這就是共產主義吧。

我的公司就在鴨綠江邊上,星期天這個樸科長坐在江邊的台階上,望著對岸他們自己的國家發呆,足足坐了一個上午。我問他在想什麼,他說:我在想,我們國家為什麼這麼窮呢?我笑著說;這個問題隻能讓你們的最高司令官金正日同誌來回答。

為什麼貧窮

是呀,朝鮮為什麼這麼貧窮呢?我有時候也在想這個問題。造成朝鮮經濟嚴重困難的原因應該是多方麵的。我不是經濟學家,也不是朝鮮問題的專家,這個問題應該是由他們去研究。我隻能直觀看到一兩個側麵。

首先,朝鮮多年以來是靠中國援助才得以生存的國家。中國誌願軍1958年撤出朝鮮以後,朝鮮軍隊的裝備仍然是中國無償供給的。在丹東有一個部隊的武器交接所。他們把朝鮮部隊需要的武器運過去,把使用壞了的拿回來,修理好以後再返回去。

在經濟上中國在80年代以前每年也向朝鮮提供相當數量的無償援助。輸油管道都直接通到朝鮮,打開閥門石油就流了過去。在鴨綠江上我國修的水電站,都無償的把一半的發電量給朝鮮使用。他們把朝鮮無煙煤高價給我們,我們國家拿出高額補貼,低價賣給老百姓。因此,在60-70年代,朝鮮的經濟相對比較穩定,人民的生活甚至好於中國。那時侯開始就實行了免費醫療和免費教育。在我們60年代三年困難時期,好多朝鮮族人都跑回到朝鮮去了,因為當時那裏比我們這裏生活的好。

80年代以後,我們國家停止了對朝鮮的無償援助,包括軍費開支。朝鮮2200萬人口,正規軍就有108萬人,據說加上其他武裝力量能達到200萬。這樣龐大的軍隊每年需要大量的軍費開支。軍費開支在國民經濟總收入中占很大的比例。因此,中國停止援助以後,朝鮮就象一個斷了奶的孩子癱瘓了。

朝鮮的窮兵黷武是出了名的。朝鮮人士兵很有戰鬥力。他們不怕打仗,而且隨時可以為領袖犧牲。我和朝鮮駐北京大使館的一個三秘是朋友。他每次回國路過丹東都和我聯係。他漢語流利,因不用翻譯,話題就廣泛一些。他說朝鮮的潛艇經常到韓國水域偵察,如果一旦被對方發現,就可能遭到深水炸彈的襲擊。潛艇受創以後,如果浮出水麵,就可能被俘。在這種情況下,全艇的士兵就會選擇集體自殺而決不當俘虜。

韓國人在心理上也十分懼怕朝鮮人。我曾接待了一個韓國的客戶。他的祖籍就在北朝鮮。他來丹東後,站在鴨綠江邊,十分感慨。說我活了50多歲了才第一次看見家鄉的土地。我看他這個樣子就說,那我帶你坐遊江船吧,可以更近距離的看看你的故鄉。他連忙後退擺手連聲說:不,不,不。我很奇怪他為什麼不敢坐遊江船。我說沒關係,可以穿上救生衣,很安全的。他解釋說:不是怕掉進水裏去,我是怕離他們的岸邊太近了,被朝鮮特務給抓去。他說,朝鮮小學生做算術題都是:一個手榴彈加一個手榴彈等於兩個手榴彈。這說明韓國當局平時把北朝鮮宣傳的挺恐怖,加重了韓國人的懼怕心理。另外韓國人害怕打仗,因為他們生活比較富裕,希望安定,而北朝鮮人反正什麼都沒有,打仗說不定還能好一點,光腳的不怕穿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