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進球!(1 / 2)

這家夥,好生厲害!

台下眾人這時候才從趙康侃侃而談的解詞中恢複了過來,哪裏還能有什麼意見,你這都解成這樣了,還這麼謙虛,還給不給人活路了,說好的登徒浪子呢,說好的看笑話呢,現在怎麼我們成了笑話,你成了打怪獸的奧特曼。眾人心中憤憤不平,卻又無可奈何。這小子平時扮豬吃老虎呢!

一旁的王勤等人此刻簡直是看到了外星人一樣,嘴巴大的都可以塞下個雞蛋,這小子不是個紈絝嗎,怎生這般了得,莫非平日裏真是韜光養晦?

“小乙解的可真個的好,奴家撫琴多年,未曾見能將蘇東坡這首《江神子》解的如小乙這般妙的人,今日聽小乙一席話,當真是三月不知肉味,小乙最近可得空,奴家想日後多加叨擾,不知小乙願否賜教。”

柳青蕪這次看向趙康的目光,已然帶著一些崇拜。

王子修在一旁捏著折扇,麵色古怪,聽到柳青蕪的話微微一笑走到趙康的身旁,拍了拍趙康的肩膀道“小乙當真是深藏不露,平日裏隻知你喜好風月,卻不知小乙韜光隱晦,文采斐然,倒是個小三變啊,哈哈”

“子修兄此言甚是,不過柳三變精通詩詞,這趙小乙便會解詞,想來填詞也不差,何不今日即興填詞一首,也好助興,使今日詞會不至名不副實。”

聽到有人起哄,趙康當時菊花一緊,這果然怕什麼來什麼,還好哥們來自一千年以後,看的詩詞也算是頗多,這要是換做是以前的趙康,說不得就要出個大洋像了。隻是這王子修這時候起什麼哄啊?

雖然已經是胸有成竹,但是這矜持總還是要的,趙康當即搖手認慫。

“小弟才疏學淺,怎能和那白衣卿相相提並論,哥哥這話真是折煞我也。”

王子修會意的一笑,“啪”的一聲打開折扇,

“小乙莫要推辭,在場諸位都是雅士,況且今日前來本就是詞會,小乙既然才華出眾,以前又從未顯露,我等也是想一睹小乙的才學,這有才學之士自然風流,想這良辰美景,美酒佳肴,若是沒有詩詞助興,豈不是焚琴煮鶴,大傷風雅。小乙還請不要推脫。”

瞧瞧人家這番話說的,多真摯,多有水平,多會誇人!趙康偷偷的再看了一下周圍的眾人,心裏高下立判,哼!誇都不誇我兩句也想讓我上去賣力,北宋的人啊,還真是一點都不可愛!!

“我看這趙小乙不是客套,是真的不會作詞,怕出醜吧,這解詞可以多看書,背一背旁人的解釋,這作詞,怕是抄襲不來吧?”王勤又開始犯賤了。

這小子今天是跟我卯上了!

“既然諸位盛情相邀,那小底隻有獻醜了,小底詞作淺陋,還望諸位莫要笑話,讓小底難堪。”

說完望了一眼王勤,見他一副吃驚的模樣,心中不免暗自冷笑。

你這鳥廝,我不來惹你,你到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惹我?

那就別怪我了!

想到這裏,他從桌上端起一杯酒,一飲而盡,隨後雙手背負,一步步的向著不遠處的桃園走去,眾人不敢打擾,自是默默陪著他走著,看著,隻見那桃花隨著微風跌落,一片一片,好似這世間的無常世事,很多的不由自主,很多的欲語還休。

趙康望著這落英繽紛的場景,心頭哀愁頓起,幽幽的唱道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這首詞正是李清照後世的傳世佳作《武陵春》,趙康這一唱頓時引得滿園喝彩,連一直在一旁不作聲色的李清照此刻也動容了。“趙公子這詞中“風住塵香花已盡”這句話,既點出此前風吹雨打、落紅成陣的情景,又繪出現今雨過天晴,落花已化為塵土的韻味;既寫出了雨天不得出外的苦悶,又寫出了惜春自傷的感慨,真可謂意味無窮盡。”

李清照的這番點評讓眾人不禁駭然,看向趙康的眼神又多了些許敬佩。

“還請趙公子繼續。”李清照端起一杯酒,遞給趙康,眼神裏滿是期待,這態度簡直羨煞了旁人,眾人何曾見到過李娘子對人青眼相待了?

趙康對著李清照微微一笑,端起酒杯,一飲而盡,隨後繼續唱道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他抬頭望天,似乎哀愁到了極點,一行清淚幾乎就要順著臉頰流下。

提著衣袖,慢慢踱步,漸行漸遠,一直走到園子的盡頭,看著小溪徑流,方才唱道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直到趙康將整首詞唱完,眾人還沉浸在那濃濃的憂愁中不能自拔,有的哀歎,有的呆滯,有的流淚,有的讚歎,有的搖頭,有的垂憐。

李清照忍不住拍起了手掌,“趙公子,好詞,好唱。這首詞寫的新穎奇巧,深沉哀婉,端的是妙不可言,公子看來也是性情中人,公子心中愁苦這般濃鬱,想來平時定是知音甚少,方才子修說公子可稱為“小三變”,以奴家看來,公子文辭便是比那柳三變也毫不遜色,這“小三變”怕是還低估了公子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