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日軍登陸的地點,也全部指向仁川。仁川——位於漢城和牙山之間,距離漢城很近。
日本說是來幫助朝鮮的,日本兵卻不去和東學黨接戰或交涉,卻把兵放在仁川,稍微有點軍事常識的人都能看出日軍的真實意圖——南壓清軍,北鎮朝鮮。
*——*——*——*——*——
也就是說,日本怎麼看也不象是來與東學黨作戰的。
到目前為止,事實好象也無法說明——日本人與東學黨沒有任何關係,東學黨隻是日本人偶遇的機會。
確實是這樣。除了軍方的跡象,我們前邊已經說過日本人在東學黨起義中的作用。
一些曆史資料說明,日本流氓浪人和“黑社會”組織在前期,支持和參與了東學黨的起事。實際上是,鼓動東學黨鬧事,同時刺探朝鮮的情報。
這些“暗探”和“軍師”,在創造侵朝的借口上,可謂是立了頭功。
後來,這些浪人和黑社會分子又跟日軍聯合,對東學黨起義軍下黑手。至於原因,無非一是東學黨失去利用價值,二是自己的麵具被揭穿。
還有更重要的,東學黨不會始終老實地待在家中,看鬼子橫行。讓他們老實的辦法,就是消滅他們。
*——*——*——*——*——
日本海軍。
最近可是一直忙並快樂著。不等不靠,積極上進。
一直以來日本海軍雖然已經很努力,但或許是努力程度不夠,更也許是形勢發展快得還是超出想象,在突如其來的機會麵前,日本海軍頗有些不適應。
現在,日本海軍懷著激動的心情,以盡可能的最大速度,做著為天皇立功的準備。
在陸軍展開行動之時,日本海軍當局還在忙著——加緊對艦隊進行調整和改編。
而這一切,還需要外交官們的積極努力——拖,拖得越久,越有利。
當時,日本常備艦隊由“鬆島”(旗艦)、“高千穗”“千代田”“高雄”“大和”“武藏”“築紫”“赤城”八艦組成。雖然在實力上,與雙清比已經不弱,但,還不夠。
18日,政府頒布了《艦隊改正條例》(日本語詞改正,好像不是改正錯誤的意義,似乎有“轉入現役”的意思吧),要求搶修和裝備非役艦,加強戰鬥訓練,以提高艦隊的作戰能力。
屬於非役艦的“嚴島”“橋立”“扶桑”“浪速”“秋津洲”“比叡”“海門”“愛宕”“鳳翔”九艘軍艦立刻被送進塢,修理改裝。大家不要誤會,以為都是老弱不堪的軍艦,“嚴島”“橋立”“秋津洲”可是新造成的艦,下水了,還沒有整修完備。嚴格說,“改正”就是封存的啟封,新來的趕緊辦手續入伍、入隊,做戰鬥準備。
海軍對進度還不放心,專門下達通知:天皇親自過問了,說了,修理“浪速”“秋津洲”“扶桑”“愛宕”“比叡”等艦為“至急之事”,必須抓緊搶修。
天皇過問,就是大事了。誤了事,就跳海或切腹謝罪吧。
軍艦在調整增加之時,海軍同步進行了人事更替,為戰時編組做準備,再說也不能讓軍艦等人。
政府免去了伊東祐亨常備艦隊司令官職務,由海軍少將坪井航三補任。
隨著分散在各海域執行任務的常備艦隊各艦陸續趕回佐世保軍港集合,24日,原常備艦隊司令官伊東祐亨也率艦到達。隨後,便組織各艦開始作必要的戰鬥準備,並進行了突擊訓練。
這個時候了,為什麼還要突擊?
不是日本人日夜想著打仗嗎?
不錯。但其實,日本海軍準備同樣不足。
從常備艦隊的數量上,從非現役軍艦與常備艦艦隻的比例,從常備艦隊到處執行偵察、護航、護送僑民上南洋……等等任務來看,不但時間倉促,確實也是艦不敷用。一些並不老舊的艦隻停駛、封存,也是因為省錢才這麼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