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關在房子裏吹冷氣,他們卻能在樹下乘涼。
我們擔心有人來偷錢,他們沒什麼好擔心。
我們老是嫌飯菜口味不好,他們有東西吃就很開心。
我們常常無緣無故失眠,他們每夜都睡得好安穩……
“所以,謝謝你,爸爸,你讓我知道,我們其實也可以過得那麼好。”
真正有價值的,是擁有一顆開放的心,有勇氣從不同的角度衡量自己的生活。那樣,你的生命就會不斷更新,每一天都充滿了驚喜。
享受生活
有一次,孔子和幾個學生在一起談心,他鼓勵大家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真實誌願。
子路最為誌大,說:“一個有一千輛戰車的國家,麵臨內憂外患,我去治理它,三年時間,就能使大家充滿勇氣,並且又很守規矩。”
冉有說:“方圓六七十裏或五六十裏的小國家,我可以在三年內使人人富足,至於禮樂教化,那還要靠別人來幫忙。”
公西華說:“我的本領還不夠,但願意不斷學習,在祭祀和外交典禮上,我可以穿戴整齊地去做個小司儀。”
最後輪到曾點,他“鏗”的一聲停止了彈琴,站起來說:“我認為最好的事是:暮春三月,穿著輕便的休閑裝,和五六個朋友一起,帶上六七個小孩,在溪水裏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然後一路唱歌,一路走回家。”
孔子聽了,深有感觸,長歎一聲說:“我的誌願是與曾點一樣呀!”
沒想到,孔子也是想要多一些休閑時光,好去郊遊啊!
人的一生是豐富多彩的,有太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們去追尋和享受。除了工作、學習等本然的事情,可口的飯菜,溫馨的家庭生活,藍天白雲,花紅草綠,飛濺的瀑布,浩瀚的大海,雪山與草原,大自然的形形色色……都是值得去珍惜和享受的。
無知者無憂
黃昏,馬路盡頭一輛自行車由遠而近。騎車的男子在附近工廠打工,坐在後架上的妻子是一個智力不健全的女人,她不會照顧自己,隻能寸步不離跟著男人,而那位高高在上的丈夫像嗬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她關心備至。每天傍晚他們都準時從這裏經過,再停下來走進商店挑一些糖果或小孩子的玩意兒。今天她會看中什麼呢?來到玻璃櫃前,女人的眼睛盯住了一朵豔麗的線綢花。說真的,這種大紅花隻適合幼兒園的娃娃戴,倘若出現在大人頭上實在俗不可耐,但是男人毫不猶豫地買下,細心地別在女人的發辮上。不少人圍過來善意地議論,女人緊跟在男人背後,低頭竊笑,那樣子既像一個可愛的孩子,又如一位幸福羞澀的新娘。男人牽過女人的手在她耳邊說了幾句什麼,扶著她坐上自行車後架,然後在眾人的笑聲中慢慢離去。
紅塵多煩憂,這位疾苦女子卻感受不到人世的紛爭複雜,她的內心世界雖然混沌無知,卻多了一份我們缺少的純淨透明,多了一份我們苦苦追尋的快樂滿足。
給心靈放假
有一位考古學家,千裏迢迢來到南美的叢林中,找尋古印加帝國文明的遺跡。
他雇用了一些當地的土著人作為向導及挑夫,一行人浩浩蕩蕩地朝著叢林的深處進發。
那些土著人的腳力確實過人,盡管他們背負笨重的行李和器材,仍是健步如飛。在整個隊伍的行進過程中,總是考古學家先喊著需要休息,所有的土著人才隻好停下來等候他。
考古學家雖然體力跟不上,但也希望能夠早一點到達目的地,以償平生宿願,好好地研究一番古印加帝國文明的奧秘。
到了第四天,考古學家一早醒來,便立即催促著打點行李,準備上路。不料翻譯卻說,土著人拒絕行動,令考古學家惱怒不已。
經過詳細地溝通,考古學家終於了解,這裏的土著人自古以來,便流傳著一項神秘的習俗——在趕路時,皆會竭盡所能地拚命向前衝,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
