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可是您看得明白,現在痛苦的是我,不是她,是我在為她痛苦!
蘇:為她痛苦?她的日子現在可能過得很好,不如說是為你自己而痛苦!
失:依您的說法,這一切倒成了我的錯?
蘇:是的,從一開始你就犯了錯。如果你能給她帶來幸福,她是不會從你的生活中離開的,要知道,沒有人會逃避幸福。不過,時間會撫平你心靈的創傷。
失:但願我有這一天,可我的第一步該從哪裏做起呢?
蘇:去感謝那個拋棄你的人,為她祝福。
失:為什麼?
蘇:因為她給了你尋找幸福的新的機會。
失戀是一麵鏡子,照出了你性格中的缺點;失戀是一池清泉,洗去了你輕狂的浮躁;失戀是一塊磨刀石,磨掉了你刺人的棱角……感謝失戀,你會做得更好,怨恨失戀,你會重蹈覆轍。
“高明”的獵食
在南美洲的熱帶叢林中,生長著一種彈跳力極強的小毛蟲。它們體形纖細,而且感覺異常靈敏。當它們爬到樹葉上吞食的時候,隻要一有鳥兒靠近,它們就會迅速地彈起,隱藏到茂密的樹叢中,從而逃脫掉鳥兒的襲擊。
這種小毛蟲的食量非常大,為了能夠不停地吞食樹葉而不被鳥兒發現,它們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它們先將兩片相鄰的葉子用絲纏到一起,然後,它們再鑽到兩片葉子之間,盡情享受下麵的那片葉子。而有上麵的葉子遮擋,鳥兒就不會發現了。
它們的伎倆,看起來非常“高明”,上麵的葉子將它們的身體遮掩起來,在吞食下麵葉子的同時,可以躲避開鳥兒的視線。
然而,有一種斑雀,它們的目光非常敏銳,而且喙也十分鋒利。它們在樹叢中飛行覓食的時候,可以通過陽光的照射,發現躲藏在“葉洞”中的毛蟲的蹤影。這是因為,小毛蟲將下麵的葉子咬出一個洞之後,陽光照射在上麵的葉子上,就會隱現出一個“小銀幕”;小毛蟲的一舉一動都會印在那個“小銀幕”上,這怎麼可能瞞過斑雀敏銳的眼睛呢?發現之後,斑雀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俯衝下來,將小毛蟲捕獲。
小毛蟲為了滿足自己貪婪的食欲,通過精心策劃,原以為不會被鳥兒發現,可以盡情享用美餐了。然而,它們沒有料到,它們自以為天衣無縫的計謀,其實是為自己掘出了一個陷阱。
在南太平洋的深海域裏,生長著一種會發光的燈籠魚。在漆黑的海底,燈籠魚躲在海藻附近,它們的背鰭會發出淡藍色的熒光。那些光線一閃一滅,就會將附近一些小魚和小蝦吸引過來。這是燈籠魚設下的陷阱,當那些小魚和小蝦遊到它麵前的時候,燈籠魚就會突然張開血盆大嘴,迅疾地將那些好奇的小魚和小蝦吞入腹內。
然而,燈籠魚像剛才所說的小毛蟲一樣,它們的食欲非常大。即使它們的肚子撐得像皮球一樣的時候,仍不肯停止捕食。
在同一個海域內,還生長著一種牙鮃魚,它們的視覺幾乎喪失。但是,它們卻依靠食海藻和捕食燈籠魚而生存下來。原來,燈籠魚剛開始捕食獵物的時候,背鰭的熒光還很淡。但是,隨著它們隆起的腹部,那藍色的熒光會越來越強烈。於是,牙鮃魚便根據眼中看到的極微弱的光線,來判斷燈籠魚的位置,隨後,一舉將它們捕獲。
如果小毛蟲和燈籠魚,都能夠收斂一下自己的私欲,也就不會輕易落此悲慘的下場了。一個人為了滿足貪婪的私欲,偷偷給別人設下陷阱,結果往往他們自身是最終的受害者。然而,世間不是還有很多被貪婪私欲操縱的人,像小毛蟲和燈籠魚一樣,已經跌入了自己為別人設下的陷阱,但仍執迷不悟,最終落個悲慘的下場嗎?
