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不要把交談變成“辯論賽”(1 / 2)

在與人交談時,有些年輕人很喜歡同對方進行爭論:對素不相識、了解不深的人隻因一言不合就反唇相譏,動不動就全盤否定家人的想法和觀點,或者僅憑本能就習慣性地反駁朋友、同事的意見。一般來說,這三種情況會引發三種不同的後果:

與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發生爭執,由於平時在工作和生活中缺少“交集”,意見不合之後就天各一方,很難再發生麵對麵的碰撞;與家人的觀點不同,因為彼此存在血緣、親情關係,很快就重歸於好,較少會讓矛盾升級;然而,當你與朋友、同事或領導之間出現不同的立場和看法時,如果你下意識地就開始進行反駁、否定或譏諷,引起你來我往的唇槍舌戰,將普通、隨性的談話演變成一次小規模的“辯論賽”,麻煩就會比較大了。

對於多數人來說,朋友感情建立在長時間交往和互幫互助的基礎上,但也有可能因為一時的意氣用事和爭鋒相對大傷和氣,從此變得形同陌路;而同事和領導每天都朝夕相對,出現爭執或矛盾後仍然會在一起共事,這種特別的關係會使彼此間的情感相對比較脆弱,出現的情感裂痕比較難以愈合,情感創傷也較難以平複,不滿和敵意難以消除,會給夥伴間的人際環境長時間地籠罩一層陰影。所以,與朋友、同事、領導、客戶交談時,最忌諱動輒爭論。

唐文是一位推銷員,他經常和顧客為某件小事而爭辯不休。假如客戶嫌他的產品不好,或故意挑毛病,他馬上就會暴跳如雷,大聲反駁對方的說法。由於口齒伶俐,他常常會說得客戶啞口無言。每次他走出客戶的房間時,心裏總會暗自得意,“怎麼樣,還是我比較有道理吧!”的確,在口頭上唐文贏了,但是他推銷的產品卻沒有賣出去一件。

我們不應該把任何人都當做爭辯或鬥智的對象。交談的目的,是為了討論事情和促進交流,應當成為良性的溝通。當你把它看作一場戰爭時,盡管你在口頭上占盡上風,但也到了失去他們的時刻。因此,年輕人應當盡量避免與人發生爭論。那麼,究竟應該如何來做呢?

別為“無謂”的事情起爭執。

與人交談需要掌握分寸,不能傷害他人、損害對方的情感。我們可以談論需要考慮或值得商榷的問題,但不必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爭得麵紅耳赤。每個人考慮問題的方式,往往由自己的是非判斷和情感好惡所決定。何況,對有些人來說,感覺就是事實。如果別人和你的感覺不同,那麼,跟他的感覺爭辯你就永遠贏不了。

俗話說:“萬事以和為貴。”在交談的過程中,年輕人應該盡量表現出隨和的態度,通過熱情和真誠來感化人,千萬不要試圖通過爭辯來說服他人。在非原則問題上不斤斤計較,在必要時給對方留個台階下,也就是給自己留麵子。尤其是對於比較感性的人,盡量尋找雙方的共同點才可能讓交談友好地繼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