考古學家對這項習俗產生了強烈的好奇,通過翻譯詢問向導,為什麼在他們的部族中,會留下這麼耐人尋味的休息方式。向導很莊嚴地回答考古學家的問題,說道:“那是為了讓我們的靈魂,能夠追得上我們趕了三天路的疲憊身體。”
考古學家聽了向導的解釋,心中若有所悟,沉思了許久,終於展顏微笑。他心中深深地認為,這是他這一趟考古旅行中,最有價值的一項收獲。
我們總是感歎人生的短暫,於是經常看到人們匆匆地趕路。充斥著我們四周的現代世界,越來越像一部千螺萬杆,轟轟作響的巨型鍾表,而我們就像一個個元件被上緊了的發條般隨著運轉。但你可曾真切地感到過,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裏,還有一個自由的自己,他真正地洞悉我們人生的來龍去脈,他真正地懂得我們心中的夢想和宿願。他——就是我們的靈魂吧。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匆匆趕路,好像也是為了一些目標,但千萬別忘了經常分出些時間,讓我們的靈魂跟上,讓他引導我們的方向,讓他重新勾勒我們真心的渴望,讓他給我們的努力注入樂趣、意義和幸福。誰能協調好靈魂的步調,誰就能擁有自由而充實的人生。
我們總是需要一點時間,把生活的重擔暫且放下,讓靈魂的腳步跟上。不管多忙,偶爾也該給你的心靈放放假。
構築精神“戰壕。”
弗蘭克是一位猶太裔心理學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被關押在納粹集中營裏受盡了折磨。父母、妻子和兄弟都死於納粹之手,唯一的親人是他的一個妹妹。當時,他本人常常遭受嚴刑拷打,死亡之門隨時都有可能向他打開。
有一天,他在赤身獨處囚室時,忽然悟出了一個道理:就客觀環境而言,我受製於人,沒有任何自由;可是,我的自我意識是獨立的,我可以自由地決定外界刺激對自己的影響程度。
弗蘭克發現,在外界刺激和自己的反應之間,他完全有選擇如何作出反應的自由與能力。
於是,他靠著各種各樣的記憶、想象與期盼不斷地充實自己的生活和心靈。他學會了心理調控,不斷磨煉自己的意誌。他的自由的心靈早已超越了納粹的禁錮。
這種精神狀態感召了其他的囚犯。他協助獄友在苦難中找到了生命的意義,找回了自己的尊嚴。
弗蘭克後來這樣寫道: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殊的工作和使命,他人是無法取代的。生命隻有一次,不可重複。所以,實現人生目標的機會也隻有一次……歸根到底,其實不是你詢問生命的意義何在,而是生命正在向你提出質疑,它要求你回答:你存在的意義何在?你隻有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才能理直氣壯地回答這一問題。
在弗蘭克生命中最痛苦、最危難的時刻,在弗蘭克精神行將崩潰的臨界點,他靠自己的頓悟,靠成功的心理調控,在自己內心深處構築了一條防禦能力極強的“戰壕”,將那種最惡劣、最殘酷的打擊拒於身外、心外,不僅挽救了自己,而且挽救了許多患難與共的生命。
其實,在我們的精神活動領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裏,在我們的事業中,在我們渴望成功,甚至正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都會出現大大小小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敗,我們應該像弗蘭克那樣,通過心理調控去戰勝自我,戰勝環境,使自己安然地度過危機。
人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在遇到挫折和失敗時,適當的心理調控使我們戰勝一切挫折和失敗。
選擇好自己的對手
有一次,一隻鼬鼠向獅子挑戰,要同它決一雌雄。獅子果斷地拒絕了。“怎麼,”鼬鼠說,“你害怕嗎?”