麥田裏的守望者
塞林格是美國當代最負盛名的小說家,他的《麥田裏的守望者》被認為是美國文學的“現代經典”,總銷售量已超過千萬冊。
換上其他一些人,或許會是穿華衣、吃美食、坐豪車、娶嬌妻,極盡張揚。然而,塞林格走的卻是一條完全相反的道路。他退隱到新罕布什爾州鄉間,在河邊小山附近買了90多英畝土地,在山頂築一座小屋,周圍種上許多樹木,外麵攔上6英尺半高的鐵絲網,網上還裝有警報器。每天8點半帶了飯盒入內寫作,下午5點半才出來,家裏任何人不準打擾他,如有要事,隻能電話聯係。
他平時深居簡出,偶爾去小鎮購買書刊,有人認出他,他馬上拔腿就跑。他不喜歡過多的社交,有人登門造訪,得先遞上信件或便條;如果來訪者是生客,就拒之門外。他更不喜歡自造輿論,成名後,隻回答過一個記者的問題,那是一個16歲的女中學生,為給校刊寫稿特地去找他的。
塞林格是值得我們尊敬的,因為他在享受唾手可得時,卻不向它投降,自覺地堅守自己的生命目標。正是這種視創造為生命、鄙視享樂的性格使塞林格的作品保持了永久的藝術魅力,他的作品哪怕是一個短篇,一經發表,馬上就會引起轟動。
麵對虛榮與誘惑,不妨用平靜的心態來對待它們,讓浮躁的心歸於清淨,重新拾起自信和勇氣。
在生活中應該拋棄那些不相宜的東西。
人生就是這樣,有得也有失。你一旦邁開了步子,就隻能朝一個方向前進,不可能同時朝東南西北幾個方向兼走。所以,你應該在得失之間及時選擇,把一切不相宜的東西統統拋開。
不回頭
一個人肩上挑著一根扁擔信步而走,扁擔上懸掛著一個盛滿綠豆湯的瓷壺。他不慎失足跌了一跤,瓷壺掉落到地上摔得粉碎,這人仍若無其事地繼續往前走。
這時,有一個人急忙跑過來激動地說:“你不知道瓷壺已經破了嗎?”
“我知道。”那人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那麼你怎麼不轉身,看看該怎麼辦?”
“它已經破碎了,湯也流光了,你說我還能怎麼辦?”
生命的過程就如同一次旅行,如果把每一個階段的成敗得失,全都扛在肩上,那今後的路你就沒有辦法走下去了。所以,你必須丟棄過去的一些舊的東西,跟過去說再見,朝著更大的目標邁進。
虛擬的光環
很多人都知道赫爾墨斯,他是古希臘神話中天神宙斯的兒子,是主管商業之神,他想驗證一下自己在人間百姓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有一天他化裝成一位顧客來到雕像店。他指著宙斯的頭像,問雕像者:“這個值多少錢?”“七赫拉。”他又走到自己的雕像前,心想,自己是商業的庇護神,地位一定比宙斯高,便問:“這個值多少錢?”雕像者指著宙斯的像說:“假若你買那個,這個算添頭,白送。”赫爾墨斯本想聽聽雕像者對自己的讚賞,抬高自己的身價,誰知討了個沒趣,隻得灰溜溜走了。
人從出生落地到離開人世,往往喜歡把個人的快樂、幸福和價值感建立在別人認可的基礎上。好像別人說你行,你就覺得自己行;別人說你不行,你也就覺得自己不行。應當承認,別人的評價對自己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受到別人讚揚時,我們都會感到快樂,感到自己有價值。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聽到讚揚,得到鼓勵,博得掌聲。這種精神享受確實有益於我們開發潛能、提高素質,有益於認識自我價值,樹立自信意識。然而尋求讚許的心理如果不隻是一種願望,而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需要,像赫爾墨斯一樣去尋求自己虛擬的“光環”,這便落入了人生自戀型性格障礙的誤區。
