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和稀泥(2 / 2)

可是在場的卻沒有一個人清楚,這是賈充接到了衛平派人悄悄送過去的家書,已經提前知道了戰爭的結局。既然孫皓都已經投降,賈充當然不可能再做出勸司馬炎罷兵休戰的荒唐事。不過,老奸巨滑的賈充可不會僅僅滿足於躲過一劫,他還要抓住這個機遇,把利益最大化。

這份奏章不過寥寥數言,卻已經達到了賈充的目的。司馬炎當場宣布道:“傳旨,賈卿忠君體國,加食邑兩千戶!”

這隻是口水仗的第一回合,王渾、王濬兩人誰也沒撈著便宜,倒是賈充白白得了兩千戶食邑。王渾在朝中耳目眾多,很快便得到了這個消息。他自然不肯善罷甘休,又一份奏章告到了司馬炎麵前。這一回,王渾列數了王濬的兩大罪狀。一是私藏吳宮裏的金銀珠寶,二是縱火焚毀了孫皓的大片宮室。至於那些嬪妃宮女,因為他比王濬得的更多,所以隻字沒提。

第二奏章涉及到了具體的罪狀,司馬炎不得不下詔向王渾質詢。王渾自然不會含糊,馬上便回了一份奏章。

關於吳宮中的金銀珠寶,王濬是這樣解釋的。戰爭開始後,孫皓巡視城防,吳軍將士高喊著要誓死一戰。孫皓很高興,把金銀珠寶全部賞賜給了那些吳軍將士。結果那些吳軍將士都是小人,拿了錢財卻不替人賣命,紛紛作鳥獸散,跑了個一幹二淨。而他進城之後,連一兩銀子都沒有見到。

至於放火,王濬更是矢口否認。說是孫皓投降之後,孫皓的手下趁亂哄搶了宮裏的財物,連孫皓的嬪妃、宮女都搶走了,還放了一把火。幸虧他來得快,這才撲滅了火頭。自己是消防隊,不是縱火犯,請皇上明鑒!

兩回合之後,老將軍也明白了被動挨打終究不是良策,於是展開了反擊,也給司馬炎上了一份奏章。在奏章中,老將軍直言,自己進城以後,派兵謹守宮門,嚴禁出入。反倒是王渾的部將周浚,剛剛接管了防務便迫不及待地衝進了吳宮。吳宮裏的珍寶究竟去了哪裏,隻有受了王渾指使的周浚知道。當然,老將軍這一次也很明智地沒有提起孫皓的嬪妃、宮女。

王渾是司馬炎的親家,就算他縱容部下劫掠了吳宮中的珍寶,司馬炎也不可能真的怪罪他,對於王濬反擊的這份奏章自然不予理會。但是司馬炎卻被這兩個老家夥的口水仗弄得煩不勝煩,便將馬午找來詢問,道:“當初的詔令究竟是何時送達王濬手中的?”

馬午自然照實回答,又想起衛平對他的尊重,便加了一句,道:“王將軍下令謹守宮門、嚴禁出入時,奴婢恰好在場。”

這一來,司馬炎便傾向於相信王濬了,便揮手道:“此番滅吳,王濬當記首功,拜輔國大將軍,領步軍校尉,封襄陽縣侯,食邑萬戶。”

事情以此本該結束,王渾卻不肯收手,又派人上書一封,舉報王濬燒毀了繳獲的吳軍戰船一百五十多艘。

說實話,除了在作戰過程中,王濬並沒有主動燒毀過哪怕一艘戰船,這純粹是對他的汙蔑。但是,王渾朝中親朋眾多,就連這樣無中生有的事情,也有能為他搖旗呐喊。王濬無奈,隻得打起悲情牌,又上表奏,說他出身微寒,卻不幸得罪權貴,不敢回洛陽,主動請求罷官免爵。

要是司馬炎把奪得滅吳首功的老將軍都罷了官,難免落個鳥盡弓藏的評語,王濬這招以退為進卻瞞不過司馬炎。司馬炎雖有些惱火,但起因是由王渾爭功而起,他卻也不便對王濬大加斥責,隻得轉而安撫王渾,傳旨道:“王渾軍功卓著,進爵京陵公,增邑八千戶!”

就在這場來來回回的口水仗中,衛平跟著大隊人馬終於回到了洛陽城。作為這場口水仗的目擊者,衛平對司馬炎和稀泥的本事也是歎為觀止。不過,他現在可沒空關注兩個老家夥的口水仗,因為他剛剛踏進府門,就見聶文一臉慶幸地說道:“老爺,你可回來了,酒樓那邊差點出大事!”

生活在這樣一個年代,錢和權一件都不能少。衛平很清楚這個道理,所以才會不遺餘力地去爭取軍功,就是為了掌握足夠的權力。而衛記酒樓則是他攫取財富的根本,同樣不容有失。衛平不由沉下臉來,厲聲道:“說,到底出了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