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個 職場人沒有接受過殘酷競爭力的考驗?同行間的競爭,誰會給誰留三分情麵?企業根據業績優劣對員工進行淘汰也不會再留情麵。即使從求職大軍中異軍突起殺出了重圍,也不能保證會在職場競爭的夾縫中不被排擠下去。職場人“陣亡”現象時有發生,“陣亡率”不斷攀高。在職場人的安全感甚是堪憂的情況下,較強的工作能力無疑可以成為我們的救命稻草。
第一節 努力的隱形人
有沒有這種可能:在忙碌和吵雜的辦公室裏,無論在工作上如何努力都很容易被人忽視,像個奴隸般地埋頭苦幹,最後的成果卻永遠不會屬於你,更加沒有人記得你的努力。
答案是:很有這種可能,而且很多人正處在這樣的可能裏。付出的再多可能最終為別人做了鋪墊。老板無視你的努力,當然讚揚也就永遠不會光臨到你的頭上,更別說獎勵了。
在職場中,無疑這種事是最讓令人沮喪的,它會讓毫不留情地磨平一個人的工作熱情。有一種再怎麼努力也沒有出頭的一天的感覺。職場是一個需要合作的團體,職場人不可能像那句流行語說的那樣工作:走自己的讓別人說去吧!不但需要彼此的合作還需要他人適當的鼓勵、讚揚。這樣才能發揮更大的積極性,才能再滿懷激情地繼續走下去,否則就像一台無言的獨角戲,也許沒到散場時間,演員就寂寞地退場了。
不過,或許每一個身處職場的人必須的心路曆程吧。而哪些所謂的“適應”,無非就是把自己打扮成別人期待中的模樣罷了
楚楚在一家物流公司的市場部任職,因為公司客戶很多,所以暫時不用楚楚這樣的市場部人員出去找客戶,日常工作也就是維護客戶而已,說白了就是解決客戶在貨物配送中出現的一切問題。
這樣一來,市場部就變成了一個工作內容比較靈活的部門。不用出去找客戶倒是能輕鬆不少,可是一天的事情也不少,甚至稱的上是非常鬧心。雖然大多數問題一個電話就能解決,但是上百個客戶輪流的打就讓人有點受不了了。天天被電腦追著跑。遇到刁難的客戶就更得陪著辛勞還得受著委屈。
可外人看來,市場部的工作卻輕鬆無比,不用像儲運部天天在外麵風吹日曬、也不想退貨部需要來回搬運重物,天天打個電話就搞定。其他哪個本門一忙起來都拿楚楚所在的部門說事:憑什麼他們輕輕鬆鬆地還能和我們拿一樣的工資。弄的整個市場部都孤立起來。而楚楚他們更成為同事們心目中吃閑飯的典型,一遇到客戶找來就把他們往市場部推。
最讓楚楚心涼的是,公司經理在年總結會議上說:市場部是公司比較清閑的部門,平時要適當地協助其他部門完成工作。 滿肚子的心酸一起湧來,真有辭職不幹的衝動。難道自己所做的努力都被人視而不見、自動過濾出去了嗎?沒得到獎勵還換來種種誤解。
接下來的工作楚楚顯得有些心不在焉,覺得做與不做都一樣。同樣感到,付出與收獲永遠不成比例。在公司越來越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更完全找不到自己的優勢與價值。聽到同在市場部工作的同事無休止的抱怨,更是覺得呆在這個公司實在有什麼前途。跳槽再擇業的話也不是那麼容易跳的。
職場中和楚楚處境相似的人並不少,不但受冷落還受誤解,關鍵活還真的一點都沒少幹。難道我們真要為了生存就忍氣吞聲嗎?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自救方法?