一旦尋求讚許成為一種需要,做到實事求是幾乎就不可能了。如果你感到非要受到誇獎不行,並常常做出這種表示,那就沒人會與你坦誠相見。同樣,你也不能明確地闡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與感覺。你會為迎合他人的觀點與喜好而放棄你的自我價值。以別人的看法和評價來確立你的自我形象和價值。這就好像把房子蓋在流沙上,是靠不住的。如果你依賴他人的評定證實你的價值,究其根底,那隻是他人的價值,而不是你的價值,所以,自我價值不能由他人來評定和證實。
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判斷做認為正確的事情,而不能讓別人的看法左右自己、束縛自己,妨礙自己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換種心態思考
有個曾得過天花的人,臉上留下許多麻子,不知是這一原因或是別的原因,快40歲了還未娶到老婆。
有一天,他在街上行走的時候,前麵一美麗的少婦回首向他嫣然一笑,他很奇怪:“自己又不認識她,莫非她喜歡我?”不過一念之後,他又嘲笑自己:“就是相貌平平的女人尚且不願嫁給我,何況是如此的美婦。”
他也禮貌地對少婦點點頭,繼續走自己的路。過了一會兒,他又發現少婦回頭對他招手微笑。
“莫非她真的對我有意?若是那樣的話,良機不可失。”
於是他緊跟在少婦的後麵,激動的心情夾著幻想令他陶醉。不一會兒,他們來到一住所前,少婦對他說:“請你在此等我一會兒,我進去一會兒就出來。”
過了一會兒,她出來了,還帶著兩個小孩。沒想到少婦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但他仍高興地向小孩問好。接著,少婦對小孩說:“叔叔小時候沒有去接種疫苗,結果得了天花,原本漂亮的臉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你們是去打針接種疫苗呢,還是想變成這個樣子?”
“我們要去打針接種疫苗!”小孩立即答應了媽媽。
聽了少婦與小孩的對話,他的心涼了一大截。還以為少婦對自己有意,原來是把自己當作反麵典型教育孩子。
他心裏有些惱火,不過看到小孩因此而願去打針接種疫苗,也算成就一件善事,他心裏寬慰了許多。
當少婦請他進屋坐坐時,他自我解嘲地說:“謝謝你,不用了,天花使者還得去勸導其他小孩呢!”
從此以後,“天花使者”的美名漸漸傳開。
麵對不如意的事,不要隻是抱怨甚至憤怒,撫平自己的心境,換種心態或角度來思考,興許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將快樂與人分享
有一個小和尚怕麻煩師父,所以遲遲不敢再問,他對虛塵大師說:“師父,您知道嗎?您給我的答案我又忘記了。我很想再次請教您,但想想我已經麻煩您許多次了,不敢再去打擾您!”
虛塵大師對他說:“先去點燃一盞油燈。”小和尚照做了。
虛塵大師接著又說:“再多取幾盞油燈來,用第一盞燈去點燃它們。”
小和尚也照著做了。
虛塵大師便對他說:“其他的燈都由第一盞燈點燃,第一盞燈的光芒有損失嗎?”
“沒有啊!”小和尚回答。
“所以,我也不會有絲毫損失的,歡迎你隨時來找我。”
是的,有多少黑暗是我們自己造成的?一盞燈點燃另一盞燈,卻無損自身的光芒。
將快樂和知識與人分享的時候,對自己並不會有任何的損失,反而能夠產生更大的喜悅和滿足。
給自己“解套。”
有一天,湯姆到酒吧喝悶酒,服務生見他一副眉頭深鎖的樣子,便問他:“先生,您到底為了什麼事煩心呢?”
湯姆答道:“上個月,我叔父去世,因為他沒有後代,所以,在遺囑中,將他僅有的5000張股票,全部留給了我!”
服務生聽後安慰湯姆道:“你的叔父去世固然讓人覺得遺憾,但是人死不能複生,而且,你能繼承你叔父的股票,應該也算是一件好事啊!”
湯姆答道:“一開始,我也認為是件好事。但問題是,這5000張股票,全部是麵臨融資催繳、準備斷頭的股票啊!”
