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職場人最怕的是什麼?答案有二:一是降薪;而是被裁。誰能說自己不是這片經濟浪潮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進退、方向可以自己能夠掌控?別說是剛入職場的新人,就是久居職場的精英老將們也同樣會在大趨勢的麵前感到有些無可奈何。
第一節 遭遇降薪 防不勝防
我們為了什麼去辛苦地工作?小心翼翼地在職場這條路上投石問路,就怕掉進隱藏在暗中的危機之中。有時會安度險情,有時也會弄的頭破血流。這其中的原因一部分是為了學有所用、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使自己活的充實。另一部分就是不可免俗的試圖在努力工作中獲得相應理想的收入,過上高品質的生活。
薪水是辛勤耕種後結出的果實。雖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是在職場這片土地上有時候也並非如此。有些外因是職場人無力控製、支配的。 能做的也隻能是隨波逐流、順其自然。畢竟我們每個人隻是一朵朵小浪花,控製不了大海的整體走向。進入職場,除了享受陽光明媚的好天氣還有隨時做好遭遇狂風暴雨的準備。職場上現在正在遭受的險情就是:今天,你降了嗎?這也幾乎成了職場人的新口頭禪
蔣小姐之前是一家能源公司的行政主管,前段時間公司突然宣布:公司運營困難,暫時撤消所有一線行政崗位,行政主管可以留任。但是工資需要下調至普通行政人員工資,同意的可以簽訂協議,不同意的可以自行走人,公司按裁員標準補償。
蔣小姐雖然沒有被裁員,但是降薪實實在在的打擊到了她。雖然自己之前的工資也不是很高,但是至少還是可以滿足生活的基本開消。現在按普通行政人員工資發放,那麼等於是一個月拿1800元,交完社保後,基本上就是以前一半不到的工資。因為自己剛生完小孩,房貸以及孩子的撫養費都是很大的開支,隻靠自己的先生來承擔,壓力也很大。降薪後,生活肯定很難過,但是想走的話,現在這樣不景氣的大環境下,談何容易?也隻能繼續熬著。畢竟降薪要比被裁好了一點點。
日前,李新也遇到了同樣的困擾。一天老板一反嚴肅滿麵笑容地讓李新到他的辦公室一趟,讓李新知道肯定會有什麼大事要發生。別的公司又降薪又裁員的也早有耳聞,今天也要落到我的頭上了嗎?
老板並沒有找什麼借口,很直接地說:“對不起!從下個月開始你的月薪下調2000元,如果你無法接受,可以重新考慮你的發展機會。”
李新還能考慮什麼呢?整個市場都是一個情況。要考慮什麼的話也隻能是:怎樣才能讓自己的表情自然一些,表現的並未被老板的“客氣”所傷害。 早就做了心理準備,因為在和自己同樣屬於白領的朋友中,遭遇降薪,再加上她已經是第五個了。
李新不止一次聽說和親眼目睹人才過剩現狀,國外回來的博士連找幾個月的工作都找不到的話題也不再是新聞了。
遭遇降薪,拒絕或者順服?所有像李新這樣被擱在公司一盤棋上的棋子來說,似乎也隻有這麼一個選擇。而且不管你今天在公司裏的位置多麼重要,降薪之後,不要以為你的工作會減少,相反還有可能更多。
還值得慶幸的是:現代的白領同誌們,在遭遇降薪這樣的挫折的時候,基本上都能智慧到心中波濤洶湧,臉上笑紋不動的水平。
他們得為了維持買房的貸款,習慣的消費方式而學會在心理上先平衡自己。就如李新遭遇降薪危機之後依然“愉快”地回到工作崗位上勤奮工作一樣。
雖然在心理上用這種阿Q的方式麻木了自己,那麼現實中麵對降薪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
職場自救攻略
那麼在如此嚴峻的環境下,是否降薪了就自認倒黴,原地不動最安全呢?其實不然。
不管我們對抗危機時能做什麼,至少在做之前都應該仔細分析一下。公司又裁員又降薪。未裁員到你,而對你采取了降薪的做法,那麼說明公司對你的工作成績還是基本認可的。處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走還是留的問題上,職場人應該主要考慮這麼幾個因素:
一、這個工作是否是自己適合的?包括行業崗位以及企業平台各個因素。
二、公司所處的行業背景以及發展趨勢如何?
三、自身在公司的發展空間如何?
四、降薪後,是否造成自己以及家庭的生活困難?
五、留的話,後麵的路應該怎麼走才能更好的發展?走的話,自己是否有競爭力去更好的去處?那麼自己的競爭力在哪裏?這個平台到底在什麼位置?自己應該怎麼切入?
