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如果不能隨時保持一分積極上進、居安思危的心態,就不會在工作中兢兢業業,認真對待每個工作細章,也就難以贏得上司的認同和好感,無法取得職業晉升的機會。我們要記住,有時候太舒適的環境反而處處危機四伏,習慣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你最危險的生活方式。隻有隨時保持一顆上進心,並輔以具體的目標和行動,才能為自己爭取更為寬廣的職業發展空間。
第三節 衝破職業生涯的“生理極限”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打拚,就如在進行一場不間斷的百米跨欄比賽:一個又一個障礙橫亙在你的麵前,綿延不息。初入職場的我們精力充沛,鬥誌昂揚,也許可以輕鬆跨過一個個障礙,但是隨著路程不斷加長,欄高不斷增加,我們漸漸感到氣喘籲籲,力不從心。直到有一天,終於筋疲力盡,身體到了一個無法突破的“生理極限”。
【極限在哪裏】
張蒙,23歲。所在的企業是一家以高淘汰率著稱的電信企業。領導會給每個新人製定一個遠遠超出他能力的目標,然後逼迫其不斷地向目標前進。張蒙作為一個新人,當然不會例外。
一次,領導交給他一項程序設計任務,裏麵有許多新名詞他以前連見都沒見過,對他來說,這項任務極具挑戰性。為了完成任務,他使盡渾身解數:買專業書籍、上圖書館查資料,甚至打電話回學校向老師請教。就這樣不眠不休,終於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看到領導滿意的微笑,張蒙以為自己終於可以喘一口氣,歇歇了。經過這一陣超負荷的忙碌,張蒙感到身心俱疲。可沒想到,過了一陣子,領導又拿著一遝厚厚的資料,微笑著對他說:“小張,上次的任務完成得不錯,現在又有一個新課題,交給你做,一定要做好呀。”張蒙睜著還沒完全褪掉血絲的眼睛,一陣頭暈目眩:我的極限在哪裏?他感到自己似乎不適合在這裏超負荷工作,也許是該考慮離開的時候了,盡管他一直對這份工作充滿了期待和激情。
【遲早會倒下】
汪黎今年29歲,是一家廣告公司的部門經理。按理說正是幹事業的青春年華,可是她卻常常感到力不存心,驚恐地想起“過勞死”。
汪黎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沒有新點子,沒有新策劃,就意味著職業生命的死亡。她必須不斷地挑戰極限。為了做出令客戶滿意的設計方案, 晚上八九點下班是常事,如果一個設計方案通不過,通宵熬夜也很正常。近來,公司同時接了幾個單子,部門裏的人天天加班,她作為領導,當然更不敢懈怠。快一個月了,披星戴月,沒休過一天。
當然,汪黎現在還撐得住,因為她安慰自己,熬過這陣子,就可以解脫一會兒了。接踵而來的獎金、休假似乎就是她現在辛苦支撐的動力。可是,由於高強度的工作,汪黎的大腦常常會一片空白,出現短暫性失憶,曾經讓她激情四射的設計工作也會讓她有被掏空的感覺,她越來越覺得工作沒勁。“我這是怎麼了?難道,我當初的選擇錯了嗎?我該走還是留?”夜深人靜的時候,汪黎也會反複問自己,但是沒有人告訴她應該怎麼辦。
杜鵬35了,他是十年前和妻子一起丟下了令人豔羨的穩定工作,下海弄潮。十年的時間不算長也不算短。十年之前,他們兩個光杆司令,從接第一單外貿加工的訂單做起,到如今,已經在業內做的風生水起,不僅培養了穩定的客戶群,而且市場還在不斷擴大。
回想起十年中的辛酸,杜鵬也是十分感慨。當年,為了一筆不大不小的訂單,杜鵬要親自聯係廠家,簽訂合同,招募工人,監督產品質量,甚至工人的夥食都要親自過問,事無巨細,都要處理。他來不及叫累,因為一件又一件的事情,讓他來不及思考,他覺得當時整個人都像燃燒起來一樣,所有的潛能都被逼著發揮出來,純粹靠著一股精神支持了下來。
回顧那段日子,他覺得非常難得和寶貴,“挺過去就是一個豔陽天!”也許正是當年的咬牙堅持,讓他跨越了可怕的生理極限,也為他今天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的確,當職業生涯中麵臨無法突破的困擾,也就是“職業極限”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抉擇:有的人,比如張蒙,選擇停步,打算承認失敗,黯然離開;有的人,比如汪黎,由於不堪重負被絆倒,摔得傷痕累累,卻又一片茫然,不知道何去何從;而有的人,比如杜鵬,稍事休整,調整步伐,咬牙堅持,並最終衝過終點,攀上了職業生涯的又一個高峰。
那麼,身在職場的你,不妨試問一下自己,是否已達到你的職業極限負荷,又或者是正處在這樣一個極限的極點之上,苦苦掙紮,又抑或是已克服一個又一個極點,向自己的職業生涯的又一個高峰衝刺?
