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1 / 3)

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太平天國應寫作太平天囯,囗中王)是清朝後期的一次由農民起義創建的農民政權。開始的標誌是1851年金田起義,結束的標誌是1864年天京陷落,曆時13年。這次起義開創了中國不少先河,例如中國農民起義第一次遭到中外勢力共同鎮壓、利用西方宗教發動起義等。領導人為洪秀全,稱號為“天王”,首都稱天京(即現南京)。

政治綱領

太平天國是中國近代的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其疆域最廣闊之時曾占有中國半壁江山。因此它有著當時時代的顯著特征。另一方麵,洪秀全在這次起義假借了當時從西方宗教傳入的新興宗教基督教,亦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鮮。這可能與當時老百姓希望求變的思想有關。

太平天國的理論綱領都包括在《原道救世歌》、《原道覺世訓》、《原道醒世訓》等幾本書之內。然而,很出奇地,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雖然聲稱結合西方基督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農民平均主義,但他其實對基督徒一無所知。他的思想,其實全部源於當時的中國籍傳教士梁發所寫的《勸世良言》。後來有外國傳教士知道了這件事,試圖向他講述聖經的道理,反而被洪秀全斥為異端。不過,洪秀全這些非基督教亦非儒家的“三及第”思想,對於當時處於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群眾有著很大的號召力。

《天朝田畝製度》是太平天國解決生產資料與產品分配的革命綱領,體現了農民階級要求廢除舊有封建土地所有製的強烈願望。

《資政新篇》是幹王洪仁玕在後期提出的中國第一套具有發展資本主義意願的政治綱領,由於客觀上周邊環境的惡劣與主觀上農民階級的漠視而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

另有意見認為,太平天國存在本質上的缺陷,進步的表征底下存在理性的倒退。政治上,太平天國由神權與王權結合,朝中不但階級森嚴,為王為官者的為所欲為,更甚於儒家思想約束下的朝廷。文化上,太平天國對固有傳統文化完全推倒,對傳統知識分子仇視。洪秀全等王定都天京後,生活糜爛腐化,朝政綱紀紊亂,聖靈亂封。製度上,天朝田畝、資政新篇等綱領隻屬紙上談兵,從未有認真推行,亦不見有任何成效可言。至於所謂“開放科舉考試予女子應考”等進步政策,大多僅存在於野史傳說之中。

這個政權在曆史上存在非常大的非議,他的“先進性”並沒有得到曆史學家的讚同;太平天國被認為是建立在欺壓人性基礎上的另一個殘暴的政權。洪秀全本人也並不被認為是理解基督教教義。他的所有的政策都沒有得到過成功實施。事實上,這更加傾向於一個農民暴力政權。

經濟製度

聖庫製度

聖庫製度是太平天國創立的第一個經濟製度。這個製度是伴隨著太平軍金田起義而同時產生的,直到太平天國革命失敗,聖庫製度也隨之泯滅。當太平軍創興之時,聖庫製度對保障部隊供結、吸引貧苦農民參加革命和保證軍事紀律等方麵,都起過重大的積極作用。定都天京後,洪楊等人又把城市人民的經濟生活也納入聖庫的供給範圍。而且一度要求以“人無私財”的原則施之於民間,這就走過了頭、違背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顯然是錯誤的和行不通的,其消極作用便逐漸暴露出來。

太平天國無論軍中或城鄉都編立軍伍。地方政權每一萬三幹親家設一軍帥,下轄師帥、施帥.卒長,最基層的組織單位領導稱兩司馬。從每軍到兩司馬按規定都沒有聖庫。在“天朝”則設“總聖庫”主管財物。 在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啟,在它的中央機構中設立“總聖庫”、“總聖糧”,俱各正副、又正副官四員,“職同檢點”。其下分設備典官任其事。

太平天國聖庫的物資來源,約有以下五方麵;一是起義初期持上帝全會眾交給聖庫的銀糧衣物;二是打敗清軍或攻克城鎮繳獲的戰利品;三是各處城鄉人民的員獻和對富戶派大捐、打先鋒所得的財物;四是“科派”、田賦與工商稅的收入;五是百工衙的生產品等。天京城中設立的百式衙與諸匠營,是聖庫物資的重要來源之一。

