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當然不相信,一定要她出示戶口本以驗證她的實際年齡,但他們卻不知道從哪裏找來一個治安人員,硬是替他們作了證,領取了結婚證書,就這樣,新郎為新娘租了一家旅館,兩人在那裏住了三個多月,女孩的母親發現已為時過晚,因為女孩已經懷孕了,而新郎卻在此後突然不知去向,並到今天為止,一直沒再出現過。”
聽完這個故事後,記者非常喜歡這段非常自然的開場白,讓人產生了渴望要了解故事細節的欲望,既為其采訪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同時也從側麵揭示出早婚早育的不良後果。
當然,說好第一句話是要講究一定原則的,那就是親熱、貼心和消除陌生感。常見方式主要有三種:
1.問候式
“您好”是向對方問候致意的常用語。如能因對象、時間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問候語,效果則更好。對德高望重的長者,宜說“您老人家好”,以示敬意;對年齡跟自己相仿者,稱“老×(姓),您好”,顯得親切;對方是醫生、教師,說“李醫師,您好”“王老師,您好”,有尊重意味。節日期間,說“節日好”“新年好”,給人以祝賀之感;早晨說“您早”“早上好”則比“您好”更得體。
2.攀認式
在赤壁之戰中,魯肅見諸葛亮的第一句話是:“我,子瑜友也。”子瑜,就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他是魯肅的摯友。短短的一句話就定下了魯肅跟諸葛亮之間的交情。其實,任何兩個人,隻要彼此留意,就不難發現雙方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親”“友”關係。
例如,“你是××大學畢業生,我曾在××進修過兩年。說起來,我們還是校友呢!”“您來自蘇州,我出生在無錫,兩地近在咫尺,今天能遇同鄉,真是令人欣慰!”
3.敬慕式
對初次見麵者表示敬重、仰慕,這是熱情有禮的表現。用這種方式必須注意:要掌握分寸,恰到好處,不能胡亂吹捧,不說“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之類的過頭話。表示敬慕的內容也應該因時因地而異。
例如,“您的大作《說話的藝術》我讀過多遍,受益匪淺。想不到今天竟能在這裏一睹作者的風采!”“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很高興能在這美麗的地方見到您這位著名的山水畫家。”
不過,說好了第一句話,僅僅是良好的開端。要想談得有味,談得投機,你還得在談話的過程中尋找新的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這樣才能吸引對方,使談話順利地進行下去。
以對方感興趣的話題為中心
在現實生活中你不得不承認:
當你在應聘某個企業的工作時,你首先想到的是,在這我將會得到什麼,會不會有比較好的待遇,會不會有好的發展空間,而不會去想,我能為公司做點兒什麼;
當你在選擇另一半時,你首先想到的是,這個人到底適不適合我,而不會去想,我到底適不適合他;
當你在談合作的時候,你首先想到的是,我能從中撈到多少好處,而不會去想,對方從我這能拿到多少好處。
……
人永遠是趨利避害的,永遠是首先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這也是人的一種生存本能,再現實不過的問題,因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在人際關係中,人們會對與自己利益關係緊密的東西感興趣,所以在與不太熟悉的人相處時,為了能與之建立密切的關係,這種關係可能是為了經濟目的、合作目的等等,你最好談論一些對方感興趣的事情,看他對什麼感興趣,他最在乎什麼。
一個美女肯定很在乎她的容貌;一個老板肯定很在乎他的事業;一個老人肯定很在乎他的健康……
他最在乎什麼,當然需要你去觀察和體會,但僅僅光談論還不行,還要讓對方有獲得的可能,你要提供他所需要的,或是幫助他獲得他所需要的東西。要打破一切為自己的想法,不要總是想著自己如何從他人那裏獲得利益,這樣的話,人們肯定會遠離你。所以要想獲得對方的認同和支持,就得滿足他所需要的,這種需要可能是他感興趣的話題,可能是他想要得到的東西,做到“投其所好”,這個非常關鍵。
相信你一定會有過這樣的經曆,你求一個人辦點兒事,當你們聊天的時候,聊著聊著你會發現,不管你怎麼說,對方都不太關心,總是敷衍地應付。對方不是在聽你說,而是在做或想別的事情;或嘴裏應付著你,眼睛卻注意別處;或轉移話題,跟你瞎扯……
此時,你就得想辦法改變現狀,突破障礙,你首先要做的是消除對方心理上的漠不關心,先提一些他關心的事情作為誘導。比如,對一個收藏愛好者你可以跟他談談古董;對一個足球迷你可以跟他談談他喜歡的球隊、球星;對一個注重養生者你可以跟他談談飲食與運動……當對方非常熱情的跟你聊上後,你再言歸正傳也不遲,而且他會對你產生莫名的親近感,這樣一來,事情就好辦多了,你離成功也不遠了。
其實,隻要你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當你給予別人的時候,實際上也是你得到的時候,這個過程有時候不易被人發覺,而有時候會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