職場自救攻略
就純粹的生理極限來說,每個優秀的運動員都會經曆極限疲勞的問題,隻有不斷超越自己能力極限的人才有可能取得佳績,攀上自己運動生涯的最高峰,也許在挺過極點之後,重又找回原來輕鬆自如的競技狀態。
那麼作為職場中人,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或早或晚遇到了自己的職業“生理極限”,那麼如何突破這個極限,找回最佳狀態呢?
【讓自己更強】
同樣的跨欄高度,對有些人來說不可逾越,對有些人來說卻可以輕鬆跨過。撇開其他客觀因素,能力高低是關鍵。如果沒有金剛鑽,硬要攬瓷器活,當然要碰壁了。那麼,如何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強,消滅橫亙在自己麵前高高的“欄杆”呢?
首先要學會從工作中學習。完成一項工作,就要學會從一項工作中學習必要的技能和技巧,積累經驗,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以後的任務。比如上述案例中的張蒙,他傾盡全力按時完成領導交給他的第一項任務,等到第二項任務安排下來時,他已經感到心力交瘁,無法繼續了。誠然,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第一項工作耗費了他太多的心血,他沒有信心,也沒有能力再完成後續的工作了。其實,張蒙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在短暫的喘息之時,他沒有好好總結第一項工作中的得與失,沒有及時調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態度,因此,當他接手第二項工作時,覺得又要重頭開始,心中沒底。
其實,一般情況下,上司在交代下屬工作之前,往往都已經對下屬做了一段時間的觀察與考核,在認為他有能力勝任某項工作之前,才會把工作放心交給他去做。所以,在接到某項任務前,要明白,這是上司對自己信任的表現,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完成這項工作。如果確實感到時間緊、任務重,也可以坦率真誠地跟上司說明自己的困難,尋求幫助。萬萬不可輕易地否定自己,主動承認失敗。另外,除去個別特殊的行業,許多職業的許多工作或多或少有一些相似和重複性,隻要將前麵的幾個“欄”找對方法跨過去,後麵的“欄”就會好垮的多。
其次,要突破自我障礙。 要對自己有信心,在相信自身能力的基礎上全麵審視你的素質。比如,你想成為一個中高層管理人員,那麼,就要針對管理人員應有素質,如戰略判斷力、目標、計劃製定能力、組織能力、積極性、責任心、激情等各方麵對照,如果你缺乏組織能力,就要切實提高。全麵認識自己、彌補自身素質缺陷是一件難事,必須痛下決心,突破自我障礙。
你所設計的職業生涯的不同階段,需要角色的轉換,轉換的前提是自身能力的提升,以及你的提升要進入上層領導的視野。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忠誠勤勞的優秀員工,他們習慣埋首做事,領導固然清楚其做出了很大貢獻,但看到他們一講話就臉紅,就顫微微,怎麼委以重任?所以,克服自我障礙非常重要,該大膽時就大膽,該出手時就出手。
最後,多向老同事學習。在一個公司中,總是有一些中流砥柱,他們往往挑大梁,在公司的核心業務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在職場中打拚,一定要謙虛地向他們學習、取經。因為,很可能我們正經曆的所謂“生理極限”,他們也經曆過,而且已經順利跨過。和他們多溝通,多交流,也許他們會提供給你寶貴的經驗和方法,讓你少走不少彎路,而且可以更快地越過自己的職場“生理極限”。此外,如果有高級別的培訓,一定要積極為自己爭取,這是提升自己能力的最便捷途徑之一,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提升你的工作價值。
【改變方向】
如果你怎麼努力也不能克服眼前障礙,突破“生理極限”,那麼可能不是欄的問題,也不是你的問題,隻是你的努力用錯了方向。
