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交談時,什麼都可以談,但是,對於你所不知道的事情,冒充內行,是一種自欺欺人的不老實行為。你知道多少,就說多少,沒有人要求你做一個百科全書,即使是一個最有學問的人,也不可能無所不知。
所以,坦白承認你對於某些事情的無知絕不是一種恥辱,相反的,這會使別人認為你的談話有值得參考的價值,沒有吹牛,沒有浮誇,沒有虛偽。如果你總是擺出一副“萬事通”的麵孔來,總是唯恐被人看不起,這樣做的結果隻能讓你捉襟見肘,遭人厭惡,道理很簡單,你不相信別人有辦好事情的能力,別人也不會把你的能力放在眼裏。
所以,做人就要敢於坦誠地承認自己的不足和不知道,不要為了麵子,強把自己說成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聞”,那樣的結果隻會讓自己真正的大失臉麵。
輕易許諾將讓你失去人脈
在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喜歡做出承諾,“好的”“沒問題”等也常掛嘴邊,但是又有幾次真正實現了呢?確實,做出承諾很簡單,但要去履行這些諾言就困難了,如果你做了承諾,卻沒有實現諾言,就會因此失去信譽,失去人脈,還會得罪人。一個人的誠實與信譽是獲得他人信賴和支持的前提和基礎,而能否兌現承諾便是衡量一個人是否講信用的主要標誌。因此,要想建立人脈關係網,要想獲得別人的歡迎和喜歡,就不要輕易對別人承諾,要給自己留些餘地。
不輕易許諾的好處在於不僅能維護你的形象,還不會得罪人。當你沒有實現你的承諾時,他不會因此怨恨你,因為你本來就沒答應他一定能做到,他也不會對你心存百分之百的希望,更不會毫無價值地等待;當你實現了你的承諾,他會因此非常感激你。因為在你沒有把握的情況下,還能為他爭取達到他的目的,他會對你感激不盡。
相反,如果你輕易答應了別人,無疑在他心裏播種下希望,此時,他可能就會死心塌地地指望著你幫他實現,而不會求助其他的外援,結果你沒有兌現你的承諾,不僅會毀滅他已經製定的美好計劃,而且還會讓他對你大失所望,你在他心目中的形象也會大為受損,從此他不會再相信你,也不願再與你共事和打交道。
一位大學係主任向本係的年輕老師許諾說,要讓他們中2/3的人評上中級職稱。但當他向學校申報時出了問題:學校不能給他那麼多的名額。他據理力爭,一遍遍去找校領導,還是不能解決問題。他又不願意把情況告訴係裏的教師,隻對他們說:“放心,我既然答應了,一定會做到。”
最後,職稱評定結果公布了,眾人大失所望,把他罵得一文不值。有人甚至當麵指著他說:“主任,我的中級職稱呢?你答應的呀!”而校領導也批評他是“本位主義”。從此,他在係裏信譽掃地,校領導也對他失去了好感。
可見,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不要輕率許諾,對任何事不要輕易斬釘截鐵地拍胸脯,應留一定的餘地。當然,這種留餘地不是給自己不作努力尋找理由,而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做法。在這裏還要記住一點:即使是自己能辦的事,也不要馬上答應。因為計劃趕不上變化,你原來可以輕鬆地做到的事可能會因為時間的推移、環境的變化而有一定的難度,或許你根本就做不到了。所以,即使是自己能辦的事,也不要輕易承諾,不然一旦遇上某種變故,讓本來能辦成的事沒能辦成,這樣一來,你在別人眼裏就成了一個言而無信的偽君子。
你永遠要記得,與別人打交道時,不論雙方關係如何,當需要向對方許諾時,都要三思而行。在答應對方所提出的要求時,事先也一定要經過深思熟慮,反複斟酌。在有必要承諾時,一定要有自知之明,務必要從自己的實際能力以及客觀可能性出發,切忌好大喜功、草率行事,致使承諾“滿天飛”。須知,如果濫用承諾,個人信譽就會貶值,大而無當、言過其實的承諾,更會讓自己陷入被動。
子曰:“言必行,行必果。”這就要求為人處世要言行一致。為此,我們在生活中要慎言慎行。不要輕易承諾,因為一旦承諾就要竭盡全力付諸實施;否則,作出承諾又不能圓滿實現,就會引來不少麻煩,令自己失信於人,處於尷尬的境地,就別想與之建立更進一步的親密關係了。
得理也讓人,讓你贏得的不僅僅是人脈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說過或聽過這樣的話:
他這個人很老實的,怎麼可能做出這麼殘忍的事情;他是個很真誠的人,不可能做出這麼背信棄義的事來;他是個性格開朗的人,怎麼可能得了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