假使你能抱著正麵的心態來麵對問題,就算你真的麵臨像故事中的湯姆那樣股票即將斷頭的危機,隻要你能妥善應對,終究會有“解套”的一天。
坎伯曾經寫道:“我們無法矯治這個苦難的世界,但我們能選擇快樂地活著。”
其實,天底下沒有絕對的好事和絕對的壞事,有的隻是你如何選擇麵對事情的態度。如果你凡事皆抱著負麵的心態,那麼就算讓你中了1000萬元的彩票,也是壞事一樁。因為你害怕中了彩金之後,有人會覬覦你的錢財,進而對你采取不利的行動。
手指紮了一根刺,你應該高興地喊一聲:“幸虧不是紮在眼睛裏!”記住:你有權選擇自己對逆境的態度!
有得有失,焉知禍福
從前有一個國家,地不大,人不多,但是人民過著悠閑快樂的生活,因為他們有一位不喜歡做事的國王和一位不喜歡做官的宰相。國王沒有什麼不良嗜好,除了打獵以外,最喜歡與宰相微服私訪民間。宰相除了處理國務以外,就是陪著國王下鄉巡視,如果是他一個人的話,他最喜歡研究宇宙人生的真理,他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一次,國王興高采烈地到大草原打獵,隨從們帶著數十條獵犬,聲勢浩大。國王的身體保養得非常好,筋骨結實,而且肌膚泛光,看起來就有一國之君的氣度,隨從看見國王騎在馬上,威風凜凜地追逐一頭花豹,都不禁讚歎國王勇武過人!花豹奮力逃命,國王緊追不舍,一直追到花豹的速度減慢時,國王才從容不迫彎弓搭箭,瞄準花豹,“嗖”地一聲,利箭像閃電似的,一眨眼就飛過草原,不偏不倚鑽入花豹的頸部,花豹慘叫一聲,仆倒在地。
國王很開心,他眼看花豹躺在地上許久都毫無動靜,一時失去戒心,居然在隨從尚未趕上時,就下馬撿拾花豹。誰想到,花豹就是在等待這一瞬間,使出最後的力氣,突然跳起來向國王撲過來。國王一愣,看見花豹張開血盆大口咬來,他下意識地閃了一下,心想:“完了!”
還好,隨從及時趕上,立刻發箭射入花豹的咽喉,國王覺得小指一涼,花豹就悶聲跌在地上,這次真的死了。
隨從忐忑不安地走上來詢問國王是否無恙,國王看看手,小指頭被花豹咬掉小半截,血流不止,隨行的禦醫立刻上前包紮。雖然傷勢不算嚴重,但國王的興致破壞光了,本來國王還想找人來責罵一番,可是想想這次隻怪自己冒失,還能怪誰?所以悶不吭聲,大夥兒就黯然回宮去了。
回宮以後,國王越想越不痛快,就找了宰相來飲酒解愁。宰相知道了這事後,一邊舉酒敬國王,一邊微笑說:“大王啊!少了一小塊肉總比少了一條命來得好吧。想開一點,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國王一聽,悶了半天的不快終於找到了宣泄的機會。他凝視宰相說:“嘿!你真是大膽!你真的認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嗎?”
宰相發覺國王十分憤怒,卻也毫不在意說:“大王,真的,如果我們能夠超越自我一時的得失成敗,確確實實,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國王說:“如果我把你關進監獄,這也是最好的安排?”
宰相微笑說:“如果是這樣,我也深信這是最好的安排。”
國王說:“如果我吩咐侍衛把你拖出去砍了,這也是最好的安排?”
宰相依然微笑,仿佛國王在說一件與他毫不相幹的事。“如果是這樣,我也深信這是最好的安排。”
國王勃然大怒,大手用力一拍,兩名侍衛立刻近前,國王說:“你們馬上把宰相抓出去斬了!”侍衛愣住,一時不知如何反應。國王說:“還不快點,等什麼?”侍衛如夢初醒,上前架起宰相就往門外走去。國王忽然有點後悔,他大叫一聲說:“慢著,先抓去關起來!”
宰相回頭對他一笑,說:“這也是最好的安排!”