當眼前的工作並不能給你帶來樂趣與成就感,它對你的意義開始轉變時,你要反省一下,目前的工作到底是不適合作為你的終身職業。一味鑽牛角尖並不可取,一次次在自己本不該跨越的欄杆前撞得頭破血流,這又是何苦呢?“天生我材必有用”,找到更好的方向,你能跑得更遠,跨得更高。
遇到這樣的“極限”,一般有兩種途徑來突破,要麼在原公司尋找新的職位,要麼就是通過跳槽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如果選擇跳槽,要盤點一下自身的工作資曆,如人脈關係、管理經驗等。比如,上述案例中的汪黎,從工作資曆來看,她其實已經站在一個較高的職業平台上。她的業務能力較突出,有領導一個部門的能力,且在該行業裏有近10年的工作經曆也將成她職業轉換的砝碼。為了減少跳槽成本,她其實可以選取跟自己目前所從事行業有關聯的行業轉型,職業定位可以是同等規模公司的部門總監,或者如果能找到一個很有發展前景而規模也不錯的公司,那麼也可以從部門經理做起,再尋求內部發展。
【暫時休整】
人不是鐵打的,跑累了一定要休息。如果發現自己出現極限負荷症狀,不能掉以輕心,可以休假去名山大川走走,回老家探探親友,或去醫院做專業治療,把重心短時從工作中移開。 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工作,暫時的休整會讓你未來以更好的狀態去麵對工作中的種種挑戰。上述案例中的杜鵬便是如此,在事業穩步之後,他便和妻子每年抽出一段時間去度假,放鬆心情,調養身體。他認為,這樣會讓他獲得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讓自己真正懂得如何駕馭自己的人生。
第四節 遭遇“三年之惑”莫要慌
20多歲,是一般白領剛剛步入職場的年齡,此時他們剛剛從大學畢業,涉世未深,獨立、自信、精力充沛、幹勁十足,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三四年後,有些人往往會遭遇職業生涯的第一個瓶頸——三年之惑。當然,這裏的三年隻是泛指,表示我們初入職場的一個時期。
Mary今年25歲,在一家大型外企的策劃部工作,到今年7月,她就已經工作滿兩年了。不過,她感覺自己還是個“社會新鮮人”。目前,她和同事相處不錯,也在努力適應工作環境,工作成績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但令她矛盾的是,目前的工作特性和她的興趣並不那麼相符,自己的特點也沒能在工作中發揮出來。這是一家德國公司,製度嚴格得近乎刻板,這讓喜歡自由、開放的氛圍的Mary終究無法融入。也許是因為還處於一個起步階段,所以她自我提升、發展的願望很強烈。有時也會猶豫是否該換個更適合自己的工作,不過還是鼓勵自己做下去。但她無法預期是否能按自己的既定規劃往前走。她覺得自己正在經曆職業生涯的第一個年齡之癢。
馬超,26歲,大學畢業後,一直做通信工程,在近四年的工作時間裏隻換過一份工作,從最基層的隊員,幹到隊長、主管,再到現在的項目經理助理,目前理工科出身的他明顯感覺職業生涯遇到了“天花板”。困擾來自四個方麵:一是雖然大學時期所讀的專業是通信工程,但是因為自己的專業水平一般,而且通信是技術含量比較高的行業,自己很怕去學習那些枯燥的專業知識,感覺自己在通信高端領域做不了,但是在其他領域卻沒有什麼希望,所以一直在疑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在通信行業發展。二是公司屬於通信服務商,公司的發展、利潤等均受到運營商的影響和限製,工作不穩定、目標不明確、受製於人、很被動,他不喜歡在這種類型的公司工作,感覺在這種公司很難找到誌同道合的人,實現不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但是不清楚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公司。三是自己學校名氣小、通信專業教學質量比較差,在找工作時吃過很多虧,所以打算去讀在職研究生,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但是還不清楚是選擇項目管理專業還是通信、電氣等專業。四是他的目標是做職業經理人,做技術型的管理人員,但是不清楚選擇哪個專業作為基礎。
如果你是一個剛剛步入職場不久的職場菜鳥,是否也會遇到像Mary、馬超這樣的三年之惑呢?