留的話,接下來的事很好做,靜觀其變,繼續做好自己的事就好。
走的話,就要考慮要怎麼走了,不二選擇就是“騎驢找馬”,馬上離職是非常不明智的。而是先要確定好下一步適合自身的、關鍵是能夠切入進去的、又要有發展的工作平台,以及對其進行全程跟蹤,確保能騎上更適合自己的“馬”,以至把風險壓到最低。
在全球經濟危機下,企業或者個人都有著不同情況的困難,可能企業還比個人承受著更大的危機。導致減薪裁員狂潮一波接著一波更為瘋狂。最為職場人來說,不管選擇怎樣應對,首先都要切忌衝動,也不能原地不動,不管走還是留,都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綜合考量,才能作出正確選擇。
【白領人士成功加薪的輔助器】
一位CEO曾經講了一個故事,是關於一名銷售人員向她要求加薪的。她問那名員工:“為什麼你應該得到一份更高的薪水呢?”
“因為今年我得到的薪水比去年還要少。”這名銷售人員解釋道。
“那是因為你今年的銷售業績不如去年。”這位CEO回答道。
“我知道。所以我想讓您幫幫我。”這名銷售人員說。
不用這位CEO說出答案,我們也能想到是否會給這個銷售人員加薪。很顯然,他在提出加薪之前並沒有做一些必要的準備,比如要求加薪的籌碼、提出加薪的方式、以及對公司目前的總體狀況都沒有做仔細的分析。
那麼,最為職場人到底應該在什麼情況下才能提出加薪呢?提出之前又要做哪些準備呢?:
【確定要求加薪的底氣】
上麵例子中的那名銷售人員就根本沒有底氣。剛剛遭遇了一個失敗的銷售年度或者季度,並不是去老板那裏驗證你的價值的好時候。
【選擇一個好的時機】
除非你在這家公司已經工作一年或者更長時間,否則千萬不要想去要求加薪。隻有當你與一定數量的顧客群體建立了固定聯係,並且能夠通過他們來增加銷售和轉介業績之後,你對於公司才算比較有價值。
【讓老板知道你樂於為公司做更多的事情】
作為一名銷售人員,你既有一份工作,也有一個自己的角色。你的工作是銷售並且完成自己的配額。你的角色就是幫助指導新的銷售人員並且成為團隊的一分子。
你的角色意味著你應該在銷售會議上幫助支持你的老板,而不是當公司新的任務下來的時候,眼睛轉來轉去,哀歎連天,更不能向你的客戶承諾一些生產商並不能提供的服務。老板們總是拚命留住那些態度積極的銷售員,同時找機會炒掉那些心存不滿的銷售人員。
【讓加薪對於你和你的老板來說成為一個雙贏的局麵】
要求加薪就好像爭取一份訂單。演練好你的陳述。像為一名重要客戶準備介紹演講那樣為這次會麵做好準備。用你出色業績的事實和數字來武裝自己。把加薪定位成一件對於公司有利的事情。最後,確定你的老板認為你是一個成功者,而不是一名哀訴者。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員工想提加薪,最好在比較輕鬆的環境裏,用開玩笑式的語氣直接說明要求。輕鬆的環境可以使你和老板像朋友一樣的交談。當然提出加薪,開口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成功的前提都是工作做得好,有實力,這樣才更有底氣提加薪,要求也更有可能得到滿足。
第二節 房奴、卡奴眾生相
不知不覺中,城市中出現了這麼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穿著光鮮靚麗,每天出入中高檔寫字樓,每個月有著穩定且不菲的收入;風光無比表麵下又兼任著一個或幾個債務人的身份,每月都必須定時向幾個固定的“債主”支付一筆筆數額大小不等的賬單,人們將這群白領視為現代經濟社會的另類“奴隸”,簡稱“白奴”,這其中包括了房奴、卡奴、車奴,甚至孩奴、妻奴等等。
他們,也許剛出學校大門,父母精力充沛無須照顧、無家室就更沒有妻兒需要掛心;他們掙得不少,花的更多;他們也許掙得不多,但掙多少花多少。享受生活是他們的生活理念、超前消費是前衛觀念。他們是誰?他們不但是職場人,獻身於職場;更是房奴、車奴、卡奴,獻身於消費市場。
【卡奴】
小敏是在一家私人公司上班的,雖然不是會計,但每月都要算一算自己花費所造成的一筆糊塗賬。“這個月和姐妹們逛了幾次街,買了點化妝品,其他的想不起來買什麼了,不知怎麼的工資就全花完了”。
一個月收入有2000多元,但是至今沒有積蓄,小敏為了平時買東西方便特意辦了幾張信用卡,買單時是瀟灑了,但接到銀行的催款單時,卻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不得已還要找父母“支援”。
許多年輕人都是銀行的信用卡推銷的主力對象,一些積分換禮或有獎促銷活動對他們很有吸引力,再者他們的蟲洞購物和攀比心態也比較強,
