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清楚了的趙康頓時一改方才的膽怯頹廢之態,一挺胸膛,字正腔圓的說了起來,這倒是讓底下一些熟識的人有些詫異。

“此詞作於元豐二年三月,為蘇軾由徐州調至湖州途中。

詞的上片以感慨起調,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無窮無盡。“天涯流落”,深寓詞人的身世之感。蘇軾外任多年,類同飄萍,自視亦天涯流落之人。他在徐州僅兩年,又調往湖州,南北輾轉,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這一句同時也飽含著詞人對猝然調離徐州的感慨。“既相逢,卻匆匆”兩句,轉寫自己與徐州人士的交往,對邂逅相逢的喜悅,對驟然分別的痛惜,得而複失的哀怨,溢於言表。“攜手”兩句,寫他永遠不能忘記自己最後離開此地時依依惜別的動人一幕。“攜手佳人”,借與佳人乍逢又別的感觸言離愁。“和淚折殘紅”,寫作者麵對落花,睹物傷懷,情思綿綿,輾轉不忍離去,同時也是寫離徐的時間,啟過拍“為問”三句。末三句由殘紅而想到殘春,因問東風尚餘幾許,感歎縱使春光仍在,而身離徐州,與誰同春。此三句通過寫離徐後的孤單,寫對徐州的依戀,且筆觸一波三折,婉轉抑鬱。”

這一番話說出口,卻震懾了眾人,本來還有些看帶著戲謔的表情準備看笑話的人,此刻都是滿臉的震驚之色,與趙康相熟的眾人更是目瞪口呆,其中就包括王子修等三人。

人常道,作詞難,其實這解詞,一樣不容易。。一段詞句,需要用相應的文字進行注解,而且要解的恰到好處才行,這就要考校解詞人的才華了,若是沒有一定的才學,想好好的解一個詞,怕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弄不好就是一個牛頭不對馬嘴,反而惹人取笑,是以趙康這番解詞,眾人都心中暗暗佩服,這可是當真有真才實學,做不得假,這趙小乙怕是真的對蘇學士的詞有些見底吧!

“小乙方才解的甚妙,我方才拂琴之時卻沒有了解東坡居士寫詞的遭遇,誤了這意境,隻知道一味的愁苦,卻沒有那一波三折的韻味,反倒是落了下層,還請小乙繼續解詞。”

柳青蕪從亭子裏麵下來,對著趙康輕輕做了個福,微笑著說道,

她這下突然開口。讓眾人更是欽佩,此刻再也沒有人小瞧了趙康,紛紛要求他繼續講解下去。

趙康向著四周眾人舉了舉手,不敢推辭,又繼續解詞起來。

“詞的下片即景抒情,繼續抒發上片未了之情。過片“隋堤三月水溶溶”,是寫詞人離徐途中的真景,將浩蕩的悲思注入東去的三月隋堤那溶溶春水中。“背歸鴻,去吳中”,亦寫途中之景,而意極沉痛。春光明媚,鴻雁北歸故居,而詞人自己卻與雁行相反,離開徐州熱土,南去吳中湖州。蘇學士是把徐州當成了他的故鄉,而自歎不如歸鴻。”

柳青蕪輕輕頷首,露出沉思之色。李清照這時也是微微詫異,對趙康又是刮目相看了。

““彭城”即徐州城。“清泗與淮通”暗寓作者不忍離徐,而現實偏偏無情,不得不背鴻而去,故於途中頻頻回顧,直至去程已遠,回顧之中,唯見清澈的泗水由西北而東南,向著淮水脈脈流去。看到泗水,觸景生情,自然會想到徐州。歇拍三句,即景抒情,於沉痛之中交織著悵惘的情緒。徐州既相逢難再,因而詞人欲托清泗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淚寄往徐州,無奈楚江東流,相思難寄,令詞人不禁悵然若失。托淮泗以寄淚,情真意厚,且想象豐富,造語精警;而楚江東流,又大有“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之意,感情沉痛、悵惘,讀之令人腸斷。”

“自家才疏學淺,隻能解到如此程度,諸位都是飽學之士,如若覺得有何不妥之處,萬望賜教。”

趙康恭敬的向著四周的眾人見了個禮。

裝完逼之後還要謙虛,這才是最高的裝逼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