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語言幽默 事半功倍(2)(1 / 3)

在外交活動中,領袖人物的個人生活問題常常是記者們關注的重點之一。麵對這樣的提問,周恩來很少直答,而是運用委婉方式自如應對。1960年4月,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在記者招待會上,美國《生活》雜誌的一位女記者問:“總理,是什麼原因使您那樣精力旺盛?”周恩來微笑著指著旁邊沏有中國茶的暖水瓶回答說:“沒什麼,秘密就在這裏。”他的回答立即引出一片笑聲,會場更加活躍起來。周恩來的應對既風趣,而又有無盡的言外之意。無獨有偶,同一個問題在另一場合又有人提了出來。

1964年,周恩來訪問巴基斯坦時,一位美國女記者問周恩來:“您已經60多歲了,為什麼依然精力充沛,記憶非凡,顯得這樣年輕、英俊?”

場內頓時響起友善的笑聲和議論聲。

周恩來雙手抱臂,溫和地笑著,坦然地答道:“因為我是按照東方人的生活習慣生活的,所以我至今很健康!”

頓時,全場掌聲四起。

在這裏,周恩來巧用委婉方式,既暗示出東西方生活方式的差別,東方優於西方,又用“東方人”這樣一個平常的稱呼,恰到好處地把中國的鄰邦也包括進來,在友好鄰邦之間釋放了善意,播下了鄰裏之情,創造了友好和諧的氣氛。把一個生活問題回答得如此內涵豐富、意境深遠,真可謂一言多得,精彩絕妙。

在外交場合,有些記者經常會提一些具體、敏感而不便回答的問題,這時運用委婉方式柔中帶剛地回敬,會收到理想的效果。

1964年4月,周恩來在中南海紫光閣舉行歡迎日本鬆村訪華團宴會。一位日本記者問:“日本政府說從當前各種形勢考慮,日中關係暫時采取政經分離方式發展,但據說貴國堅持政經不可分離。請問政經分離為什麼不行呢?”

對於這個問題,周恩來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冷靜地反問:“鬆村先生是日本有影響的政治家,我們同先生就經濟、貿易和交換記者等所有問題進行了會談。這究竟能說是政經分離呢,還是政經不可分離呢?”

周恩來以問代答,十分巧妙,他避開正麵說明,而是引用鬆村訪華之例進行類比反駁,把自己的觀點隱藏其中,讓對方自己去得出結論,充分展示了周恩來巧於周旋、機變應對的高超智慧和個性風格,以致20多年後這位記者還記憶猶新,並著文回憶這段經曆,稱之為“卓越的應酬”。

反客為主

“中國政府什麼時候說過這樣的話?”反客為主,變被動為主動,把記者踢過來的皮球又踢回去。

在1963年出訪亞非歐14國期間,為了讓世界各國更多地了解中國政府對一些重大國際問題的看法,12月20日下午,周恩來舉行了記者招待會。

在回答記者提問中,周恩來強調:中國“對外政策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積極支持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運動”。對於有的記者提出的刁難性問題,周恩來坦誠友好地一一給以回答。

美國加利福尼亞報紙記者問:“我想了解你對肯尼迪被殺害有何反應?”

周恩來回答:“肯尼迪總統的遇害是你們國家的內部事情。當然,暗殺本身是卑鄙可恥的。你知道,我們共產黨人反對任何這類行為,盡管被暗殺的人是敵視我們新中國的。”

美國《時代》雜誌記者問:“你的政府為什麼反對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

周恩來回答說:“這樣一個條約表示三個大國要壟斷核武器,所以我們要反對。我們主張全麵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製止核戰爭。因為發生一場核大戰對人類是個大災難。既然如此,世界各國都應該過問,應該有權來討論如何全麵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製止核戰爭的問題。世界上不論是大國還是小國,強國還是弱國,在政治上應該一律平等。關係到全人類命運的問題應該由大家來共同討論,而不應該由少數國家壟斷這種討論,甚至把有利於少數壟斷者的決定強加給沒有參加討論的國家。”他進一步揭露道:“這個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簽字以後,美國就不斷進行地下核試驗。美國總統和政府官員不斷聲稱,要繼續核試驗、生產和儲存核武器,把核武器交給它的盟國,不承擔不使用核武器的義務。這證明三國條約的簽訂並沒有減少核戰爭的危險,而是增加了核戰爭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