【房奴】
一些進入適婚年齡人群,為了結婚買房甘當“房奴”。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張先生準備買了房就結婚,雙方父母都打算援助他買婚房,這樣可留下一份房產。“要結婚肯定得先買房呀。”張先生說。盡管每月不低的還貸數額讓他感到生活壓力陡增,但他仍希望擁有自己的房產。
阿紅去年11月買的房,拿到房產證的當天,阿紅如釋重負:我終於不需要再租房了,我終於邁進有房一族了,我終於是房子的主人了。
然而,月供1715元的房貸讓阿紅氣喘籲籲,承受著“一天不工作,就會被世界拋棄”的精神重壓,不敢娛樂不敢生病,除了買書以外不敢高消費。各種心酸不足為外人道也,至此阿紅終於發現,她其實不是風光八麵的房主,而是貨真價實的“房奴”。
阿紅常常想,要是不買房,章省下來的錢足以使生活質量提升一個檔次;要是不買房,章省下來的錢也足以讓遠遊的自己多一份孝敬父母的心意;要是不買房,自己也勢必活得更有尊嚴,不必承受許多原本不該有的精神重壓。自己擁有了房子,卻失去了幸福;自己得到了房子同時也得到了壓力,這真是一種悖論。有時,阿紅不免這樣問自己:買房難道是一種美麗的錯誤嗎?特別是對於這種中等收入水平的人而言。但轉念一想,要是不買房會怎麼樣呢?那就要持續租房。
買了房子是“房奴”,不買房子是流浪一族。平衡兩者之間的鴻溝,也許隻能企盼房價下跌。但是,寄希望於開發商降價是與虎謀皮,單純的房市調控又有淪為“空調”的嫌疑。時代又給他們扣上了一頂新的帽子:隻能痛並快樂著的新貧族。
個體的縮影反映出的是“奴隸”一族生活的勞苦不堪。說到底,能把他們逼到這個地步的,不全是競爭激烈的社會現狀,而是他們沒能好好規劃自己的人生、事業,終日迷迷糊糊地過日子,隨波逐流地選擇並不適合自己的消費方式,以至把自己逼進了“奴隸”的地位。
想要擺脫這種束縛,唯有對自己的人生合理規劃,擺正心態,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人生目標,這樣才可以成為一個掌握自己命運的人。
職場自救攻略
【新貧族的脫貧計劃】
如今的職場高收入者並沒有讓自己卡裏數字多起來,因為他們用過高質量的生活消費抵消了高收入,為了享受著前沿消費品,心甘情願地“淪落”為新貧一族。如果期望能徹底“脫貧”擺脫這種扭曲的消費觀念,就需要讓自己的薪水合理利用,踏踏實實地做個職場“財”人才是硬道理。
職場人有個“小金庫”還真不容易,更多的職場人坦言:談什麼小金庫,夠花都不錯了。
有些人認為造成這種月光現象的原因是薪水不夠高,但有人工資待遇都不及他,卻還是每月能固定攢下一筆錢又作何解釋?追其根源還是由於新貧族的消費缺乏計劃性,平常光鮮亮麗,揮金如土,想怎麼瀟灑就怎麼瀟灑。一旦遇到需要花大錢的時候,他們往往會被急的團團轉。才開始反思:錢呢?都上哪去了?
怎樣才能改變這種毫無積蓄的處境呢?可以試試以下幾招:
【量入為出,掌握資金狀況】
單身一族首先應建立理財檔案,對一個月的收入和支出情況進行記錄,看看錢到底流向了何處。然後可對開銷情況進行分析,哪些是必不可少的開支,哪些是可有可無的開支,哪些是不該有的開支。逐漸的控製自己消費欲望,特別要逐月減少“可有可無”以及“不該有”的消費。
【強製儲蓄,逐漸積累】
如果實在沒有儲蓄觀念,可以把提醒儲蓄的字樣貼放在家裏隨處可見的地方。到銀行開立一個零存整取賬戶,每月發了工資後,都要存入一張一年期的定期存單,一年下來可積攢12張存單。強製儲蓄可以使你改掉亂花錢的習慣,從而不斷積累個人資產。
【主動投資,一舉三得】
如果當地的住房價值適中,房產具有一定增值潛力,可以辦理按揭貸款,購買一套商品房或二手房,這樣每月的工資首先要償還貸款本息,減少了可支配資金,不但能改變亂花錢的壞習慣,章省了租房的開支,還可以享受房產升值帶來的收益。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吃快餐、吃飯店是一些單身族的習慣,可其開支有時占到月收入的1/3。建議單身族購置必備的炊事用具,下班時順便買點喜歡的青菜或半成品食物進行加工,既省錢,又練了手藝。
【慎用信用卡消費】
對花錢無度的單身族來說,使用信用卡需要慎重。信用卡是無現金交易,買再多的東西,輕輕一刷卡就完了,這種瀟灑往往掩蓋了過度消費;另外,貸記卡的透支功能也要慎用,千萬不能使透支成為一種習慣透支不但攢不下錢,而且成了“負翁”,這就更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