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怎麼說,無論如何保,當前最急眼的,處在通往錦州大道上的田莊台一線,卻是不能不保的重點。
日軍攻占營口之後,下一步的攻擊目標,正是田莊台。
田莊台,早於營口的遼河航運最大碼頭,東北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清康乾年間,田莊台成為遼河下遊商賈輻車奏之地。八百裏河道帆檣林立,往來如梭”(《清實錄》)。牛莊開市,更促進了商貿發展。甲午戰火延至遼東,田莊台逐漸成為遼東清軍轉運之地。
田莊台本與牛莊、營口相依托,牛莊屏其東,營口障其南。現在,處在等腰三角形底端的牛莊、營口兩地先後失陷,隻剩頂點的田莊台,便處於日軍第一軍、第二兩第一師團的鉗形攻擊之下了。
田莊台確實是要點,但是,此處地形卻非常不利——處在平原之上,唯一的屏障是一道遼河,可惜,是冬天,“無山險可扼,惟倚遼河以為固,時值冰堅,策馬可渡”。[ 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見《中日戰爭》]
不管多少有利和不利因素,甲午戰爭中最大的一場陸戰不可避免,即將在這裏打響。
集結於田莊台的清軍有:馬玉崑毅字右軍九營,宋得勝毅字左軍五營,龍殿揚新毅軍五營,李永芳新毅軍五營,李家昌新毅軍五營,程允和新毅軍五營,劉鳳清新毅軍五營,薑桂題銘軍十一營三哨,張光前親慶軍五營,劉世俊嵩武軍八營三哨,梁永福鳳字軍五營。合計六十九營一哨,兩萬餘人。
日軍進攻部隊,第一軍第三、第五兩個師團,第二軍第一師團,共有約兩萬人。
但是,日軍一下子集中了各種炮一百零九門,是清軍炮數的四倍。在炮彈技術方麵的差距,就不用說了。
而且,日軍將炮兵集中使用,由第一軍炮兵部長黑田久孝少將統一指揮,在炮兵戰術運用上,也較清軍高一籌。
……………………………………………………
很不幸地,田莊台,日軍明顯占了優勢。
本書多次分析說明:日軍總體上兵力不占優勢,但踏入中國作戰,沒有什麼顧慮,大清卻壇壇罐罐一大堆,處處設防,處處薄弱。在某一作戰正麵上,日軍往往成功地實現了兵力、火力的優勢。
最大的問題在朝廷戰略有問題。朝廷決不可能輕易動遼陽守軍,就算變換思路,短時間內,也做不出這樣的決策。十幾萬清軍中倒有十萬在遼陽,就那樣耗著。
京津地區,還有二十萬清軍,在等著可能出現的那個直隸平原攻擊呢,不是一樣的嗎?
這些賬,都應記在無能、低效的朝廷頭上。
如果大清不是顧此失彼,敢於扔下遼陽那幾座祖墳不管,置京城於度外,大不了遷都再戰……按宋慶、聶士成、依克唐阿、徐邦道等將領的意見和作戰特點,怎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甚至按李秉鴻的水平,我估計都不會出現這種局麵。
……………………………………………………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用兵作戰,兵貴神速。快速的機動和突擊,始終具有重要的戰術價值。這一點,野津抓得非常牢,不打算給清軍任何喘息機會。攻破牛莊和營口,立刻揮師田莊台。
7日到8日上午,日軍派部分兵力,連續向田莊台發起小規模進攻,被清軍擊退。但是,經過偵察和試探性攻擊,日軍大致摸準了清軍的部署:清軍主要沿遼河擺開,向東麵做主要防禦。
8日下午3時,遼河南岸的張家溝,野津向各部隊發布命令:明日7時,從三麵合擊田莊台。第三師團為中央隊,攻擊田莊台正麵;第五師團為右側隊,從賞軍台迂回,截敵退路;第一師團為左側隊,從西南逼敵右側。
9日,戰鬥首先在遼河兩岸展開。
淩晨,日軍集中九十一門大炮,排列於遼河東岸,與清軍展開激烈炮戰。由於日軍占有絕對的火力優勢,激戰一個小時,清軍炮火便大大減弱。
依靠炮兵掩護,日軍第三師團進至遼河東岸的立棵村。日軍炮兵瞄準清軍陣地,猛放榴霰彈。清軍約二十營列隊西岸,或在民房牆壁上挖槍眼,或登上河灘旁的木船,或利用成堆的木材隱蔽,以連發槍向敵人激射。日軍展開為散兵,搶占遼河東岸之小堤後隱蔽,舉槍與清軍對射。雙方在田莊台正麵遼河防線上形成膠著。
日軍第五師團也進至賞軍台,準備由此處搶渡遼河,迂回清軍之後,與第一師團合圍田莊台。大股日軍的集結被清軍發現,宋慶判斷敵人將施行包抄,便命馬玉崑、宋得勝兩軍由東麵迎剿。在激烈的炮火中,日軍成功渡過遼河,但在蔡家屯、曹家灣子附近遭到毅軍的狙擊,第五師團未能按預定計劃對清軍實行合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