“非常害怕,”獅子說,“如果答應你,你就可以得到曾與獅子比武的殊榮;而我呢,以後所有的動物都會恥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你如果與一個不是同一重量級的人爭執不休,就會浪費自己的很多資源,降低人們對你的期望,並無形中提升了對方的層麵。同樣地,一個人對瑣事的興趣越大,對大事的興趣就會越小。
威廉·詹姆斯說過:“明智的藝術就是清醒地知道該忽略什麼的藝術。”不要被不重要的人和事過多打攪,因為成功的秘訣就是抓住目標不放,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瑣事上。
你是獅子,就要選擇好你的對手,對於鼬鼠的挑戰,你要懂得放棄。
脫離容貌的陰影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艾迪·奧瑞得太太講述了她的一段親身經曆:
當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非常的敏感且害羞,那時我的體重遠超過正常標準,加上圓圓的臉頰,使我看起來更顯得胖拙。我的母親是一位思想古板且保守的舊時代女性,她認為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她經常告訴我,衣服要穿得寬鬆一點才像樣,因此從小我的穿著就是寬寬大大的,毫無美感。我從來沒有參加過派對,也沒有自己的娛樂,當我在學校的時候,我從來不加入同學們的遊戲中,更別提體育活動了。那時候我就覺得我的害羞幾乎是一種病態,大家都用異樣的眼光來看我,很顯然,我已經不受大家歡迎了。長大成人之後,嫁給大我幾歲的丈夫,但是結婚並沒有改變我。我的婆家是一個大家族,在他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我卻沒有經曆過,為了能和他們打成一片,我盡力去改變我自己,想成為一個像他們一樣的人。可是,我卻無法達成心願,每當他們想要幫助我脫離生活陰影時,卻往往使我的內心更為緊縮。
從此,我的性情變得非常地緊張與暴躁,不再和朋友接觸,此後,我的情況愈來愈糟,甚至連聽到門鈴都會害怕,我自覺已無藥可救了。但是,我又害怕我的丈夫知道我的隱痛,所以,每當我們一起出現在公共場合時,我刻意表現出我是多麼的樂於與人相處,但是,很不幸得是,我卻常常因為表現過度而適得其反。我的日子愈來愈難過,我的內心產生一種強烈的感覺,就是不想再在這個世界上多呆一分鍾,自殺的念頭也出現在我的腦海中。
“後來我突然開竅了。僅僅是被指點了一下,就改變了我的一生。有一天婆婆和我談到她教育孩子的方式,她對她的孩子說,不論遭遇什麼事情都要‘堅持自我’。‘堅持自我’……它到底是什麼?這個意念在我腦海中盤旋著,突然間我領悟到,這些年來,就是因為我一直在想成為一個不是自己的人,才使我陷入痛苦的深淵。第二天我就整個改變過來了,我開始有了自我的生活,我試著去了解自己的個性、去了解自己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以及自己的優點。我絞盡腦汁在服裝的配色與樣式上把‘自我’給穿出來,我伸出我的雙手走向人群,我還加入了一個小規模的社團。當他們第一次安排我演出的時候,我在台上手腳不聽使喚,內心慌亂得不知所措。但是,就從每一次的演出中,逐漸地磨煉出我的勇氣,經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我終於嚐到了以前做夢也不敢想的快樂滋味。自從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後,我也經常將我親身體驗中獲得的啟示,用來教育他們。”
我們的世間是有缺漏的世間,有缺漏、不完美是世間的真相。人生有一點缺陷,可以激發我們向上向善的力量。不要因容貌而悶悶不樂,肌膚毛發原本是受之於父母的,我們無法選擇,但是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很多別的選擇,這些對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
杯子的故事
你手頭有一個杯子需要賣出,它的成本是1元錢,怎麼賣?
