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造幣局(1 / 2)

特區的造幣局並非我們傳統印象中的印刷廠,它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用來鑄銅熔鐵,用於壓製奇林;另一部分則用於製造珠蚨,主體是一片隱藏在密林中巨大的人工湖,森林外設置著一個倒扣的碗形透明魔法屏障,這個大到出奇的玻璃罩頂始終行使著它的職能--別說未經許可的外人幾乎無法進入,即便是天空中的飛鳥路過都會改道飛行。

為了搞清楚珠蚨的事,督導給三個人都申請了造幣局的參觀許可。他們主要參觀兩個流程-一是黑曜石的生產流水線;二是用於製作珠蚨原料的稀有珍珠的養殖--由黑曜石和珍珠拚湊在一起,剛好組成一顆完整的珠蚨。魔役們用鋼印章在黑曜石上敲擊一下,上麵就留下了一個符文的刻痕,由於鋼印章是活動的,每敲完一次,印章上的符文就會自動轉換到下一位,保證每一顆黑曜石上的符文都不重複。之後,他們將滾圓的黑曜石粒植入罕見的珠母貝之中,以保證生成的每一顆珍珠都渾圓飽滿。被植入雜質的珠母貝被掛在鐵絲網片上放回人工湖,接下來便有三到五年的時間供他們孕育珠蚨。

“每個級別的珠蚨在市場上流通的數量都是恒定的。”造幣局的副局長--他也是製作珠蚨的匠人出生--看在前黑魔法司司長的麵子上正為他們賣力地解說,“比如牌價為兩百奇林的五分珠蚨一共有八個位,每一位上可以有八種符文供印刻,但兩兩之間不能重複,因此市麵上流傳的五分珠蚨一共有四萬多顆。”

“四萬零三百二十顆。”阿須蕾心算了一下糾正道。

“對,一克拉級別的珠蚨是六個位、六種符文,市麵上的流通數量則為七百二十顆,而他的目前牌價相當於一千奇林。”

方衍問道:“既然流通數量恒定,為什麼這裏還在不斷生產新的珠蚨呢?”

“這位小哥有所不知,正是因為數量恒定才需要不斷生產。因為在市場上的流通過程中,總有損毀、遺失的珠蚨,如果我們不補足、更替這部分空缺,就會導致市麵上的珠蚨隻減不增,直至少到成為收藏品的地步……這樣一來,它們的牌價反而因為奇貨可居而水漲船高,如果牌價不穩定,它們就不能用作硬通貨儲備了。何況你們也看見了,生成珠蚨的周期實在太長,我們總得留一些庫存,有備無患嘛……”

正是由於這種傳統到近乎保守的“有備無患”,珠蚨的牌價才在近二十多年來毫無變動,充分地履行著其作為硬通貨的職能。

一直在旁保持緘默的督導冷不防發問道:“會不會出現外形明顯缺陷或者符文重複的珠蚨?”

“這個麼……其實珠蚨在流放市場之前都會經過嚴格的檢查。不僅從外形上有篩濾,符文鋼印明顯模糊或偏移的我們也會將其手動淘汰掉。但由於大部分程序都是經過人工檢驗,確實不能保證萬無一失。不過正是因為存在這種情況,我們這裏也會配備一定數量的介錯官。”

“介錯官?”

“沒錯,一旦發現市場上有明顯製作缺陷的珠蚨流通,我們的介錯官就會千方百計地進行回收,哪怕使用一些遊走於法律邊緣之外的方法……您知道,一旦讓有缺陷的珠蚨流入黑市,反而會被人以高價收購--這和那邊的收藏家喜歡收集錯幣是一個道理。”

“真無聊,居然會有人高價收購殘次品……”督導不屑地哼了一聲,他的目光落到一個迎麵走來、戴鴨舌帽的人身上,這個人沒有穿著工作服,似乎並不是製作珠蚨的匠人。

對方意識到自己正被人注視,忙壓低了帽簷匆匆離開。但既然副局長也沒說什麼,估計他也是造幣局的工作人員。

督導一臉不滿嗤了句:“鬼鬼祟祟的,像是做了什麼虧心事一樣……”

副局長哈哈大笑道:“您別介意,他就是我剛才提到的介錯官之一。由於職業需要,他們不能拋頭露麵,習慣於隱藏自己的長相--畢竟一旦被人認出來,工作就不好進行了嘛……”

督導諒解似得點了點頭,隨後進入本次參觀的正題。他取出兩顆從麥場主處獲得的七分珠蚨給副局長看。

“麻煩您幫我看看這兩顆有什麼問題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