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願為盛世明臣,懇請陛下做千古聖君!”秦檜說得太漂亮了,其他人不得不附和,否則陛下豈不會覺得無趣?
趙桓點頭笑道:“這個天可汗製度,還是有必要研究一番的。秦愛卿當仁不讓,就先做起來吧!中國曆朝曆代,強調天下的觀念,而忽視了國家,以為中國皇帝是想當然的天下共主,那麼對待不服從的蠻夷或者征服或者和柔,其實是將自己先放在了一個不利的地位上。在蠻夷看來,這是再荒謬不過的事情,憑什麼中國的皇帝就是天下的主人,說到底國家之間還是要用實力來說話的。朕不願居那個虛名,把姿態放得低一些,我們做事就會更靈活,也少了許多顧忌。從今以後,我們不再提倡天下的觀念,而是應該強調國家、民族這些東西,當然嘍,如果四方賓服,萬國來朝我們也是歡迎的嘛!”
“陛下聖明!”
趙桓很在乎秦檜提到的天可汗,皇帝也坐了二十年,歲數慢慢大了,考慮的問題跟以前會有很大的不同:身後名就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總有一天會死,死去之後後世如何評價,怎能不在乎?否則,辛苦這麼多年,到底又是為了什麼?秦檜的一席話,點醒了趙桓,他立即找到了目標:嗬嗬,天可汗製度當然好,能做天可汗他就是大宋想當然的第一明君!
張浚蹙著眉頭,說道:“誠如陛下所言,為了莫須有的理由,中國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收效甚微。如果我們也把四方蠻夷當作一個個國家看待,情形立即一變。我們可以聯合各方勢力,打贏必須贏得的戰爭。將來與金國的一戰,就可以考慮請日高見國在東方登陸,威脅金國腹地;東瀛、高麗聯軍出擊金國東京遼陽府,遼國從西北方向策應,我軍中央突破,如此一來,女真肯定顧此失彼,大勝可期。”
劉琦道:“陛下高屋建瓴,對臣啟發很大。綜合各種因素,出兵事在必行,出兵的規模可以考慮控製在兩個軍團:天武軍團主攻,再輔之以一個步兵軍團,也就夠用了。遼國必須為我軍提供充足的糧草,轄戛斯人擁有的財富兩國平分,我軍在戰鬥中的繳獲當然不能便宜契丹人,要歸我軍所有。這些條件如果遼國能答應,就具備出兵的條件。”
朱孝莊最後說道:“轄戛斯人一直對遼國虎視眈眈,耶律大石都不能征服他們,可見實力之雄厚。所以,一定要選派合適的領軍將領,選派合適的軍隊。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轄戛斯人肯定會積累了巨大的財富,蕭朵魯不與轄戛斯人合兵西進,我軍倒不必急於營救虎思斡耳朵,可以考慮采取圍魏救趙的策略,出擊轄戛斯人的營地,或者可收奇效。”
既然已經取得了一致意見,立即商議領軍將領。韓世忠道:“還是種無傷去指揮更為妥當,大同府這邊,有吳璘頂著也出不了事。天武軍團再加上鎮戎軍團,陛下看是否穩妥?”
鎮戎軍團?軍紀最壞的鎮戎軍團?當年鎮戎軍團第一任都指揮使曲端飛揚跋扈,連帶著手下的兵一個個也是牛氣衝天,對敵人凶對自己人更凶,軍紀極壞;之後的曆任都指揮使,想整頓軍紀的不是沒有,效果卻很差,就是這樣一隻部隊,軍紀變好了,或許就不再是威風八麵的鎮戎軍團了。
韓世忠這個提議,頗耐人尋味。與其說讓鎮戎軍團去打仗,不如說讓他們去搶東西更合適些,因為鎮戎軍團最擅長的事就是搶劫,能打仗不假,總是沒有這個特點令人印象深刻!
看來,劉琦的意見得到了韓世忠的支持,說到底還是不能做賠本的買賣,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
在具體的人事安排上,宰執有建議權,最終的決定權還在趙桓手裏,趙桓想了想道:“傳旨:吳璘署理大同大都督府事宜,種無傷率領天武、鎮戎兩軍團西援遼國。具體細節,就由朱孝莊與耶律海裏去商談,今天就到這兒吧!”
回寢殿的路上,看到蘭若的居所瓊芳殿內還亮著燈,不禁想到剛才的一幕:蘭若見到夷臘葛、阿沒裏、王世雄等人偕美歸來,難免有點落寞。這三人都曾經是蘭若的追求者,現在無言地退出,蘭若也許要擔心,將來身邊的人會不會越來越少?誰才是她最後的歸宿?
唉,女兒大了,兩位母親先後去世,有些話他偏偏不能說,有些事情他偏偏做不來。如果蘭若非完顏宗煒不嫁,那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