20歲至30歲是人生事業發展的起點。如何起步,直接關係到今後的成敗。所以解決好了“三年之惑”就能更好地向前發展,如若不然,就會出師不利,一次次碰壁。
從職位上看,這一階段的人基本上是基層人員,或隻做到一般主管,其事業的發展對能力的提升速度有更高的要求。
職場自救攻略
每個職場新人或多或少會遇遭遇三年之惑,此時莫要驚慌,不要有畏難情緒。一定要找出原因,對症下藥,如此,才能順利渡過“三年之惑”,去往職業生涯的另一個山峰。
【製定長遠的職業規劃】
對於職場新人來說,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選擇職業。因此,要在充分做好自我分析和內外環境分析的基礎上,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設立人生目標與計劃。要分析自己對本職工作是否有興趣,從事這項工作有沒有職業優勢。如果覺得不合適,就要及時尋找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行業和崗位,這樣,才會在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遠離“三年之惑”。
【不斷地為自己“充電”】
如果是二十二三歲步入職場,那麼一般學曆都不是很高,而且,即使是以高學曆畢業,現在是一個信息化社會,知識更新的速度極快,所以不想因不勝任工作而跳槽的話,就應注意主動學習新的知識,不斷地學會新的工作技能,通過學習,強化自身的競爭力,提高自己的核心價值。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人的一生工作所需知識90%是工作後學習的。這足以說明參加工作後學習的重要性。
【適度刺激】
職場新人,因為年輕,所以耐不住寂寞,比較浮躁,對工作的熱情也不夠持久,往往仗著自己的年輕優勢,喜歡嚐試不同的工作,頻繁跳槽,沒有長性。其實這是新人初入職場的大忌。在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不適合這份工作之前,切忌盲目跳槽。如果發現自己對本職工作熱情下降,但又不想失去這份工作的話,可以為自己設計一套獨特的獎勵辦法,如為自己買一束花放在櫃台上,或者定期參加一些野外文娛活動。這樣,也許能使疲憊的心靈得到一些愉悅和放鬆,稍事休整,振奮精神重新再來。
【疏導情緒】
當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不快或感到鬱悶時,可以定期將內心的不滿通過多種方式發泄出來。如利用寫博客或找朋友傾訴的方式,把自己在工作中的委屈和壓抑都說出來,有利於工作情緒的穩定和上進心的保持。
有好多經曆過“一年新鮮、兩年熟悉、三年乏味”的職場中人。通過3年的工作經曆,對於他們來講,無論職業生涯還是技術水平都不能說是新手了,有些員工已找到了合適的目標,並明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但也有些員工沒有明確,等到慢慢明白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決心要有所改變時,卻又不知從何入手。這就像婚姻中的“七年之癢”,是職場中人一個必經的“坎”。我們認為,隻要沒有形成“老想著會離婚”的心理陰影,痛苦過後,就會發現更美的人生風景在前麵向自己招手。
第五節 難以言說的“五年之痛”
三十歲,無論對一個人的事業,還是生活,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分水嶺。此時的職場中人,大多有了五六年的工作經驗,按理說已經初嚐“江湖險惡”,漸入佳境。然而,不少職場人士還是會感到真切而又急迫的“五年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