建立在人無私財的原則基礎上的聖庫供給製度,在太平天國革命初期曾起過重大的積極作用。它首先是吸引了貧苦農民群眾踴躍參加起義。其次,聖庫製度保障了太平軍的供給,也鼓舞了他們的鬥誌。戰士們的家屬在天京,有聖庫解決生活問題,因此無後顧之憂,能專誌於“殺妖取城”,為開創太平天國的大業而鬥爭。第三,一切繳獲交歸聖庫,保證了太平軍良好的紀律,也使軍民關係融洽。太平軍紀律之優良在農民起義中為人所盛稱,特別在前朗更是如此。第四,在天京這樣長期被清軍包圍的城市中,實行聖庫供給製有它特殊的意義。聖庫製在保衛天京和鎮江等軍事重鎮中,起到了軍民同甘共苦,民心穩固不懈的巨大作用。

從曆史發展的階段來看,私有製度還處於方興未艾之時,任何一種想改變這種客觀趨勢的平均主義的思想和製度,都隻能是被剝削者的美好幼稚的空想。如要求在實踐中長期推行,無疑將會退到阻礙和破壞。從人們的意識形態來看,幾千年的私有觀念,也絕不是《太平條規》中禁止私藏金銀和天王詔令、東王誥諭中要求“公心和儺”的說教所能改變的。農民雖然具有強烈的反封建的革命性,但正因為他們是農民,私有觀念和發家致富的願望是濃厚的。他們並不滿足於平均主義的供給製度。因此,聖庫製度在實施中,便遇到愈來愈多的主客觀困難。它應該隨著情況的發展而作合理的改革,把這種起義初期的供結製度轉變成較為完善的財務製度,以適應新的需要。但是,沒有材料證明太平天國對此作出過重大修正,而是任其自流演變,最後終於被破壞和變質了。

破壞聖庫製度的,首先是太平天國領導階目的封建特權思想和物質享受無度。定都天京後,洪秀全便自視力天下萬國之主,天京被稱作“小天堂”。大建宮室,窮極壯麗……。雖有聖庫專管財物,但對諸王與高級官員卻沒有限製,這無疑是對至庫製度原則的一種破壞。 這說明在太平天國最高領導階層中,封建享受思想何其濃厚。在韋昌輝的眼裏,聖庫何嚐還有平均平等的公庫原則,隻不過是封建帝王的私財和任意支配的內庫而已!洪、楊雖然口頭上也講“節用而愛民”的道理,但進入大城市後,講享受與排場,揮霍公共財物的奢靡之風,象病疫一樣地滋長起來。

其它製度

關於生活物資的分配製度

太平天國對農村的社會組織,按照太平軍編製進行了改組,即以軍、師、旅、卒、兩司馬為編製。

關於各級職官的保舉與黜陟製度

太平天國的各級職官,分為朝內、軍中和地方鄉富三種。規定每年一保舉,三年一升貶。

關於教育與司法製度

太平天國的教育是以宗教形式進行,每二十五家設一禮拜堂,禮拜堂兼學校。 關於司法, 《天朝田畝製度》規定每軍設“典刑法”官二人,一正一副,以師帥、旅帥兼任。不過,民間凡有民刑訟事,開始還是由兩司馬調理,如不能平息,則逐級複審。

王侯表

前期七王表

爵號 姓名 襲爵

禾乃師贖病主左輔正軍師東王 楊秀清 天王第五子洪天佑承嗣,幼東王九千歲。天京陷落後不知下落。

右弼又正軍師西王 蕭朝貴 長子蕭有和襲爵,幼西王八千歲。天京失陷,突圍至湖熟鎮犧牲。

前導副軍師南王 馮雲山 西王二子蕭有福承嗣,幼南王七千歲。天京失陷,突圍至湖熟鎮犧牲。

後護又副軍師北王 韋昌輝 以罪誅,爵除。

左軍主將翼王 石達開

燕王 秦日綱 以罪誅,爵除。

豫王 胡以晃 子胡萬勝襲爵,幼豫王強千歲。

前期侯爵表

爵號 姓名 備注

頂天侯 秦日綱

靖胡侯 林鳳祥 追封求王

定胡侯 李開芳 追封請王

平胡侯 吉文元 追封祝王

剿胡侯 朱錫琨

滅胡侯 黃益芸

護國侯 胡以晃

興國侯 陳承瑢 後改佐天侯

衛國侯 黃玉昆 後改衛天侯

鎮國侯 盧賢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