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2 / 3)

補天侯 李俊昌

讚天侯 蒙得恩

襄天侯 林大基 楊秀清甥婿

相天侯 黃期升

匡天侯 黃維江 楊秀清姊夫

助天侯 劉紹廷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被韋昌輝殺死。

翊天侯 吉成子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被韋昌輝殺死。

扶天侯 傅學賢 東殿尚書。天京事變,被韋昌輝殺死。

衛天侯 曾錦謙

後期重要的王

幹王洪仁玕

英王陳玉成

忠王李秀成

大事年表

1843年

7月 洪秀全與馮雲山、洪仁玕建立拜上帝會,自稱上帝之子,並稱呼上帝為天父、耶穌為天兄。

1844年

4月 開始在廣州一帶傳教。

5月 馮雲山及洪秀全到廣西桂平傳教,後馮雲山轉至紫荊山區一帶,洪秀全回廣東。

1847年

3月 洪秀全及洪仁玕在廣州投美國教士羅孝全(I.J.Roberts),首次讀到聖經。被其他教徒排擠而未受洗,之後寫出《原道覺世訓》

8月 洪秀全回廣西紫荊山,與馮雲山發展拜上帝會。

1851年

1月 拜上帝會於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改元“太平天國元年”

3月 洪秀全稱“天王”

9月 太平軍攻占永安。

12月 在永安封東南西北翼王,建立太平天國基本製度,稱為“永安建製”

1852年

4月 太平軍從永安突圍。南王馮雲山於全州戰死。

9月 太平軍攻長沙,西王蕭朝貴戰死。

1853年

1月 攻陷武漢,人數增至五十萬。曾國藩辦湖南團練,即為湘軍。

3月 攻陷南京,改名天京,定為首都。清軍建江南、江北大營。

5月 太平軍北伐,西征。

1855年

1月 翼王石達開於鄱陽湖口大敗湘軍。

3月 北伐軍全軍覆沒,天官副丞相林鳳祥、地官正丞相李開芳被俘後遭淩遲。

1856年

年初 太平天國東征,攻取揚州,破江北大營;石達開破江南大營;天京解圍。

9月 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內訌,諸王互殺,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等被殺。

1857年

6月 不滿洪秀全猜疑,石達開率10萬太平軍出走,建國元勳俱盡。

1858年

9月 李秀成、陳玉成破江北大營。

11月 三河鎮大捷。

1859年

4月 洪仁玕從香港抵天京,封幹王。

1860年

4月 破江南大營,迫近上海。

5月 破江北大營。

6月 上海成立“中外會防局”,由美國人華爾建洋槍隊,助攻太平軍。

1861年

李鴻章辦淮軍。

1862年

2月 洋槍隊改為常勝軍。

5月 李秀成大敗常勝軍。

1863年

3月 英國人戈登接任常勝軍管帶。

6月 輾轉多年重創清軍,但軍力殆盡,石達開於大渡河旁請降保全餘部,被綁赴成都造淩遲,餘部2000餘人遭屠殺。

12月 淮軍、常勝軍攻克蘇州。

1864年

6月 洪秀全病逝,子洪天貴福即位,是為“幼天王”。

7月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十四年亡。

曆史功績

其一,太平天國運動所頒布的《天朝田畝製度》、《資政新篇》是農民階級的偉大創造,給予了農民階級一定的物質利益,反映了農民階級渴望自由、平等的強烈願望。《天朝田畝製度》是中國農民戰爭史上第一次提出的涉及政治、軍事、經濟等綱領性文件,也是曆史上農民起義者第一個有關分配土地的具體方案,體現了平等思想,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資政新篇》批判重本抑末,尊重科學技術,提倡興辦企業,主張工商謀利,鼓勵私人資本,是一個順應曆史潮流的要求,其發展資本主義的綱領,反映了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的結局。

其二,定都天京後,積極地實施對外貿易政策,並開展正常對外貿易。對外貿易方針是積極開發,平等互利,獨立自主,與清政府閉關自守,投降媚外,喪權辱國等情況形成鮮明對比。對鴉片輸入態度很強硬。1854年,楊秀清在致英使的信中談到通商時寫道:“不惟英國通商,萬國皆通商。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立埠之事後方定,害人之物為禁。”給侵略者當頭一棒。1863年,上海港出口茶葉為1200萬磅,比1858年翻了一番。1862年,在上海報關的輪船180艘,上海港進口關稅收入為3370114兩,兩碼頭收入51960兩,極其繁榮。

其三,初步擔負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從金田起義揭竿而起,就把鬥爭矛頭指向清王朝。在意識形態方麵,把矛頭指向了封建王朝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反對封建等級製度,提倡平等思想。太平天國的反封建鬥爭,沉重打擊了清朝統治者。至於反帝鬥爭,旗幟也非常鮮明。洋槍隊頭子華爾、法國提督卜羅德死在太平天國戰士的刀下。1862年,有一個外國侵略者來南京向洪秀全建議,協力擊敗清軍之後,平分中國。洪秀全當即嚴詞駁斥:“我爭中國,意欲全圖;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後,引鬼入邦。“這充分體現了其愛國主義立場。

失敗原因

但太平天國最終還是失敗了。究其原因,實在是太多太多。

一是由於農民階級的局限性。雖然提出了《天朝田畝製度》,但在當時,是空想,根本不可能實現;太平天國運動轟轟烈烈,但中國依然是封建社會。

二是戰略上的失誤。例如,金田起義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徘徊在紫荊山周圍,缺乏進取;起義之後,沒有盡一切可能爭取知識分子,不能把反孔和爭取知識分子統一起來;定都天京後,孤軍北伐。

此外,天國法令相當森嚴,刑律殘酷,凡犯天條者,一律處死刑,違背了當初革命救世和人道宗旨。

總之,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巨大,波瀾壯闊的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戰爭。但由於受階級和時代的局限,農民階級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

論太平天國之興衰

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巨大、波瀾壯闊的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也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太平天國堅持了14年,勢力發展到18個省,嚴懲了中外反動勢力。由於它發生在鴉片戰爭之後這樣一個新舊交替的年代,時代賦予它新的內容和意義,即在反封建主義的同時,又擔負反對外來侵略的任務;同時太平天國的一些領袖主張學習西方,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這種主張在當時是先進的。

太平天國運動堅持了14年,它的發展大致經曆了由開始→稍具規模→全盛→分裂衰敗→後期短暫重興→全局失敗的曲折過程。

從發展過程來看,太平天國運動的興主要包括它的爆發、北上、定都、鞏固政權和軍事上的東征、西征、北伐。

1851年1月11日,這一天正好是洪秀全38歲生日,洪秀全率眾在金田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氣勢磅礴的太平天國運動從此開始了。

接著,太平軍北上,同年秋,攻占永安。太平軍在永安整頓建製。洪秀全在這之前已自稱為“天王”。在永安,太平天國頒布了天曆。1851年12月17日,洪秀全頒布封王詔令: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太平天國的中央政權組織初步形成,這對於加強領導,發展隊伍具有重要意義。詔令還規定,天王以下各王俱受東王節製。楊秀清實際上掌握了太平天國的軍政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