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沒說什麼時候回來嗎?”陳雨問。
“走的時候留過話,今兒是臘月二十七,說了二十八回來,就是明天。”大娘說。
大伯可是打魚的好手,很小的時候就跟著父親去江邊打魚,十六歲就已經領著幾個弟弟去離家四十多裏地的蓮花河打魚了。後來參加了工作,可是打魚的手藝卻一直沒扔下,一有空閑就去江邊撒幾網,過過癮。因為喜歡打魚,交了很多赫哲族的好朋友。
不過聽說大伯去下的是鈴鐺網,陳雨不由得心中一酸。要知道用鈴鐺網必須有兩三個人輪流守著,兩眼盯著鈴鐺,來不得半點馬虎,有時吃住都得在江上幾平方米的小屋子裏進行,一連幾天守在寒風凜冽的江麵上,雖然捕到的魚的品種和數量多一些,但那種辛苦不是一般人說能體會到的。
冰封的江麵上,四周漆黑一片,寒風凜冽,隻有小小的窩棚裏閃爍著點點的光亮……聽說大伯去街津口下鈴鐺網了,陳雨不由得想起了小時候自己和大伯去下過鈴鐺網的情景,那情景至今還記憶猶新。
“大娘,一會你再告訴爺爺奶奶,我去街津口,明天一早就回來。”陳雨說完,沒等大娘阻攔,早已經快步跑出了屋子。
快步來到二樓陳風他們的房間,推門走了進去。
陳風正和高明在屋子裏喝著茶水聊著天,看陳雨匆匆地進來,奇怪地問了 一句:“大雨怎麼了,匆匆忙忙的?”
“休息好了嗎?”陳雨問。
“什麼休息好了嗎?”陳風有些奇怪地問了一句。
陳雨拍拍腦袋:“看我急的,我是問你們累不累,不累的話一會咱們找點事情去幹。”
“什麼事情?”陳風這時聽明白了陳雨話裏的意思。
“一會帶上點吃得東西,咱們去街津口。”陳雨說。
“去街津口幹什麼?”高明問。
“去街津口下鈴鐺網,這可不是誰都能碰到的東西,這可是赫哲族特有的一種捕魚方式,不去見識一下,估計會後悔終生的……”陳雨話還沒有說完,高明騰地一下站了起來:“走,咱們現在就走,聽你這麼說,真有些迫不及待想見見這種難得的捕魚方式。”
“等會小南他們,我現在去找表哥,大家一起去,現在把那兩輛吉普車的油加滿,記得多穿點,黑龍江上的風可不能小瞧。”陳雨說完,推門離開了屋子。
在外麵的院子裏找到了正和幾個親戚聊天的軒轅勇,當說了要去街津口的事兒,軒轅勇自然是十二萬分地讚成。
從縣城到街津口有100多裏地,現在是冬天,路上都是積雪,而且很多都是山路。雖然是吉普車,可是也不敢快跑,所以一定要趁天亮上路,否則天黑下來,再想走可要多費一翻唇舌了。
看看表,已經快下午兩點了,太陽已經西陲,要盡快出發了。
回到屋子,找了兩包小食品出來作為誘餌,很順利地就打發身邊幾個十幾歲的親戚家的小孩去叫張小南他們了。陳風和高明去給車加油,陳雨和軒轅勇兩人則開始準備起要帶的東西來。
爸爸媽媽已經知道了兒子要去街津口的事情,知道兒子的脾氣和性格,兩人都沒有阻攔,隻有媽媽提醒了幾句。
“哥,帶上我唄,我和你們一起去好嗎?”弟弟陳行拽了拽陳雨的胳膊。
“小行,這可不行,江上風太大,你還是在家陪爸爸媽媽,回來我一定給你帶禮物,怎麼樣?”看到弟弟頗為可憐的眼神,陳雨拍了拍弟弟的腦袋。
心中雖然很有些不甘心,不過陳行還是很懂事的,也就沒有堅持“那好,哥,說好了一定給我帶禮物回來。”
“放心吧,小行,哥哥答應的事情有沒做到的嗎?”陳雨說。
這時,軒轅勇已經準備好了要帶的東西。
酒是必不可少的,滿滿的一塑料桶純正的糧食燒酒外加四箱易拉罐啤酒。香腸,醬肉,豬手又帶了一大兜子。
很快,開車出去加油的王猛和高明開著車從外麵回來了,大家把東西搬上了車。
一切準備就緒,張小南、李強、劉輝等人也從院子外麵走了進來。
“大雨,勇哥,什麼事情這麼著急讓我們過來。”一進門,劉輝就問了起來。
把即將要進行的活動說了一下,幾個家夥一下子來了興致。
“這點酒哪夠,再多帶點。”王小軍看著車裏的酒,提出了意見。
“有衣服嗎,多給我找一件,最好把那件老羊皮襖給我找出來。”穿著呢子大衣的張小南說。
“這鞋不行,到江上就和穿雙涼鞋差不多,有氈靴嗎,找一雙。”李強指著自己錚亮的皮鞋,苦著臉說。
…………
聽著大家提出的一項項要求,陳雨臉上不由得露出苦笑。
等到大家的要求都得到滿足後,幾個人分別上了兩輛車。陳雨、陳風、軒轅勇、張小南、王猛五人一輛車,高明、李強、劉輝、還有另外兩名陳風的戰友則擠到了另一輛車上。
汽車緩緩地出了院門。
陳雨這輛車在前,另一輛車在後,兩輛三菱大吉普駛向了街津口。
很快就出了城,四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中間夾雜著灰綠色。灰色的是落葉的樹木,深綠的則是針葉林。冬天的北方小城有著其他季節所沒有的韻味。
一路上,從來沒有見過鈴鐺網的王猛一邊開車一邊問個不停,好在車上的人除了陳風,其他人都見過這種特殊的捕魚方式,你一言我一語,很快就讓王猛和陳風對鈴鐺網有了大概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