僅僅是賣一個杯子,也許最多隻能賣2元;
如果你賣的是一種最流行款式的杯子,也許它可以賣到三四元;
如果它是一個出名的品牌的杯子,它說不定能賣到五六元;
如果這個杯子據說還有些其他的功能的話,它可能賣到七八元;
如果這個杯子外麵再加上一套高級包裝,賣一二十元也是可能的;
如果這個杯子正好是某個名人用過,與某個曆史事件聯係了起來,一不小心,賣一二百元也有人要;
如果這個杯子有過一段更獨特的經曆,比如曾經隨飛船上過太空之類,賣一二千元或許也不算高了。
同樣一個杯子,杯子裏麵的世界,它的結構、內容、功能等等依然如故,但隨著杯子外麵的世界變化,它的價值卻在不斷地改變。
“功夫在詩外”,杯子外麵的世界,永遠會遠遠大於杯子裏的世界。人之所以為人,一個重要的特點是他有想象、有思想,人的行為也總或多或少地融合了現實與想象。利用了外麵的世界,杯子的價值才能被充分地挖掘出來。
自己愉快也能帶給別人愉快的人
一個少年去拜訪一位年長的和尚,人們都稱他為智和尚。少年問:“我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能夠給別人愉快的人呢?”
智和尚笑著對他說:“孩子,你有這樣的願望已經是很難得了。有很多比你年長的人,從他們問的問題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怎樣給他們解釋,都不可能使他們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就隻好隨他們去了。”
少年滿懷虔誠地聽著,臉上沒有絲毫得意之色。
智和尚接著說:“我送給你四句話。第一句話是:把自己當成別人。你能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
少年回答說:“您是不是說,在我感到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是別人,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了;當我欣喜若狂之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那些狂喜也會變得平淡一些?”
智和尚微微點頭,接著說:“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會兒,說:“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求,而且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
智和尚兩眼發光,繼續說道:“第三句話,把別人當成別人。”
少年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要充分地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
智和尚哈哈大笑:“阿彌陀佛,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話是,把自己當成自己。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留著你以後慢慢地品味吧。”
少年說:“這句話的含義,我一時體會不出。但這四句話之間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我用什麼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呢?”
智和尚說:“很簡單,用一生的時間和閱曆。”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後叩首告別。
後來少年變成了壯年,又變成了老人。再後來在他離開這個世界很久以後,人人都還時時提起他。人們都說他是一位智者,因為他是一個愉快的人,而且也給每一個見到過他的人帶來了快樂。
認識別人,被別人認識,認識自己,用一顆真誠的心將三者統一。把別人當成自己,把自己當成別人,關鍵在於認識自己,弄懂了這個道理,你就會擁有近乎完美的人格。
把生活當成一種藝術
有一次,英國遊客傑克到美國觀光,導遊說西雅圖有個很特殊的漁市場,在那裏買魚是一種享受。傑克和同行的朋友聽了,都覺得好奇。
那天,天氣不是很好,但傑克發現市場並非魚腥味刺鼻,迎麵而來的是漁販們歡快的笑聲。他們麵帶笑容,像合作無間的棒球隊員,讓冰凍的魚像棒球一樣,在空中飛來飛去,大家互相唱和:“啊,5條鰭盆飛明尼蘇達去了。”“8隻蜂蟹飛到堪薩斯。”這是多麼和諧的生活,充滿樂趣和歡笑。
傑克問當地的漁販:“你們在這種環境下工作,為什麼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呢?”
漁販說,事實上,幾年前的這個漁市場本來也是一個沒有生氣的地方,大家整天抱怨,後來,大家認為與其整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改變工作的狀態。於是,他們不再抱怨生活的本身,而是把賣魚當成一種藝術。再後來,一個創意接著一個創意,一串笑聲接著另一串笑聲,他們成為漁市場中的奇跡。
漁販說,大夥練久了,人人身手不凡,可以和馬戲團演員相媲美。這種工作的氣氛還影響了附近的上班族,他們常到這兒來和漁販用餐,感染他們樂於工作的好心情。有不少沒有辦法提升工作士氣的主管還專程跑到這裏來詢問:“為什麼一整天在這個充滿魚腥味的地方做苦工,你們竟然還這麼快樂?”他們已經習慣了給那些不順心的人排疑解難,“實際上,並不是生活虧待了我們,而是我們期望太高以致忽略了生活本身。”
有時候,漁販們還會邀請顧客參加接魚遊戲。即使怕魚腥味的人,也很樂意在熱情的掌聲中一試再試,意猶未盡。每個愁眉不展的人進了這個漁市場,都會笑逐顏開地離開,手中還會提滿了情不自禁買下的貨,心裏也會悟出一點道理來。
如果你不能改變生活方式,那你就試著去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同樣的一件事,你的眼光不同,它在你心目中的價值也就有所不同,把生活和工作當成一種藝術,你才能發現其中的樂趣。生活對待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關鍵是你的心態。
凡人的禪心
有一位女施主,家境非常富裕,不論其財富、地位、能力、權力及漂亮的外表,都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但她卻鬱鬱寡歡,連個談心的人也沒有。於是她就去請教無德禪師,如何才能具有魅力,以贏得別人的歡喜?