職場自救攻略
我們不妨先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你覺得你所在的公司有沒有發展前途,如果公司本身都是難以維持的話,作為受氣又受累的員工也沒必要在這麼耗下去。反之,如果公司有很大的發展前景,這些被忽略的職場人們還需要繼續忍耐一段時間。該幹好什麼還是要盡心盡力幹下去,但要注意方法了,別在默默無聞下去了,起碼你得讓別人知道你都幹了什麼。工作都不忙的時候,找別的部門的同事對自己的工作發發牢騷也不是不可以的。
時間長了誰的心裏都有一個算盤,老板就更不是瞎子了,早晚會發現你對公司的有利作用。但,前提是你真的懷才、有能力,當然,想要等到出頭那天,還要有足夠的耐心。
【懷才就和懷孕差不多】
即使你真的“懷才”,在6個月內也未必能被人看出來。但不要灰心,最多不超過10個月,如果10個月都沒人看出來,那肯定是沒懷上。老天爺是很公平的。 懷孕是一種身體的自然現象,條件成熟了就會凸顯;懷才也一樣,要想讓別人看出來,不能操之過急,要水到渠成,千萬不能拔苗助長。“懷上”了,如果因為客觀原因導致“難產”,一定要想辦法“保胎”,要相信新生命的力量給予新生命陽光,待到時機成熟再“生下來”。
懷才了,要有被人發現的自信;沒有懷才,也不要自暴自棄,要找到問題的症結,還得繼續加油,這要靠自己。
蘇東坡晚年被流放到海南,鄧小平晚年被下放到江西農村,生存環境都是異常惡劣,但他們都沒有放棄對事業的執著與信念,而是努力自我“補鈣”,嗬護好自己的“胎兒”,及至條件成熟,便露出“孕婦”真麵目,成功“分娩”。
【不管怎樣,都要加滿你的油箱】
要相信物競天擇,能夠當老板的人畢竟不是傻子腦癱。公司的員工那麼多,不會一眼就發現了你的好,你可能麵對的是一個老板,但老板麵對的卻不止你一個員工。
等待,是必須的。等待的過程中也別在工作上放鬆警惕,保持的充足的精神頭,就把自己當成個汽車,要時刻加滿油。別因為老板的一時忽略就萎靡不振,等著油盡燈枯。即使有天老板注意到你,也會被當成一堆糊不上牆的爛泥踩在腳下。
真正聰明的職場高手,是大智若愚,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是該精明時精明,不該精明時裝傻。決不在受了一時委屈之時就先把自己給否了。遇到誤解時如果反擊沒用的話,就自我解嘲一下,裝傻來自動忽略。
別人的冷眼和碎語是不能真正傷害到一個職場高手的,因為他知道在關鍵時刻,隻有自己的實力才能真正為自己說上話。所以,要想鹹魚大翻身的話,就時刻為你的油箱加滿了油以準備隨時的考驗吧,在別人都沒有準備的時候鶴立雞群是最好的翻身之時,也是最強的反擊之力。
第二節 草莓族的困惑
先別說草莓族,就草莓來說,真是個易損的東西呀!輕輕擠壓就會出水、變形、稍用些力,再加上時間在稍長點,就會腐爛。而草莓一族正是由草莓易損的特征引申而來的。
草莓族大多是生於改革開放以後,家庭物質條件比較富足的獨生子女,沐浴在嗬護與溺愛中長大的。集三千寵愛在一身,不順心的事很少。在成長的過程中,又過多的把精力都投入在學習上,雖然應試能力很強,但社會適應能力卻很弱、遇到了困難心理素質也較差,就好比草莓一樣一壓就倒。
概括起來,草莓族的特征用三個字就能夠很好的解釋清楚:嬌、焦、驕。
尤其是離開校園剛進入社會的階段,當然也有已經出入職場幾年依然像溫室的花朵一樣的。性格中的“草莓”情結很容易在職場中凸顯出來。
【狀態之“嬌”】
杜琦剛剛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跳槽”。從國內一流的食品企業果斷地跳入一家從事進出口貿易公司做起了比較安逸的文員工作。杜琪表示,跟他一起進入原來單位的20多個大學生隻有兩人還在工作,其他人已經全部辭職了。
追溯起跳槽的原因,竟是出乎意料的簡單,隻因為杜琦的手在灌裝香腸時被設備劃了幾個傷口。還有上班兩個月以來,手上多出幾個繭子。
杜琦本來學的是物流管理專業,簽協議時公司也答應按專業給分配崗位,但是按公司規定:每個新來的員工都要在生產車間鍛煉一年,一個月就800塊錢。車間的環境很快就讓杜琦的精神崩潰了,而且專業知識根本用不上,感覺白學了一樣。掙的錢有遠遠不夠花,待遇連普通工人都不如,當機立斷就跳槽了!
