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神劍飛來不易銷(下)(3 / 3)

妙雲接過那錦囊,不由眼眶一紅,心裏卻另有想法。眼下師太閉關,陽台觀中若無這位青城師兄,卻是少了一個得力倚仗,自己代為掌門,心裏卻是毫無底氣,若他一走,再有那外敵來侵,卻是怎生是好呢?

“唉,既然留不住師兄,那就請師兄善自珍重了。我們姐妹三人自此翹首以待,還望師兄早踐前言。”妙雲動情地道。

“怎不見燕福兄弟?”李鼎忽道。

燕福早自門首轉出,他方才在門外已聽得李鼎要走,不由大急,一把拉住李鼎道:“師兄,你這一走,我卻如何修道啊?”

“好兄弟,愚兄不過領你入門,你隻須潛心修煉,早日築得仙基,我自會安排你前往青城,領受師父麵教。你身具仙根,他日定能修成正果!”李鼎說著,也是一把拉住燕福的手,眼中滿是熱切之色。

燕福自小隻與陽台觀中師姐妹相處,卻並無李鼎這般豪氣幹雲的兄弟,李鼎這一聲“兄弟”,叫得他心頭一熱,心裏早把這位師兄看成了自己的親兄弟一般。他咬牙哽聲道:“師兄放心,十三一定不負師兄厚望!”

眾人直將李鼎主仆二人送至中岩台,才依依不舍地告別。目送李鼎二人在山道上漸行漸遠,各人心中均是惆悵難言,那妙璘幾乎是要哭出聲來。

三月三,王屋山中已是春花竟放,景色宜人。

這日正是西王母誕日,按往年的慣例,今日要在陽台觀中舉行清醮大會。

通往陽台觀的山道上,大清早便有大姑娘小媳婦,穿得花紅柳綠,趕往山上進香。

進香者中,雖是女客居多,但其間也有不少青年男子,或是護送自家妻妾,或是帶著親戚姐妹。其中竟也有不少男子,隻是衝著陽台觀美貌如花的女冠而來。

王屋山方圓百裏,誰不知陽台觀中一年一度的清醮大會,近的隻是從濟源趕來,遠的甚至是來自東都洛陽的才人仕女。年年相承,歲歲相傳,竟是把這三月三的陽台會,當成了王母瑤池的蟠桃會一般隆重熱鬧。

陽台觀中眾女冠一早便櫛發沐浴,戴雲冠,披黃袍,齊集於廖陽殿中。

妙雲卻是第一次以主持這清醮大會,師父閉關時雖然有言在先,平日裏不做法事,但這一年一度的王母誕卻不能不做。皆因陽台本是女冠修真之所,而西王母總領天下女仙,這場法事做下來,香客所捐的香火錢,便也足夠本觀一年的度支了。

妙雲妙目一掃,見眾姐妹早已打扮停當,妙音、妙璘站在身旁,邊上妙芝、妙蘭、妙芷、妙玉等均亭亭玉立,魚貫排開。兩側殿角各站著八個年青道士,卻是妙雲擔心閑雜人太多,怕有不測,便請上方院希夷真人和靈都觀希言真人各派八名劍法出眾的弟子,前來護法,她見這些道士俱各神定氣閑,手按劍柄,心下便也大定。

此時殿內殿外都擠滿了香客,其中有虔誠的香客,竟也有些男子對著一眾女冠指指點點,仿佛見了瑤台仙子,月中嫦娥,興奮不已。

“叮…………”,妙雲手中金鈴一聲清響,眾女冠便一齊跪在一字兒排開的蒲團上,行那三清之禮。

又聽一聲鼓響,接著便有木魚三聲,眾女冠輕啟朱唇,吟哦而歌:

“丹暉映雲庭,紫煙光玉林。煥爛七寶花,璀璨瑤台音。宮商自相和,妙靈開人衿。玄唱種福田,廣度無界心。”

這首三清讚經這些妙齡女冠唱來,竟有如鈞天仙樂,唱得眾香客心醉神馳,唱得殿內殿外鴉雀無聲。

眾女冠拜完大殿正中的三清,卻轉向西首,對著殿中西王母神像,跪拜行禮。

一場法事做下來,姐妹們俱各香汗微微,妙雲便引領眾人魚貫而行,前往側殿稍事歇息。隻留兩個年長的道姑,接待眾香客跪拜進香。

人群中忽然起了一陣跳騷動,隻見一個中年文士,領著一群官吏模樣的人,分開眾人,擠進大殿。

那文士手捧一個紅漆木匣,進得殿來,卻也不跪不拜,目中無人地朗聲宣道:

“大唐宣武節度使、梁王朱全忠,奉黃金百兩、蜀錦百匹,敬賀西王母華誕,並恭請陽台仙子胡妙音,前往東都傳經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