無德禪師告訴她道:“你能隨時隨地和各種人合作,並具有和佛一樣的慈悲胸懷,講些禪話,聽些禪音,做些禪事,用些禪心,那你就能成為有魅力的人。”
女施主聽後,問道:“禪話怎麼講呢?”
無德禪師道:“禪話,就是說歡喜的話,說真實的話,說謙虛的話,說利人的話。”
女施主又問道:“禪音怎麼聽呢?”
無德禪師道:“禪音就是化一切聲音為美妙的聲音,把辱罵的聲音轉為慈悲的聲音,把毀謗的聲音轉為幫助的聲音,哭聲鬧聲、粗魯的聲音、醜陋的聲音,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禪音了。”
女施主再問道:“禪事怎麼做呢?”
無德禪師道:“禪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務的事。”
女施主更進一步問道:“禪心是什麼呢?”
無德禪師道:“禪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聖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度一切的心。”
女施主聽後,一改從前的嬌氣,在人前不再誇耀自己的財富,不再自恃自己的美麗,對人總是謙恭有禮,對眷屬尤能體恤關懷,不久就擁有了許多人的友誼。
禪是一種道理,一種智慧,一種思維方式。現代這個快節奏的社會,更需要我們時常審視自己。
我很重要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受經濟危機的影響日本失業人數劇增,工廠效益也很不景氣。一家瀕臨倒閉的食品公司為了起死回生,決定裁員三分之一。有三種人名列其中:一種是清潔工,一種是司機,一種是無任何技術的倉管人員,三種人加起來有30多名。經理找他們談話,說明裁員的意圖。清潔工說:“我們很重要,如果沒有我們打掃衛生,沒有清潔優美、健康有序的工作環境,你們怎麼會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司機說:“我們很重要,這麼多產品沒有司機怎能迅速銷往市場?”倉管人員說:“我們很重要,戰爭剛剛過去,許多人掙紮在饑餓線上,如果沒有我們,產品豈不要被流浪街頭的乞丐偷光?”經理覺得他們說的話都很有道理,權衡再三決定不裁員,重新製定了管理策略。最後經理令人在廠門口懸掛了一塊大匾,上麵寫著:“我很重要!”每當職工來上班,第一眼看到的是“我很重要”這四個字。
這句話調動了全體職工的積極性,幾年後這家公司迅速崛起,成為日本有名的公司之一。
生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任何時候都不要看輕自己,在關鍵時刻,你敢說“我很重要”嗎?試著說出來,你的人生也將由此掀開新的一頁。
山羊還是老虎
一個小和尚問枯木大師:“師父,為什麼人們常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認識自己’呢?”
枯木大師回答道:“因為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和人生的態度決定了他的前途。”看著小和尚似懂非懂的樣子,他又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隻小老虎因母虎被殺而被一頭山羊收養。幾個月下來,小老虎喝母山羊的奶,跟小山羊玩,盡力去學做一隻山羊。過了一陣子,事情一直不對勁,盡管這隻老虎努力去學,它仍不能變成一隻山羊。它的樣子不像山羊,它的氣味不像山羊,它無法發出山羊的聲音。其他山羊開始怕它,因為它玩得太粗魯,而且它的身體太大。這頭孤兒老虎退縮了,它覺得被排斥,覺得自己不好,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
一天,傳來一聲巨響!山羊四散奔逃,隻有小老虎坐在岩石上不動。
突然,一頭龐大的野獸走進它所在的空地,身上的顏色是棕色,還有黑色條紋,它的眼睛炯炯如火。
“你在這羊群中做什麼?”那個入侵者對小老虎說。
“我是一隻山羊。”小老虎說。
“跟我來!”那頭巨獸以一種權威的口吻說。
小老虎發抖地跟著巨獸走入叢林中。最後,它們來到一條大河邊。巨獸低頭喝水。
“過來喝水。”巨獸說。
小老虎也走到河邊喝水,它在河中看到兩頭一樣的動物,一頭較小,一頭龐大,但都有條紋。
“那是誰?”小老虎問。
“那是你——真正的你!”
