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格言說:幽默是生活波濤中的救生圈。其實,幽默也是溝通過程中的救生圈。幽默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藝術,是心靈的折射,是含蓄的批評,是深刻的啟迪。幽默能使緊張的氣氛一下子變得輕鬆,它能使說服者因為充滿情趣而受人歡迎,它能使對立衝突由一觸即發的態勢變為和諧的交談過程,它能使對方不失體麵地理解、接納、歎服你的勸解,接納你的觀點。
大凡偉大的領袖人物都有內涵豐富的幽默感,往往一言九鼎,一句頂一萬句。偉大的外交家則以其幽默贏得對方。周恩來就是這樣一位人物,他的幽默具有非凡的魅力,和他接觸過的人都對他的幽默有深刻的印象,這也是他能夠成功地說服別人的重要因素。
1957年12月下旬,周恩來在上海市婦聯召開的座談會上發表講話,說主婦是一個家庭的內閣,她是管家庭經濟生活的“財政部長”,是把家裏打掃得幹幹淨淨的“衛生部長”,是關心社會治安工作的“公安部長”,又是管孩子教育的“教育部長”,還是搞社會活動的“外交部長”,除“國防部長”的事務要丈夫多管一些外,婦女在家裏是包辦內閣。他的話講得既深刻又風趣,引起了全場婦女幹部的陣陣笑聲,大家都感到格外溫暖。
美國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對中國懷有一種始終不渝的好感,曾著有《千千萬萬中國人民》、《中國人征服中國》等著作,為向世界人民公正地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做出了貢獻。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周恩來就認識了斯特朗,在延安的歲月中,同她尤其熟識。
斯特朗因同情中國共產黨而在某些西方國家被某些人看成危險的革命分子。
1958年,72歲高齡的斯特朗第六次來華時,決定在中國定居。周恩來按照她的意願,把她安頓在距繁華的王府井大街一箭之遙的一個舒適的公寓裏,還派了人當她的秘書兼翻譯並照顧她的生活。每年當她生日來臨,周恩來和夫人鄧穎超必定登門祝壽。
1965年11月,斯特朗的八旬華誕,周恩來和斯特朗的許多好朋友都出席了她的生日宴會。周恩來的開場白尤其使那天的主賓感歎不已。風采動人、善於辭令的周恩來說:“今天我們為我們的好朋友、美國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慶賀40‘公歲’誕辰幹杯!”
預料到客人們對“公歲”這個奇怪的詞兒會感到困惑不解,周恩來急忙做了解釋。他說:“在中國,‘公’字是緊跟它的量詞的兩倍,40公斤等於80市斤。因此,40公歲就等於80歲。”
聽了他對這個新名詞巧妙的解釋,幾百位中外祝壽者爆發出一陣歡笑聲。
周恩來接著說:“40公歲,這不是老年,而是中年。斯特朗女士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寫了大量的文章,她的精神還很年輕。我們祝賀斯特朗女士繼續為人民寫大量的文章,祝賀她永遠年輕!”
周恩來這番賀詞匠心獨運,一反常規來了個公製與市製的換算,將年齡減半,真可謂別出心裁,妙語驚人。這樣巧妙地運用數字換算既顯得別開生麵,不落俗套,有幽默感,又符合“逢人減壽”的交際心理原則,使80歲的斯特朗心花怒放,高興不已也感激不已,把宴會的歡樂氣氛迅速地推向了高潮。
在各種交際場合中,周恩來總是能以其豐富的經驗、敏捷的反應、連珠的妙語自如地應對各種意外的情況,讓在場的人為之折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駐重慶的大使館舉行慶祝十月革命的招待會,周恩來應邀出席。國民黨和各中間派團體的代表也參加。
招待會進行到中途,突然蘇聯大使和周恩來都大吃一驚。原來,在他們麵前有一個蔣介石的高級助手正從公文包裏抽出好多傳單來,給每個客人發一張。周恩來轉眼就恢複常態,一麵帶著笑容走向那個人,一麵說:“王先生,我看你是在推銷書刊吧,讓我來幫幫你。”
周恩來一邊說著話,一邊拿過來幾份傳單,做出隨隨便便的樣子,把傳單內容很快地看了一遍,他這才放了心,原來那傳單並不是反蘇或反對中國共產黨的,而是反對日本的宣傳品。周恩來重新笑嘻嘻地和王先生一起在會場上走著,幫他分發傳單,一麵做出共同主持其事的漫不經心的姿態,大聲說:“我是在替王先生賣書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