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優秀,人脈自熱來
每個人都平等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做一個平庸的人,還是做一個優秀的人都由自己來決定。所以,無論現在的你所處的境況如何,都一定要懷著一顆勇往直前的心:讓自己強大起來。隻有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優秀的人,才能求得生存,彰顯自己的人生價值;隻有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優秀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肯定,這樣,即使你不主動尋找,人脈也會自動地聚攏到你身邊。
但是,一個人要想優秀,就必須與眾不同。或者有過人的長處,或者有思想有說服能力。一旦你具備了過人的長處,就沒有人會忽視你。如果你目前還不能擁有這些能力,那就要從培養自己考慮事情的思維開始。這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人格魅力。它可以使你迅速成為優秀的人,至少掌握達到優秀的方法和捷徑。有了這種思想你就可以站在一定高度觀望,找到適合自己的切入點,然後依照個人實際情況定製迅速崛起的戰略部署。這樣,你就能成為真正優秀的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人生目標。
成為優秀的人是一個終極目標,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你點滴的積累來沉澱自己的內涵,使自己變得有深度,有氣質,你的獨特見解,你的滿腹才華,你返璞歸真的外表,加起來就是真正的優秀。
每個人從懂事的那一天起,都希望自己能夠優秀起來,並且為了使自己變得優秀,也確實付出了很多努力。可是,最後的結果是隻有極少數人成為優秀的人,多數人仍然在平庸的泥淖中掙紮。這是因為優秀從來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你後天的鍛造。優秀更不是靠運氣,靠運氣隻能讓你贏一時,卻不會讓你贏一世。
很多人都在感歎自己命運不濟,反將別人的成績歸為機遇。要知道,失敗才是成功之母,成功的人都是在經曆了無數次失敗之後,才偶有成就。就算機遇存在,它也是與風險同行的,就像困難和幸運永遠是一對孿生兄弟!
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你必須注意以下這幾個方麵:
1.要有自知之明
所謂人貴自知,這是一個優秀的人最起碼應該做到的。自知,就是正確地認識自己,了解自我的優點和缺點,例如勤奮或懶惰、樂觀或悲觀、外向或內向、做事認真或敷衍了事、容易激動還是遇事冷靜……
當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自身的優點和缺點時,才算得有自知。有自知之明的更深層含義是要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更加深入的分析,例如你的特長是什麼,你的能力如何,你適合從事哪個領域的職業,怎樣提高自身修為,如何控製自己的情緒等。
2.揚己長避己短
在我們有了自知之明以後,就要積極地、有意識地發揮自己的長處,抑製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力爭使自己的優點更加突出。當然,即使你自身的缺點無關大局,還是應該盡最大努力予以克服。因為免不了有些時候,人們會放大你的缺點,縮小你的優點。
發揮自己的優勢並不算難事,難的是克服自身的缺點和劣勢。然而,正是克服缺點和劣勢有困難,才需要我們去挑戰自己。有一個成功人士曾說:成功,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克服自我缺點,將自身劣勢變為優勢的過程。
你有價值可以用,人脈自動找上你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是你是什麼樣的人,身邊就會有什麼樣的朋友。同樣,如果你想結交什麼樣的朋友,一定要具備相應的實力,這樣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同和欣賞。所以你要想自己的朋友既有數量又有質量,就必須增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因為誰也不願意跟腹中空空的草包做朋友,隻有你身上有別人可以利用的價值,無論是物質的關照還是精神的鼓舞或共鳴,人們才會傾向與你交往,反之則疏遠。那麼我們隻有加大對自己的“投資”,增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才可以慢慢的擴展自己的“可利用資源”。
人脈的最高境界就是互利,每個人都想結識那些能力強的人,這很正常。但是你要想跟他人建立某種關係,就必須有他人可以利用的價值。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人抱怨朋友不講交情,不夠哥們兒。其實,引起抱怨的主要原因就是自己的某種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這種需求何嚐不是功利性的呢?不要奢望那種沒有功利性色彩的友誼,那幾乎是不存在的。
有人認為在校園裏建立起來的友誼是沒有功利性的,是比較純粹的,因為彼此之間沒有太多物質上的利益關聯,而是感情占了大部分的比重。但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即使在校園裏,也是那些比較優秀的同學能夠交到更多的朋友。所以,不必一味追求所謂的“沒有任何功利色彩的友情”,也不必抱怨別人是多麼勢利,而是應該多想一想自己可以為別人提供什麼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