國王大手一揮,兩名侍衛就架著宰相走出去了。
過了一個月,國王養好傷,打算像以前一樣找宰相一塊兒微服私巡,可是想到是自己親自命令把他關入監獄裏的,一時也放不下麵子釋放宰相,歎了口氣,就自己獨自出遊了。
走著走著,來到一處偏遠的山林,忽然從山上衝下一隊臉上塗著紅黃油彩的蠻人,三兩下就把他五花大綁,帶回高山上。國王這時才想到今天正是滿月,這一帶有一支原始部落,每逢月圓之日就會下山尋找祭祀滿月女神的犧牲品。他哀歎一聲,這下子真的是沒救了,其實心裏卻很想跟蠻人說:“我乃這裏的國王,放了我,我就賞賜你們金山銀海!”可是嘴巴被破布塞住,連話都說不出口。
當他看見自己被帶到一口比人還高的大鍋爐前,柴火正熊熊燃燒,更是臉色慘白。大祭司現身,當眾脫光國王的衣服,露出他細皮嫩肉的龍體,大祭司嘖嘖稱奇,想不到現在還能找到這麼完美無瑕的祭品!
原來,今天要祭祀的滿月女神,正是“完美”的象征,所以,祭祀的牲品醜一點、黑一點、矮一點都沒有關係,就是不能殘缺。就在這時,大祭司終於發現國王的左手小指頭少了小半截,他忍不住咬牙切齒咒罵了半天,忍痛下令說:“把這個廢物趕走,另外再找一個!”脫困的國王大喜過頭,飛奔回宮,立刻叫人釋放宰相,在禦花園設宴,為自己保住一命,也為宰相重獲自由而慶祝。
國王一邊向宰相敬酒一邊說:“宰相,你說的真是一點也不錯,果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果不是被花豹咬一口,今天連命都沒了。”
宰相回敬國王,微笑說:“賀喜大王對人生的體驗又更上一層樓了。”過了一會兒,國王忽然問宰相說:“我僥幸逃回一命,固然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可是你無緣無故在監獄裏蹲了一個月,這又怎麼說呢?”
宰相慢條斯理喝下一口酒,才說:“大王!您將我關在監獄裏,確實也是最好的安排啊!您想想看,如果我不是在監獄裏,那麼陪伴您微服私巡的人,不是我還會有誰呢?等到蠻人發現國王不適合拿來祭祀滿月女神時,誰會被丟進大鍋爐中烹煮呢?不是我還有誰呢?所以,我要為大王將我關進監獄而向您敬酒,您也救了我一命啊!”
生活中有高潮也有低穀,人生中有得也有失。對得失成敗抱持豁達的態度,辯證地看待問題,認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就少了許多挫折感,生活就會格外輕鬆愉快。
利潤
小鎮上一位頗有錢的五金店老板把支票放在大信封內,把鈔票放在雪茄煙盒裏,把到期的賬單插到票據上。
那個當會計師的兒子來探望父親,說:“爸爸,我實在搞不清你是怎麼做買賣的。你根本無法知道自己賺了多少錢。我替你搞一套現代化會計係統好嗎?”
“不必了,孩子,”老頭兒說,“這一切,我心中有數,我爸爸是個農民,他去世時,我名下的東西隻有一條工裝褲和一雙鞋。後來我離開農村,跑到城市,辛勤工作,終於開了這家五金店。今天我有三個孩子——你哥哥當了律師,你姐姐當了編輯,你是個會計師。我和你媽媽住在一所挺不錯的房子裏,還有兩部汽車。我是這家五金店的老板,而且沒欠人家一分錢。”
老頭兒停頓了一下接著說:“好了,說說我的會計方法吧——把這一切加起來,扣除那工裝褲和那雙鞋,剩下的都是利潤。”
生活中我們總在不斷計算自己的得失,可我們是否想過:什麼是我們所真正擁有的?我們赤條條地來,赤條條地走,帶不來什麼也帶不走什麼,唯有在生命的過程中有過得有過失。如果我們曾經擁有過什麼,那就是我們這一遭人生的利潤了。
人比地板尊貴
