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平安盟好(二)(3 / 3)

狗兒道:“艦隊儲存的軍需物資消耗了八成以上,兒山城的一聲爆炸就用去了五千斤炸藥,乖乖,羅亞多的心可是夠大的,一點都不心疼。打是不能再打了,從古到今,勝利者有充足的理由向失敗者提出補償。”

“賠款?”王李二人異口同聲地問。

狗兒一本正經地說:“我們損失也很大,傷亡三百多人,補充彈藥、醫治傷患、撫恤家屬都需要錢,況且我們跨海東來,一點好處都撈不到實在與兩位使節的賢明不符啊!官家得到意外的驚喜,臣子才會得到意外的賞賜,依王大使的資曆水平做一個禮部尚書綽綽有餘;至於李大官人,就此升任侍郎還不是手到擒來?”

王岩想了想說道:“我中華乃禮儀之邦,信義著於四海,恃強淩弱,見利忘義的事情還是不能做,這不是節外生枝嗎?”

李顥則說道:“難道不不怕狗急跳牆?”

“如果東瀛是鐵板一塊,當然會有所顧慮,來到東瀛之後事情看得更清楚,他們彼此鬥得你死我活,我們隻不過是渾水摸魚罷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說到底,國家之間起作用的是利益,不是什麼信義,王侍郎當世大儒,自然會知道這點子道理。對大宋有利的事情,我們當然要不遺餘力地去做;至於東瀛如何,不是我們應該關心的事情。為了防止狗急跳牆,做些準備就是了。聽聞蝦夷人要建國,大宋是不是應該現在就考慮與蝦夷國未來的關係?源義朝是我們打入東瀛朝廷的一根釘子,平清盛似乎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隻要源氏暗中相助,局勢就不會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關鍵時刻,武尊還可以出來說說話,穩定人心嘛!”

李顥忽然說道:“傳言胡判官與小町女王打得火熱……”

“這是什麼話,蝦夷建國,就可以在北方牽製東瀛,東瀛一天不統一就不會對大宋產生威脅,這是符合大宋利益的。蝦夷族有石炭、木材、黃金、白銀,我們有蝦夷人需要的一切,生意馬上就會紅火起來,蝦夷族對抗東瀛的本錢也會越來越雄厚;東瀛人馬上就會發現與大宋往來的好處,會哭著喊著跟我們做生意的。”

王岩笑道:“張口生意閉口生意,應期老弟不像朝廷命官,倒更像一個生意人哩!”

李顥道:“當年大唐與東瀛白江口一戰,殺得東瀛人血流成河;此後東瀛人連續派出四批遣唐使,全麵學習大唐,至今東瀛還保留著很多大唐民俗遺風。適逢東瀛民族野心膨脹之際,又來了一場津輕海峽大戰,東瀛人敗得更慘,按照一般邏輯來分析,東瀛人絕對不敢對強者不敬,那麼我們提出一些格外要求,應該沒什麼大問題。”

顯然,狗兒說服了李顥,李顥再來說服王岩,王岩出身儒家,卻不是假道學,深明變通之法,很快就答應下來。三人足足商量了兩個時辰,這才散去。

七月九日,使團正使王岩代表大宋向東瀛提出賠償戰爭損失、開放港口等一係列建議,掀起軒然大波。

七月二十二日,談判還在進行中,大宋使團提出:遵照皇帝陛下的敕令,我國已經與日高見國締結盟約,應日高見國的邀請,大宋水軍艦隊入駐蝦夷城,大宋有義務保證日高見國的安全。負責談判的左大臣藤原賴長差點昏過去,參與談判的平清盛差點動刀子。

八月初三,大宋國與東瀛國正式達成協議,史稱“平安盟好”。東瀛賠償大宋戰爭損失--銅一百萬斤,白銀一百萬兩,黃金十萬兩。開放難波津、值嘉島、博多津等五處為通商口岸,東瀛有權利抽取貨物總價值的十分之一為稅金,東瀛有義務保證大宋商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東瀛選派五百人到大宋汴梁學習,大宋為其提供一切便利條件。大宋不能介入東瀛與日高見國之間的任何爭端,東瀛國也不接受大宋的調停。

羅亞多回到了平安京,東瀛人看羅亞多的眼神,如同在仰望他們敬仰的天照大神。東瀛人不是一般的賤,對待這樣的國家,不出手則矣,出手就把他徹底擊垮,讓他沒有翻身的機會,他反過來會象對待祖宗一樣孝敬你,何樂而不為呢?不是所有人都回來了,有三百七十六名兄弟,自願放棄軍職,加入了日高見國。此事幹係重大,羅亞多不能決定,派人回國請示樞密院,聽說是官家拍板定下來的。那些混賬東西不懂得什麼大道理,他們是被蝦夷女人徹底俘虜了,離開了那些女人他們就生不如死,那麼就讓他們好好活著吧!他們都是大宋軍隊的精銳,他們將成為日高見國軍隊的中堅力量,假以時日,由他們訓練出的士兵,拿著大宋提供的精良武器,跟東瀛人對壘疆場,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有失必有得,順姬、柔姬跟著情郎一同來到平安京,這裏隻不過是她們漫漫旅途的開始,她們要到大宋去,她們想成為大宋的兒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