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一種人可能當麵批評你,指出你的缺點來,卻又在你麵前誇獎別人的優點,你也許不願接受他這種直率,但這種人卻是非常值得信賴的人,可以做你的好朋友。
要知道哪些人不可交,關鍵是要在生活中分清一些人的行為,對其行為要有比較理性的判斷,如此你便會交上真正的朋友。
有時,人脈並非越多越好
“眾人拾柴火焰高”,通常人們會認為人越多,人際關係就越充實,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事物的發展有多個階段,在最初階段必定是人數愈來愈多的時期;否則,沒有一定的人數基礎,人際關係是不可能充實的。然而最重要的,還是你能否有意識地增加人數,而不是盲目地將所有認識的人及其認識人的人際關係統統納入自己的人際關係網。我們在生活中也都深有體會,名片與電話簿上的電話號碼越來越多,但是好多是用不上的。
所以,真正的人際關係不是用名片或電話號碼的多少來計算的。盡管某個時期的人數不斷增加,卻並非意味著人際關係進入了充實期。充其量,它隻能算作通往充實期的準備階段而已。
當累積的人數增加到一定程度時,你就必須進行整理了。首先得區分的是,你應該將仍然保持聯絡的和已中斷聯係的人際關係區分開來。經過整理,仍然保持聯絡的名片張數必將減少。因此,隻看到名片張數增加就高興不已的人,是根本無法建立人際關係網絡的。不過,名片不斷增加的時期也是絕對必要的。倘若不曆經這一時期,必定無法抵達充實期。因此,在整理名片之際,你不必因為仍然保持聯絡的名片張數減少而擔憂。相反,這是你人際關係整體充實的證據。試想一下,當你目前的工作告一段落,展開新工作時,名片的張數也必定會隨之增加,尤其你跳槽或者更換職業時,這種情形最為明顯。當新工作開始步入軌道正常運轉時,人際關係又會逐漸減少。中途因工作關係參加各種活動時,名片又將再度增加。這種增減的重複,在人際關係成長過程中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隻盲目追求名片張數的不斷增加,你和每一個人之間的關係必定會越來越薄弱。因為比起和熟人碰麵的機會,你會更熱衷追求結識新人的機會。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熟人碰麵的機會都沒有了,還談何人際關係的充實呢?所以說,無論什麼,隻要數量減少,質量必然增加。隻有這樣,你和每一個人才能締結出深厚的交情。
國際知名演說家菲立普女士曾經請造型顧問帕朗提幫她做造型設計。菲立普女士說:“帕朗提整理出來的衣服總共分成三堆:一堆送給別人;一堆回收;剩下的一小堆才是留給自己的。有許多我最喜歡的衣物都在送給別人的那一堆裏,我央求帕朗提讓我留下件心愛的毛衣與一條裙子。但她搖搖頭說道:‘不行,這些也許是你最喜愛的衣物,但它們不適合你現在的身份與你所選擇的形象。’由於她絲毫不肯讓步,我也隻得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大半衣物被逐出家門。我必須學著舍棄那些已不再適合我的東西,而‘清衣櫃’也漸漸地成為我工作與生活的指導原則。不論是客戶也好,朋友也好,衣服也罷,我們必須評估、再評估,懂得割舍,以便騰出空間給新的人或物。我也常用這個道理與來聽演講的聽眾分享,這是接受並掌握生命、生涯不斷變動的一種方法。”
衣櫃滿了,需要清理與調整,以便給新的衣服騰出空間。同樣的道理,人際關係網也需要經常清理。很多時候,當你要跟某人中斷聯係時,你根本無須多說什麼。人海沉浮,當彼此共同的興趣或者話題不複存在,便是分道揚鑣的時候,中斷聯係其實是個順其自然的過程。無息退出或者向負責人說一下情況,如何處理“脫隊”事宜,應視具體情況而定。
清理人際關係網的道理也和清除衣櫃類似。帕朗提容許菲立普女士留下的衣服,當然是最美麗、最吸引人,也是剪裁最得體的幾套。“舍”永遠不是件容易的事,雖然有遺憾,但從此擁有的不僅都是最好的,更重要的是也有更多空間可以留給更好的。
如果我們對自己的人際網絡做同樣的“清除”工作,在去粗取精之後,留下來的朋友不就都是我們最樂於往來的嗎?我們應該把時間與精力放在讓自己最樂於相處的人身上。在平時需要奔波忙碌於工作、社交與生活之間的我們,整理人際關係網絡是安排生活先後次序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