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倒忘了你去塞外販馬的事情!”楊廣恍然大悟般說道。
他們君臣二人喋喋不休,一半公務,一半私事地閑聊,文武百官就有些尷尬了。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明白最近煩悶不止的皇帝陛下怎麼心情一下子又好了起來。今日有人建議皇帝陛下召見李旭,是為了向他谘詢遼東地理情況。眼看著小半個時辰過去了,皇帝陛下的談興卻還沒轉到戰事上。
“朕聽人說你與唐公是同族?之前卻沒有過往來?”楊廣想了想,又問。
今天他的問話全是隨意而為,沒有任何條理可循,這可苦了李旭這初涉官場的新丁。每個問題都小心翼翼地思考,唯恐答錯。但每個問題的答案卻總是不能讓所有人滿意。此刻再一次聽到皇帝陛下問及自己和李淵關係,李旭沉吟了一下,低聲回奏:“按輩分,唐公的確是末將的族叔。但當日末將投軍,卻是被劉弘基將軍引薦,沒想到能與自家族叔在懷遠鎮相認!”
這已經是旭子能想到的最好回答。經曆過上一次君前問答的事後總結,如今他已經知道楊廣不喜歡李淵的原因所在。通過剛才楊廣說話的口氣,他也能聽出來皇帝陛下問話中的期待意味,但唐公對他不薄,所以旭子實在無法順著皇帝陛下的心意,把自己和李淵一家完全分離開來。
這個答案,讓滿朝文武的臉上再次變色。無論喜歡不喜歡旭子,大夥心中未免同時叫了聲‘可惜’。眼前少年也過於執拗,明知道一棵大樹將傾,卻還死抱著不肯鬆手。不過這樣也好,大夥今後倒犯不著費力去排擠他了。僅憑他今天的回答,短時間就不肯能再次得到升遷的機會。
“朕知道,你畢竟姓李!”楊廣又笑了笑,心中未免有些意興闌珊。當然,他不能在臣子麵前流露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轉身走向禦案,邊走,邊低聲問道:“朕記得跟你說過,來遼東後要校閱你部兵馬。如今,雄武驍果營可堪一戰?”
“啟奏陛下,雄武驍果營願為陛下效死一戰!”李旭大聲回答,繞著圈子,把楊廣的問話回避了過去。
雄武驍果營隻訓練了不到兩個月,擺擺花架子糊弄人可以,真的拿出來攻城,結果不會比其他幾個驍果營好。但此時情況已經不容他再退縮,無論前麵是萬丈深淵還是刀山火海,都不得不抱著腦袋向前衝。
忐忑之餘,旭子心中暗自盤算,到底要如何才能說服皇上多派幾支兵馬從其他位置佯攻,這樣自己這一路受到的抵抗也會小些,傷亡也不會那麼慘重。
“驍果們的戰鬥力,比起去年隨你去遼東的八百壯士,如何?”楊廣的思路卻如天外飛仙,讓李旭永遠跟不上其蹤影。
“啟稟陛下,去年前往遼東的護糧軍將士,皆受過一年左右訓練。”李旭偷偷的掃了一眼皇帝陛下的臉色,不知道這個答案是否讓皇帝陛下失望。
楊廣搖了搖頭,臉上的表情波瀾不驚。李旭的回答在他的預料之內,經過了一個多月的攻城戰,他已經清醒地認識到如今自己麾下的兵馬之戰鬥力遠遠不如去年那夥老兵。想想去年自己曾經校閱過的左武、左翊和左屯三衛精兵,想想已故的麥鐵杖老將軍和辛世雄大將軍,他心中不覺百味陳雜,歎了口氣,試探著問道:“如果朕命你領麾下將士再次前往馬砦水走一遭,你能去得麼?”
“有何不可!末將願意前往”李旭挺直身軀,大聲回答。他不知道皇帝陛下為什麼歎息,但就憑對方剛才親自給他係上寶刀的情義,旭子也要有所回報。況且此時馬砦水東岸的敵軍幾乎被大隋兵馬蕩空了,除了路過幾個孤零零的城市時需要小心些外,沿途幾乎不會碰上其他任何阻攔。
文武官員們一下子熱鬧起來,陸續上前向楊廣進諫。說兵凶戰危,派一個聲名不顯的新銳擔當重任,不符合用兵之道者有之。請纓親帶大軍前去,隻請李旭做向導者有之,就是沒人對李旭獨領一路兵馬的願望表示支持。
從眾人七嘴八舌的諫言中,旭子慢慢聽出了些端倪。不知道什麼原因,大隋兵馬打算撤離遼東了,但宇文述將軍所部近三十萬大軍已經準備渡過馬砦水,所以,眼下必須有人前去接應,保證東征大軍的後路和糧道不為高句麗人趁機遮斷。而目前,幾個赫赫有名的大將軍都出戰在外,朝廷派不出特別合適的領軍人選。並且對遼東地理情況,沒人比李旭和劉弘基二人最為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