與杜琪有同樣遭遇的畢業生不在少數。目前,許多用人單位都要求新進員工到基層崗位鍛煉,艱苦的工作條件和與傳統印象中畢業即是“白領”待遇的巨大落差促使一部分職場新人類盲目辭職、跳槽。
在不少企業管理者看來,作為生產的基本環章,年輕人應該利用足夠長的時間在基層磨煉,吃不了苦、無法堅持的“嬌氣”員工自然要被淘汰,也不能成為企業發展的動力。
與此同時,跳槽的年輕人也表達了自己的無奈。杜琪也說,跳槽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雖然新的單位各方麵待遇有所改善,但再擇業的過程讓他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畢竟作為畢業生,還沒有足夠的資本從容麵對職場。
【狀態之“焦”】
李芳是重點師範院校的一名應屆畢業生,現在珠海市的一所重點中學擔任高一年級的班主任。上班的前兩個月正逢暑假補課,也不覺得工作有多辛苦。可開學一個多月,她就開始無法承受班主任工作所帶來的壓力和焦躁了。
每天的工作從早上六點叫學生起床開始,一直到晚上十點熄燈,一天下來都處在工作的狀態。這期間除了每天要給兩個班級上課之外,還要備課、出操、管理班級、上晚自習……習慣了大學閑散生活的王竟已經難以重新適應緊張的高中生活。
業務上天天有備課組長盯著你的教學計劃,班級裏時時刻刻都可能有事情發生,放了學還得查寢,看孩子們是不是都安心睡覺。什麼時候等到孩子們都睡了,李芳這才能休息,第二天早上還得早起督促他們起床……
遇上問題學生和家長就更讓人頭疼,李芳班有個孩子不願意上學,天天找理由,家長還幫著作掩護,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剛開學一個月,這份讓李芳向往已久的神聖職業就已經讓她身心疲憊。由於缺乏休息和整天操勞,現在她的情緒十分不穩定,有時會莫名其妙的發火。十一黃金周也沒有心情出去玩,隻想好好在家睡覺。
工作壓力大、生活無規律以及由此帶來的身體和精神上的負擔讓許多剛踏入職場的畢業生陷入到焦躁之中。一方麵,有些人擔心工作任務完不成,無法證明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麵,寬鬆的大學生活已經很難讓他們將工作和生活分清,“時時都在工作”成為不少人的疲憊根源。
【狀態之“驕”】
同樣是剛剛踏入職場的戴菁菁,十一黃金周期間去了心儀已久的西藏,徹底釋放了長達三個月的鬱悶心情。在一家汽車銷售公司上班的她有著穩定的工作和不錯的收入,但用她的話說,“最受不了公司裏的虛偽氣氛”。
戴菁菁總也忍不住想:我不認為我的主管比我強到哪去,卻天天擺出一副了不起的樣子,讓人看了心裏就犯堵,同事之間也不知道說的哪句話是真的。對於我來說,現在的工作就是小菜一碟,況且在公司裏我畢業的學校最好,學曆也最高,我看做汽車銷售根本不需要研究生學曆,直接進入管理層還比較合適。
與戴菁菁一樣,一些高素質、高學曆的畢業生腦中仍然對自己有“天之驕子”的期許。他們不願意加班、對零零碎碎的工作不感興趣、苦悶於辦公室裏複雜的人際關係、覺得自己應該如在學校那樣“輝煌”並受人矚目。
但現實情況往往不如人所願,每個老板都不希望看到狂妄自大的員工,在工作團隊中,自以為是的年輕人也會成為最不受歡迎的人。當年輕的“傲氣”遭遇老板和同事的冷麵孔,當一次次的“創意”被打擊為不成熟,職場新人驕傲背後的苦悶和壓抑也就不難理解了。
職場自救攻略
大多數草莓族都是些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有工作激情、但沒工作經驗。由於學校和職場氛圍的巨大落差,一時適應不了。吃點苦頭是在所難免的。還好執有年輕的籌碼,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更清楚地認清自己,擺對自己的位置。
想要擺脫“草莓族”的稱號就得既不能把自己看的過高,也不能遇上點小困難就產生自卑感。因為這是年輕人最容易犯的兩個錯誤,危險的是不管犯了哪一個都能將你推進職場危機之中。
“草莓族”應該如何突圍?
【快速適應場景的轉換】
不甘心坐等於職場危機之中,作為草莓族首先就要把自己在學校中的氣息全部抹殺掉。校園和職場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環境。管理好自己的小脾氣,在職場中就要拋棄還是作為學生時期的處事原則,畢竟你不能用一把鑰匙開兩扇門。
想快速適應職場章奏,就要清楚認識職場現狀,更要懂得尊重並遵守用人單位的規則。畢竟公司高層不是你的父母,不單單隻有你一個孩子。在就職之前,應對企業福利情況、工作情況有所了解,免得剛進入公司就開始大加抱怨。就職後在第一時間研讀企業規章製度,並嚴格遵守。不能否認許多剛初入職場的新鮮人自幼就養尊處優,容易把散漫的習氣帶進工作單位。但職場中既然有業已製定的規則,作為新人,就必須馬上適應這一切。
【虛心求教 不恥上問】
遇到陌生的問題,不要心高氣傲恥於問人,更不要自己埋頭搞“創新”。要多向老同事求教,表現的虛心一點,讓他意識到他對你的重要性。不論是什麼人,都會很享受被人需要的感覺。隻有在工作中多問幾個為什麼,走一步看三步,才能真正融入到同事們之間。別為自己最初的無知而羞愧,不聰明也沒關係,但是裝聰明就太惹人厭了。
【擔負起屬於你的那份責任】
還有一點是草莓族最需要的,也是最缺乏的。那就是責任感。
就像沒有責任感的軍官不是好軍官一樣,沒有責任感的員工也不是好員工。
人這一生都在無時無刻地扮演著各種角色,同時與之相伴是永遠都逃避不掉的責任感。有人懼怕“責任感”就像拒絕要小孩的父母一樣。但何不換個角度思考一下,有時我們又何嚐不是在各種各樣的責任感中獲得滿足、贏得尊重呢,在責任感上可以找到我們生存的意義。它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總是在付出的時候又獲得什麼。所以想要活的精彩的話就勇敢地承擔起你的那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