“不,我是一隻山羊!”小老虎抗議道。
突然,巨獸拱起身子來,發出一聲巨吼,使整座叢林為之動搖不已,等聲音停止後,一切都靜悄悄的。
“現在,你也吼一下!”巨獸說。
最初很困難,小老虎張大嘴,但發出的聲音像嗚咽。
“再來!你可以辦到!”巨獸說。
“現在,”那頭大斑斕虎說,“你是一頭老虎,不是一隻山羊!”
小老虎開始了解它為何在跟山羊玩時感到不滿意。接連三天,它在叢林中漫步。當它懷疑自己是老虎時,它會拱起身子來大吼一聲,它的吼聲雖不及那頭大虎那麼雄壯,但已夠了!
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前途,你想著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先改造自己
日本保險業泰鬥原一平在27歲時進入日本明治保險公司開始推銷生涯。當時,他窮得連午飯都吃不起,並露宿公園。
有一天,他向一位老和尚推銷保險,等他詳細地說明之後,老和尚平靜地說:“聽完你的介紹之後,絲毫引不起我投保的意願。”
老和尚注視原一平良久,接著又說:“人與人之間,像這樣相對而坐的時候,一定要具備一種強烈吸引對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將來就沒什麼前途可言了。”
原一平啞口無言,冷汗直流。
老和尚又說:“年輕人,先努力改造自己吧!”
“改造自己?”
“是的,要改造自己首先必須認識自己,你知不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老和尚又說:“你在替別人考慮保險之前,必須先考慮自己,認識自己。”
“考慮自己?認識自己?”
“是的!坦誠地麵對自己,毫無保留地徹底反省,然後才能認識自己。”
從此,原一平開始努力認識自己,改善自己,大徹大悟,終於成為一代推銷大師。
自己具有魅力,才能吸引對方。所以,和別人成功合作的基本前提是努力改造自己。
一匹馬帶來的煩惱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個廟,廟裏有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小和尚建議師父:“如果買一匹馬,您就不用整天這麼勞累奔波了,可以輕鬆很多。”
老和尚如願以償地買到了馬匹,中午正想美美地睡個午覺。
突然,小和尚跑了進來,說道:“師父,我們忘了一件事,今晚馬兒睡哪兒呀?我們應該給馬兒建個馬棚。”
老和尚想,徒兒的建議很有道理,很及時。
於是,老和尚決定,馬上就給馬兒建個馬棚。
馬棚終於建好了,老和尚累了一天,正想躺下好好休息一下,小和尚又跑到跟前,說道:“師父,馬棚雖然建好了,但是你整天忙於化緣,而我又要學禪,平時誰來養馬呀!我們還少一個養馬的。”
老和尚想,徒兒的建議有道理,很及時。
於是,老和尚決定聘請一個馬倌。
第二天,老和尚剛睡醒,小和尚跑了進來,說道:“師父,今天我又想起一件事,以前廟裏就咱倆,飽一頓餓一頓的,很好打發。可現在,人變多了,我們應該再請一個廚師呀!”
老和尚想了一下,覺得小和尚的建議的確有道理,也很及時。
於是,老和尚決定,聘請了一個廚師兼保姆。吃完早飯,老和尚正準備外出講經,小和尚跑到跟前,說道:“師父,廚師已經請來了。不過,他說廟裏沒有廚房,讓我們趕緊造一間,他還說,他年老力衰,又不會算賬,讓我們再請一個夥計,幫他買買菜,打個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