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最後一役大戰田莊台(3 / 3)

……………………………………………………

但是,堅固的防線總是在最薄弱的地方被攻破。

此日早晨3時,擔任日軍左翼隊的第一師團留一個聯隊守營口,其餘三個聯隊自大房身出發,於黑營台以西遼河下遊渡河向田莊台西南進逼,以斷清軍後路。6時,前衛西寬二郎率步兵第二旅團渡過遼河,向田莊台前進。

8時,第二旅團進至距田莊台二公裏,炮兵列陣於田莊台以西,向田莊台西南炮擊。

完了。駐守田莊台西南的正是營口逃回的蔣希夷等十營!

不能不說,老將軍宋慶還是對這幫“長跑運動員”實在是太信任了,加上他判斷有誤,把主要防禦方向定在南麵,戰鬥打響後又被敵人吸引到了東麵,西南麵出現了漏洞。

大同軍這幫人一向很不經打,抗擊不到半小時便紛紛向西北撤退。

日軍跟進,繞到田莊台以西,逼近通往雙台子的大道,截斷了清軍北退之路。

清軍更加混亂,或沿遼河南逃,或冒彈雨奪路北走。在日軍追擊下,蔣希夷等營傷亡甚眾。

宋慶正在田莊台東北指揮,發現了戰場形勢的變化,“登高瞭見倭已趨重西南,急調宋得勝飛馳接應。”[ 《幫辦軍務四川提督宋慶來電》,《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

但在此時,遼河正麵清軍防禦又被突破。

日軍第三師團炮兵集中火力,用上榴霰彈,摧毀了遼河西岸清軍的防禦工事,步兵乘機越過小堤發起衝鋒,飛速擁上西岸。

位於正麵陣地的清軍擋不住日軍的強大攻勢,立腳不住,“且戰且退,槍炮如雨,彼此傷亡無數”。

宋慶“見事急,躬親馳回督戰。所乘之馬亦中炮斃,易馬督戰,軍皆思奮。無如賊已據險,抵敵不住。”新毅後軍前營營官副將唐宗遠、後營營官藍翎千總何占魁“奮勇督戰,中炮陣亡”。

……………………………………………………

日軍左翼的第一師團渡過遼河,迅速攻入市街。從左翼抽調前來增援的宋得勝未及衝入市街內,敵人已經合圍而來,隻得將退向市街的清軍救出。

馬玉崑仍督軍與日軍第五師團鏖戰。但自宋得勝抽走後,馬軍“獨立難支,當令一並撤退”。

上午10時。日軍三路兵馬,從三麵全部突入了市街。

此時,仍有相當數量的清軍來不及撤退,便退入民房防守。野津道貫鑒於牛莊巷戰的教訓,“下令將可疑的房屋全部燒毀,鎮內到處起火,黑煙籠罩了整個市街”。

戰鬥雖已結束,但大火還在燃燒。而且“越燒越大,火舌迅速向四麵卷去,燒了整整一夜。到10日早晨,這座數千戶居民的繁華市鎮終於變成了一片焦土”。

日軍燒得徹底,連停在河裏過冬、明顯沒有清軍隱蔽的幾百艘民船,都一起燒了個精光。

田莊台的居民和未撤退的清軍,大都葬身於火海之中。

日軍采用“燒光”政策,使清軍受到較大的損傷。野津道貫的行為,在國內受到了很多批評。日本的某些評論寫道;“此火掃蕩了遼河對岸,清除了敵軍據點,對我軍可謂有利。然而,不計其數的糧食、軍器等戰利品,卻都被烈火所吞沒,多麼可惜!”[ 《日清戰爭實記》]這還未提,如果那些這個商業重鎮的商戶沒被燒掉,而是拿回來的話,那是一筆多大的收獲。

看來,此後日軍在侵華戰爭中實行的先殺光、搶光再燒光的“三光”政策,是吸取了這次的經驗教訓的。

……………………………………………………

田莊台失陷,宋慶率軍退至雙台子,後又退向石山站。

日軍基本上達到了戰役的目標,改善了遼東戰場的不利局麵。

遼東戰場清軍雖不至於全線崩潰,但一定程度上,作戰更加困難,尤其是在兵力和物資的運輸上。

“自田莊台沿遼河而東,自鞍山站而西,皆為倭據。遼陽、錦州聲援梗阻,必出石山站繞奉天會城,崎嶇始達。”就是說,自錦州到遼陽的平坦大道斷絕,須經西部的山區小道轉運,那就更加費事了。

費事也不可能是完全隔絕啊,看地圖也知道,無非是繞個遠嘛,有弊必有利,山區更有利於防守,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但這次戰役對朝廷和清軍的精神打擊更大。朝中悲觀者認為,仗已經打不下去了。“於是遼陽鬥絕,根本動搖,海陸交乘,畿疆危遇,而議款益亟已!”[ 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

最失敗的,也是日本收獲最大的,是經此一敗,朝廷乞和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此後不久,李鴻章終於無可奈何,踏上了東渡日本求和的屈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