有一年夏天,一個8歲的男孩與同學相伴去同學的爺爺家。同學的爺爺是個退休軍官,住在一座獨院的兩層樓內,院裏還有一個紅磚砌成的小花壇。
一直住在泥草搭建的臨時窩棚的男孩被眼前的景色驚呆了,他從未見過如此漂亮的住處。
門開了,同學走了進去,可男孩怎麼也邁不開腳,他不敢踏上那光潔明亮猩紅色的地板。
開門的是一位高大威嚴的軍人,一臉虎氣,毫不猶豫地把門關上了。他不會想到的是,關在門外的男孩生平第一次產生了一種奇怪的心情,而且哭著回家了。
媽媽擦幹男孩的眼淚說:“不要怕別人家漂亮的地板,再漂亮的地板也是讓人踩的,人不自卑,任何地板都會留下我們的腳印。”
媽媽的一番話深深地印在男孩的心裏,也是生平第一次,他學習到了做人的意義。從此以後,他在任何“漂亮的地板”上都是昂首闊步。他知道,人永遠比“地板”尊貴。
麵對一切顯貴的事物,我們沒有必要感到自卑,因為人比一切事物都要尊貴。我們應該自重自愛,我們是萬物的主宰,高揚我們尊貴的頭顱,在人生的旅途上昂首闊步。
窮漢的夢
一位衣著華麗的貴婦人住在花園環繞的賓館裏,她的司機每天上午11點鍾前來接她。一天,她正準備上車,注意到馬路對麵的凳上坐著一個衣衫襤褸、形如乞丐的男子,他正仰著頭深情地凝視著賓館。第二天他還在那兒,第三天,第四天……每天如此,這引起了貴婦人的好奇,這天她讓司機稍等片刻,自己穿過馬路朝這個男子走去。
“我隻想知道你為什麼每天這樣凝視著賓館?”貴婦人對那位凝視者說。
窮漢苦笑著說:“夫人,我沒有錢,我活得很不成功,如果警察不攆我,我就睡在這張凳子上。我夢想著有一天,哪怕隻有一次,能在這座漂亮的賓館裏過上一夜。”貴婦人高興地說:“今天晚上你的夢想就要實現,我將開賓館裏最好的房間讓你過夜。”第二天早上,貴婦人邀請窮漢共進早餐。
“昨晚你睡得怎樣?”
窮漢麵帶失望:“我絕不會再來,昨晚還不如我在凳子上睡得好。”
“天哪,怎麼回事?你覺得床不夠舒適,不夠溫暖嗎?”
“不是那麼回事。你知道嗎?睡在凳子上時我能夢見賓館裏舒適的軟床,可是昨夜睡在賓館裏,我一整夜都夢見自己睡在公園的長凳上。”
人們處在窮困狀況時,都會期待現狀得到改善,生活充滿了希望。而處於富有、幸福時,很多人卻因害怕失去這一切而成天憂心忡忡。患得患失,這是許多人的通病,人們也因此而忽略了對幸福的享受。
相貌問題
公司新來一位女大學生,就坐在他的對麵。
女大學生年輕又漂亮,每天上班,都讓他賞心悅目。
一日公司開會。會議室是長方形的,圍成圈坐,女大學生恰好又坐在他的對麵,隻是他與她坐在長方形的兩端,距離倏然拉遠。
會議冗長而沉悶,她與他都作聆聽、沉思、冥想狀。此外,他不由自主一眼一眼地去打量她。
他忽然發現她不如平日所見的漂亮,而且,口鼻歪斜。揉眼再看,仍歪斜。
他吃驚地想,與她麵對麵坐了將近一年,怎麼從未察覺?
想平日,她要麼低頭工作,要麼抬頭說笑。抬頭說笑時很生動,低頭工作時很恬靜,總之,都挺美。臉對臉地發呆,倒真的從未有過。
惴惴一夜。翌日上班偷窺一眼,發現她美麗端正如從前,心中石頭方落地。
後來他娶她為妻。再後來的某一天,他忽然發現她口鼻歪斜。再看,仍歪斜。他心中苦笑,知道婚姻進入了冗長而沉悶的階段。
美不美,原非相貌問題。
事物的美醜,很大程度上與我們看它時的心態有關。心情好的時候,我們覺得一切都是美好的;心情糟糕的時候,我們可能看什麼都不順眼,本來美麗的東西,在我們看來也變得歪斜了。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我們就會擁有一個美妙無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