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期的教育工作中,梁思成總是站在教學第一線,即使在解放後他擔負著十分繁重的行政工作的情況下,也堅持親自教課。他十分重視對學生專業基礎知識的培養,所以他除了講授中、外建築史外,還經常給剛進大學的學生講“建築概論”,擔任低年級的“建築設計”課程。
梁思成在古建築研究中堅持的嚴謹學風也貫穿在他的教育工作中。他審閱青年教師和研究生的論文都是逐句修改,從內容到錯別字,連一個標點符號也不放過。他為了培養學生有高水平的繪圖本領,甚至從怎樣用刀削鋼筆講起。他教會學生怎樣用手握筆,怎樣畫線,畫線時鉛筆怎樣在手中轉動以保持線條粗細均心。他不僅自己做到而且也要求教師和學生熟悉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築,能隨手勾畫出這些建築的形狀,和記住它們建築的時期。
有一次周恩來在懷仁堂開會時問到明清故宮建造於何時,梁思成當即準確回答:“開始興建於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完成於1420年。”
他不但培養學生的高超技藝,同時也十分注意培養學生的良好作風,反對少數藝術家的所謂不修邊幅的那種散漫習氣。他強調一個建築師要對一個工程負責,必須要有嚴格和科學的工作作風。他要求每一張設計圖紙都要製圖清楚,尺寸準確,連字體大小都要按不同等級的規定,文字與圖分布均勻,幹淨利索,一目了然。對每天製圖完畢後,儀器需擦洗幹淨,文具歸放在何處也都有要求。
梁思成在創辦清華大學建築係時,從全國各地請來的教師,各人的經曆和特長,以及脾氣性格都不相同。有的擅長設計,有的專攻曆史,有的愛好外文,有的長於畫畫;有人脾氣溫順,有人卻耿直怪僻。梁思成不拘一格,尊重並發揮各人所長。有一位教美術的教授,精通業務,但脾氣倔直,見到他不滿意的人和事就要直言批評,不留情麵,不管你是學者還是長者,是領導還是教授,因此得罪過不少人。聘請不聘請這位教授來清華工作?梁思成公開宣布:“隻要他工作好,我讓他三分。”
腳踏實地、嚴謹、謙遜,沒有這些品質,就不可能在學術上有所建樹,清華人正是靠這種學風,才取得了一個個成就。
不望虛幻,隻求實學
上天絕無憐人之心。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達到一個目標,唯有靠你自己。靠你自己的努力,靠你自己的實際行動,靠你自己品格中的一些優點。運氣是不可靠的,努力才是實學的好辦法。
陳寅恪說:“隻有膚淺的人相信運氣。堅強的人相信凡事有果必有因,一切事物皆有規則。”要怎麼收獲先怎麼栽,這比坐待好運從天而降可靠多了。
清華大學的梅貽琦指出:“當我們說自己相信運氣時,其實就是說我們相信自己所不能控製的因素。然而,如果有機會控製這些因素,我確信一定有人會拒絕這種一切操之在我的感覺。因此相信運氣不過是個偷懶的借罷了。
“隨著年歲增長,我愈來愈不相信運氣。過去我認為,生在富豪之家比生在貧民區幸運,但今天看來,這不是絕對的。生在貧困家庭,也許必須加倍努力,而富豪子弟卻可能直往下坡走。
“如果某人一生的血汗成果在意外中毀於一旦,我們自然會說他運氣不好;但他沒有防範未然,是否該為自己的不幸負責呢?又或者,這次打擊能迫使他痛定思痛,東山再起,壞運之說就不可信了。
“因此,我對運氣的看法隻有一句話:不要相信它。生來就好運或生來運就不好,都是愚人的借罷了。許多好運是由勤勉和正確的判斷形成;運氣不好,往往是不夠努力或觀察力不佳的結果。”
賭徒是運氣的忠實信徒,他們必須靠手氣決定輸贏,這樣的人生簡直是場夢魘,他們對前途永遠茫然,永遠無法掌握自己。
人生自有一套遊戲規則,技藝純熟的玩家當然比技藝生澀的人占優勢。成功的人多半實至名歸,而失敗者往往也是罪有應得。相信運氣遠不如相信你自己。
如果一個年輕人相信運氣會從天而降,他就會不斷地拒絕各咱機會,因為那些機會都不夠好,他所要的是大名厚利、高職位,他不屑從基層起步。我們可以想象,不久人們便懶得給他任何機會了,而他一生很可能就這樣耗。一味相信運氣,使這個年輕人喪失許多機會。
真正想成功的人,會把運氣撇在一邊,抓住機會,不放過任何讓他成功的可能。他不會等待運氣護送他走向成功,而會努力換取更多成功的機會。他可能會因為經驗不足、判斷失誤而犯錯,但是隻要肯從錯誤中學習,等他逐漸成熟後,就會成功。
真正想成功的人,不會隻是坐下來怨天尤人,埋怨運氣不佳。他會檢討自己,再接再厲。
也許機緣巧合,上帝讓某些人交上好運,但如果沒有做好這件事的能力,交了好運又怎麼樣呢?清華人不相信命運隻相信實力和拚搏,清華人說:美好的人生和輝煌的成就,都是在奮鬥的過程中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