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日本已經搶上戰爭軌道(3 / 3)

不得已,時間倉促,那就搶時間,任務急,那就把船從中國、朝鮮沿海各個地方使勁往回劃拉,從現有任務中“拽”回來。

回來幹啥?玩命地投入“突擊訓練”。

夜以繼日地展開緊張的訓練和實戰演習,特別是突出了艦隊運動的演習。

不要奇怪,臨戰了,日本艦隊還在練隊形,練陣法。

大清海軍都在5月份開始,以龐大、威武、整齊的隊形,勝利完成了一次盛大操演,成功接受了高層的檢閱。

日本的“赤城”號跟在大清北洋艦隊的屁股後麵,從威海到煙台,一路偵察北洋的軍演情況,這個消息,日本當然知道。

日本海軍是懷著悲壯而義無反顧的心態,等待和投入這場實際無多大把握的戰鬥的。

反正,這支“半調子”的日本海軍,是在從解決“如何在海上保持好隊形”開始,踏上甲午戰場的。

當然還是有所創意。這麼短的時間,日本人竟然還創出了編成兩個艦隊、相互配合的新戰術。

有壓力才有動力,才有激情。

很短的時間,終於激發出了日本人“二次開發”的一貫能力。

不要小瞧了這個“創新”,“飛虎隊”打敗“零式”戰機,就是由於陳納德雙機編隊的創新。而日本人要取勝,也靠這個“雙隊”編隊的創新。

有時候創新隻是一點點,卻是取勝的要素。

*——*——*——*——*——

這些日子,日本艦隊就在佐世保外海上,練啊練,或化零為整,編為統一隊形,或化整為零,分成兩個艦隊,研究陣形變化、衝擊行動。

27日(也就是這一天,第一混成旅團完成了在朝鮮的部署),新任常備艦隊司令官坪井航三、參謀長海軍大佐鮫島園規,到達佐世保就職。

7月10日,可能是根據戰術演練已經有了成果,日本又正式組建了一支“警備艦隊”,以海軍少將相浦紀道任司令官。

從此,日本海軍便按照兩個艦隊的形式作戰,經甲午戰爭相沿未改,後來就是名字改了改。這種形式,成為日本艦隊的基本編製。

伊東祐亨呢?

另有任用。下一步,日本會告訴我們。

雖說陸軍考慮的是以陸軍為主的事,但是,從當前海軍的努力程度、行動規模來看,日本海軍已經有了一個跨越式的計劃。

*——*——*——*——*——

陸海軍都忙活起來了,下這麼大功夫,擺這麼大陣勢,足夠明確無誤地說明了,日本人要在朝鮮搞一個空前的大動靜。

如果這些還不能說明問題,那麼戰時大本營成立,就能說明性質了。

戰時大本營的成立,至少包含三層信息:

一,軍隊已經進入戰時狀態。赴朝軍隊決不是單純護民,也不是在朝“維和”,而是發動戰爭。

二,國家已經進入戰時體製。統帥權獨立顯示威力,政府無法左右軍事。而且國會已經空前一致,支持戰爭。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國內的輿論,幾乎整齊劃一地鼓吹對朝、對清的征伐。民眾也被充分發動起來,空前的支持出兵。有人出人,有錢出錢,“女支者”主動獻身鼓舞軍隊的工作,部分看護婦加入後勤衛生保障。全民購買了國家發行的戰爭債券,並發起了捐款,連娼寮工作者都獻出了勞動所得,大家一起“湊分子”,賭啊,全賭上。這TM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

三,天皇親自指揮。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睦仁,終於可以一試身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