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人都有兩麵性,有光鮮的一麵,也有黑暗的一麵;有善良的一麵,也有凶殘的一麵;有勤儉的一麵,也有貪婪的一麵……
這就是人類固有的人性,隻不過我們一直在用真、善、美引導自己和他人的走向,讓自己和他人明白“人必先自愛而後人愛之;人必先自助而後人助之”的道理,所以我們大都會表現出人性的優點。但是有些人卻表現出人性醜惡的一麵:虛偽、陰險、暴虐等,形成的原因很複雜,或者是環境因素,或者是教育因素,或者也是被逼無奈。
中國有句老話,叫“兔子急了也會咬人”。試想,天性溫順的兔子都是如此,更何況人呢?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也曾經說過:“一顆完全理智的心,就像是一把鋒利的刀,會割傷使用它的人。”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絕對的事情,就像一枚硬幣一樣具有它的兩麵性,再柔軟的東西也會有它剛性的一麵。所以做人做事都不要太絕對,要給自己和他人留有餘地,否則有可能會招來更可怕的報複,因此還是得饒人處且饒人吧。
在一個春天的早晨,房太太發現有三個人在後院裏東張西望,她便毫不猶豫地撥通了報警電話,就在小偷被押上警車的一瞬間,房太太發現他們都還是孩子,最小的僅有14歲!他們本應該被判半年監禁,房太太認為不該將他們關進監獄,便向法官求情:“法官大人,我請求您,讓他們為我做半年的勞動作為對他們的懲罰吧。”
經過房太太的再三請求,法官最後終於答應了她。房太太把他們領到了自己家裏,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熱情地對待他們,和他們一起勞動,一起生活,還給他們講做人的道理。半年後,三個孩子不僅學會了各種技能,而且個個身強體壯,他們已不願離開房太太了。房太太說:“你們應該有更大的作為,而不是待在這兒,記住,孩子們,任何時候都要靠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吃飯。”
許多年後,三個孩子中一個成了一家工廠的主人,一個成了一家大公司的主管,而另一個則成了大學教授。每年的春天,他們都會從不同的地方趕來,與房太太相聚在一起。
房太太就是“得理讓三分”的典範。“人活一口氣,佛爭一炷香。”這是一個人在被人排擠,或者被人欺侮時,經常說的一句話。我們身邊很多人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喜歡得理不饒人,沒理還想法使之有理,何況有理呢。永遠堅持“寧可前進一步死,絕不後退一步生”的信條,認為後退一步就是怕死,就是屈辱。
得理不饒人者所要達到的目的無非是讓別人向自己低頭,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然而,事情的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這種做法不但不能讓別人心服,反而會讓人產生反感情緒,即便他們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也不會輕易妥協。
俗話說:狗急了還跳牆。把人逼急了,誰都不好過。古希臘寓言家伊索曾說道:“不要瞧不起任何人,因為誰也不是懦弱到連自己受了侮辱也不能報複的。”懦弱的人通常會忍受許多不必要的委屈,他們的內心或極為凶惡,或極為寬闊,但無論如何他們仍然擁有回擊的能力,絕不可等閑視之。
所以,與其對別人窮追猛打討要說法,倒不如淡然麵對,一笑置之,這樣會讓你贏得更多:
別人會認為你是個胸懷寬廣的人,自己的形象提升了。
你會贏得別人最真心的尊重,從此又多了個支持你的朋友,你的人脈也會更加寬廣。佛語雲:“渡人自渡。”給別人留個台階,也是給自己留條後路,別把事情做得太絕對。當你拿著真理的鞭子準備去懲罰別人的時候,請別忘了,得饒人處且饒人。
幽默,可令人脈存折收獲“高利息”
世界聞名的幽默大師林語堂曾說:“達觀的人生觀,率直無偽的態度,加上爐火純青的技巧,再以輕鬆愉快的方式表達出你的意見,這便是幽默。”無論我們從事什麼性質的工作,無論我們處於什麼樣的社會地位,我們都要與人交往。而幽默能幫助我們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往,還能幫助我們處理一些問題,特別是人際關係問題,並順利地度過困難的處境。
卡耐基認為,幽默能夠幫助我們在社會交往中與人建立一種和諧關係。當我們希望成為能克服障礙、具有樂觀態度、贏得別人喜愛和信任的人時,它就能幫助我們達到目標。
在社交場合,當你看穿他人的想法時,不妨神色自若然後輕鬆地使用幽默。例如,西方著名喜劇女演員卡洛·柏妮,有一次坐在某餐廳裏用午餐,這時有一位老婦女走向她的餐桌,舉起手來摸摸卡洛的臉龐。這位老婦的手指滑過她的五官,帶著歉意說:“我看不出有多好。”“省省你的祝福吧!”卡洛說,“我看起來也沒有多好看。”卡洛這一妙語,打破了雙方的尷尬局麵。
無論在何時何地,幽默都會幫你打開人與人溝通的大門,這也是成功建立人脈的前提,因為人人都喜歡和機智風趣、談吐幽默的人交往,而不願和動輒與人爭吵或沉默寡言、言語乏味的人來往。幽默,可以說是一塊具有強磁場的磁石,以此吸引著大家;也可以說是一種調換劑,使煩惱變為歡暢,使痛苦變成愉快,將尷尬轉為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