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解的做法異於常人,但卻是一種讓自己免遭眾人嫉恨的明智之舉。既保護了自己,又留下了為人稱道的美名。誰又能說郭解不是真正的智者呢?那些極力顯示自己才能的人,不過是耍小聰明罷了。
記住:不要比別人顯得更聰明,這是一種為人處世的策略。當你的實力和能力的確比別人高出一頭時,特別是你比頂頭上司或大老板還精明強幹的時候,這一策略就顯得更加重要。如果你表現得比他聰明,就相當於貶低了他的智慧和能力,會讓他覺得顏麵無光,甚至惱羞成怒。因此,即使你真的比上司更聰明,也要盡量裝糊塗,不要讓他覺得你比他更聰明。
張遠是一家貿易公司的普通員工。在一次全員大會上,針對當前的市場前景,部門主管馮征談了一些個人看法,並且提出了幾條具體的措施,這些話讓張遠聽了大皺眉頭。
主管剛剛坐下,心直口快的張遠,馬上就站起來發言。他當著大家的麵,對馮征的意見和建議一一進行反駁。在這個過程中,他對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毫無保留,憑借自己對市場調查走訪獲得的第一手資料,說得主管麵紅耳赤,張口結舌。
發言完畢,張遠洋洋自得地環顧四周,看見經理和同事們都在點頭表示讚同。但是,他怎麼也沒想到:從那天以後,主管經常在老板麵前說他心高氣傲、目中無人。沒過多久,領導拿出一紙調令,張遠就被“發配”到倉庫去當保管員了。
在這個故事裏,張遠就犯了一個“比別人正確的錯誤”。在指出別人錯了的時候,為什麼不能做得更高明些?
聰明過人、才華橫溢無疑是一件好事,這是年輕人在職場獲取成功的重要資本。可如果你把這當作炫耀和自誇的資本,過分顯露自己的聰明才智,那麼終究會得不償失,甚至會導致你的人氣缺失、事業滑坡。
英國19世紀的政治家查士德裴爾爵士非常直白地訓導兒子:“如果可能的話,你要比別人聰明,但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更聰明。如果有人說了一句你認為錯誤的話——即使你知道是錯的,你這麼說會更好:‘不錯!我還有另一種想法,可也許不對。如果我弄錯了,我很願意被糾正過來。’”用“我也許不對”這一類句子,確實會收到神奇的效果。
另外,如果你僅僅提出建議,而讓別人自己得出結論,讓對方覺得這個主意是他想出來的,這也是更加聰明的做法。換句話說,如果你覺得別人出現了一些問題,你可以適當給與一點建議,讓對方自己發現問題的存在,並通過思考來解決問題,這樣,你既幫助別人解決了問題,又讓別人獲得了一種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