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正德二十六年五月一日淩晨四點四十分,坐在坦克炮塔內的施陶芬貝格上尉,盯著自己手腕上的夜光表。當綠瑩瑩的分針指向四十的時候。整耳欲聾的炮聲響了起來。施陶芬貝格對著送話器大喊:“全體啟動,進攻隊形,前進!”
轟隆隆,德軍坦克連的士兵幾乎是同時啟動了坦克,但坦克發動機巨大的轟鳴聲,卻被炮聲和轟炸機掠過的聲音所掩蓋。
施陶芬貝格:“鮑曼,我們比比看誰先突破波蘭人的防線。”
送話器裏傳來鮑曼的聲音:“肯定是我,兄弟們加速!”
施陶芬貝格:“哈哈哈,鮑曼那就比比看吧。”
淩晨4時45分,德軍轟炸機群呼嘯著向波蘭境內飛去,目標是波蘭的部隊、軍火庫、機場、鐵路、公路和橋梁。幾分鍾後波蘭軍隊便第一次嚐到了歐洲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來自空中的死亡轟炸的滋味。邊境上萬炮齊鳴,炮彈如雨般傾瀉到波軍陣地上。約一小時後,德軍地麵部隊從北、西、西南三麵發起了全線進攻。
德軍以其6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和4個摩托化師為主要突擊力量,在一馬平川的波蘭西部勢如破竹般撕破了波軍6個集團軍約80萬人組成的防線。德國裝甲部隊與空軍構成的快速縱深挺進力量,將數量龐大但裝備陳舊的波軍迅速撕裂、合圍。
與此同時,停泊在但澤港外偽裝友好訪問的德國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號戰列艦也突然向波軍基地開炮。波軍猝不及防,500架第一線飛機沒來得及起飛就被炸毀在機場,無數火炮、汽車及其它輜重來不及撤退即被摧毀,交通樞紐和指揮中心遭到破壞,部隊陷入一片混亂。德軍趁勢以裝甲部隊和摩托化部隊為前導,很快從幾個主要地段突破了波軍防線。
初戰告捷的消息傳到柏林,在當天上午十時,阿道夫興奮地向國會宣布,帝國軍隊已攻入波蘭,德國進入戰爭狀態。
阿道夫:“從現在起,我隻是德意誌帝國的一名軍人,我又穿上這身對我來說最為神聖、最為寶貴的軍服。在最後的勝利之前,我決不脫下這身軍服,要不就以身殉國。”
阿道夫的演說激起了議員們一陣陣狂熱的歡呼。
五月三日上午九時,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德國在上午是以時之前,提供停戰的保證,否則英國即將向德國宣戰。
阿道夫接到英國的最後通牒之後,他沉默不語。阿道夫並不是因為害怕,在發動戰役之前他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隻是他沒想到最先反應的竟然是英國的小女王伊麗莎白。戈林走到阿道夫身邊,他等了片刻之後對阿道夫說:“假使我們輸掉了這場戰爭,那麼上帝應該饒恕我們。”
阿道夫:“用不著,如果輸掉這場戰爭,我將陪著德意誌帝國光榮的死去!”
正午時分,弗朗索瓦也向阿道夫發出了最後通牒,其期限為下午五時。阿道夫對英法兩國的最後通牒,均置之不理。於是,英法兩國相繼對德宣戰,後世的曆史學家把這一天定為“歐洲大戰”或“世界大戰”的全麵爆發日。
當晚,阿道夫將他的辦公地點從柏林的帝國大廈移到了“亞美尼亞”號火車專列上,乘車去前線視察,並在火車上處理東西兩線的戰事。
德軍突破波軍防線後,以每天50-60公裏的速度向波蘭腹地突進。龍德施泰特的南路集團軍群以賴歇瑙的第10集團軍為中路主力,以李斯特的第14集團軍為右翼,在左翼布拉斯科維茲的第8集團軍掩護下,從西麵和西南麵向維斯瓦河中遊挺進;包克的北路集團軍群以克魯格的第4集團軍為主力,向東直插“波蘭走廊”,另以屈希勒爾的第3集團軍從東普魯士向南直撲華沙及華沙後方的布格河。
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第二次空前規模的機械化部隊大進軍。第一次當然是大明帝國消滅金帳汗國的那場戰爭。當然在此之前的南亞次大陸戰役中,大明帝國的裝甲部隊也曾經從青藏高原上一鼓作氣殺進德裏,但是跟滅金帳汗國的規模相比就差了很多。但即使是大明滅金帳汗國的戰役規模,也無法和德意誌發起的波蘭戰役相提並論。為了這一仗,阿道夫幾乎是拿出了三分之二的家底,剩下的都放在西線應對英法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