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薄薄的外殼外圍被撕破(2 / 3)

……………………………………………………

翻閱資料可知,在開戰之前,綏軍其實在精神上就已經垮了。

新募之勇,根本無作戰之勇。再加上,戴宗騫還克扣了這些兵勇兩個月的餉銀,以作“抵押”。

這些錢,要等打完仗之後再給——就象過去一些企業招聘新員工,要扣半年工資做押金。防止跳槽,企業白花工夫,甚至白花錢給你培訓成一個熟手。

這本來是一種老做法,一種舊軍隊的陋習。但這次戴宗騫故伎重施,卻引起很大的反彈。這事能通過彈劾的奏折告到皇上跟前,可見風頭不小,波濤洶湧。除了朝中弄事,也從一個側麵反映出戴部兵勇人心已散。

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麵臨險境,則是根本不聽吆喝了。

打仗這樣的事情如果僅從經濟收入上來算計的話,是很扯的。別說這點小錢,就是金銀遍地,如果被打死了,也沒命花那個錢了。與命相比,那點“押金”可以忽略不計。

甚至,還有諸多原因,使我們可以認為:這個結局終會出現,與戴宗騫使不使這一招,都沒有根本的關係了。

……………………………………………………

10時30分,得手之手的第二師團第三旅團又乘勝向北虎口發展攻擊。

防守北虎口的是鞏軍中挑出來的士兵,冒著敵人的炮火,前仆後繼。但未料日軍漫山遍野,勢如潮湧,屬於鞏軍精銳的八百人已死傷大半[ 《日清戰爭實記》],難以抵禦。在日軍猛烈攻擊下,鞏軍散兵向鳳林集退卻,北虎口也很快失守。

第十六聯隊第二大隊,緊隨清軍之後越過北虎口山,又沿海岸向楊家灘,對清軍實行追擊。

日軍這次卻因勝利情緒高漲而有些冒失,自己的行動在海岸上暴露無遺。毫無防備之下,又是北洋艦隊十餘艘艦艇,突然駛近海岸,向這支追擊的日軍開炮猛擊。日軍猝不及防,急忙向後倒奔。

在北洋艦隊的這次突襲中,日軍死三十八人,傷五十一人[ 《日清戰爭實記》],遭到意想不到的慘重損失,不得不退向鳳林集。

……………………………………………………

第二師團向南幫炮台前衛的虎山、虎口發起的攻擊,意在驅離和阻斷。即使追擊行動被阻攔了一下,當前任務也已經完成。

在第二師團開始行動之時,真正擔任主攻的日軍右路縱隊第六師團,也向南幫炮台發起了攻擊。

同樣也兵分兩翼,一虛一實:

右翼,以小部兵力——步兵第十三聯隊第一大隊及山炮兵一個小隊,首先沿海岸佯攻南幫陸路炮台東側,以為牽製。然後,向百尺崖方向發動攻擊。

左翼,以大寺安純的第十一旅團主力擔任,集中大部兵力,先攻占南幫炮台之陸路炮台,開辟道路。然後,兵鋒便直指南幫海岸炮台。

……………………………………………………

第六師團顯然對炮台的地形和布置十分清楚,首選目標,是集中力量搶奪摩天嶺。

在中國的山名中,摩天嶺這個山名非常普遍,無非是本地山嶺中拔尖的山峰吧。巧了,這和聶士成率軍堅守的遼陽東路摩天嶺同名。不同的是,威海南麵的摩天嶺,標高不到200米,而戰鬥的結果,也大為相異。

摩天嶺畢竟是南幫炮台群的製高點,而一旦將其占領,即可控製威海南岸諸炮台,清軍在南幫炮台的整個防禦體係將隨之瓦解。但這麼重要的地形上,摩天嶺炮台卻是戰爭爆發後才臨時修築的小炮台。所做工程,僅是於嶺巔平坦處,修整地麵,周圍築上環形土牆,這個平台上根本沒有來得及構築彈藥庫和兵舍。

所以,守軍鞏軍新右營營官周家恩和他的士卒,就是在這冰雪覆蓋、寒風凜冽的山頂露天駐守。[ 《甲午海戰》]

但同是新募之兵的鞏軍新右營,卻表現了與其他新營截然不同的戰鬥氣概。

盡管時間倉促,守軍還是認真地,盡可能地構築了作戰工事。現存的照片清楚顯示,炮台位每隔十數步留一垛口,以備炮手瞄準射擊之用。胸牆掩體最高處足有兩個炮車輪直徑,類似北方常見的兩麵坡起脊三角形屋頂,高寬而厚實。掩體內側還堆壘了裝滿泥土的麻袋,對炮手和裝備形成雙重保護,說實話,光這一項工程量就大而複雜。守軍還將炮台四周挖出深塹,溝外堆積鹿砦,深塹與鹿砦之間遍布地雷。

要知道,這樣的工事,是在寒冬天氣裏,一稿一鍬挖成的。這一點,又充分可以看出周家恩和手下官兵的戰鬥作風之嚴。

拂曉時,第六師團左翼主攻部隊進至摩天嶺南側山腳。據日本隨軍記者記述:“摩天嶺是群山中的最高山峰,為陸地防禦最險要之處。炮壘峨峨,高聳入雲,仰頭才能望到。”誇張過後,便是幾分揶揄、諷刺,“附近有炮台數座,皆以胸牆相連,蜿蜓曲折,沿山構築,其長度連萬裏長城似也要退避三舍。敵軍據守炮壘,實行其擅長之防守戰術。”[ 《甲午戰爭史》]

這無非是指清軍隻善於躲在炮壘內、不敢出擊的一貫消極防守策略。

日軍雖小看了清軍的落後戰術,但卻也一點不敢小看當麵炮台的防禦殺傷力,戰術行動上仍然做得紮紮實實。

第六師團右翼一個大隊沿海岸繞至邢家莊,按計劃首先炮擊摩天嶺東麵的楊楓嶺,自東側實施佯攻和牽製。7時30分,日軍左翼在窄窄的正麵上一下擺開三個大隊步兵,在一個大隊炮兵的掩護下,開始便用上了漫山遍野齊上的戰術,越山穀,攀高嶺,向摩天嶺前進。方法很簡單,就是企圖來個一湧而上。

但日軍還是輕視了清軍的火力。

頓時,摩天嶺炮台首先開火還擊,“清軍以巨炮從山上炮台齊射,炮彈如同雷電落地,在頭頂和腳下一起爆炸”。[ 《日清戰爭實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