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記住的東西,要常常自問自答(1 / 1)

不必說,如僅為記憶而記憶,那記憶將無任何用處。一定要能使記憶再現,也就是隨時拿出來使用,那記憶才算有價值。要如何記憶才能容易再現,這乃是記憶法則的一大重點,這則法則就是自問自答法。這是因為對於已經記住的東西,如能時時在腦海裏自問自答,可加深記憶痕跡。

過去日本所發生的大車禍和大地震,在同樣的突變中,有的人在慌亂中死亡,有的人卻冷靜地迅速逃生。經實際調查結果顯示,逃生者幾乎沒有一個例外,他們經常假想出一種緊急狀態,也就是善於用自問自答法。其中有個人假想成各種災難,例如:“當發生大地震房間塌落堵塞時,我要從哪裏逃出室外?”……“從廚房後門跑出”……“假如後門也堵塞又該怎麼辦?”“就從靠路邊的窗戶跳出。”“假如房牆也倒塌怎麼辦?”……就因為他們平時能如此,所以在發生災難時才能逃生。

在考場當試卷發下來時,不會因緊張過度而昏頭漲腦,並且能立刻作出答案的人,多半都是平時善於運用自問自答的人。把已經記住的功課,一邊在心中自問自答,一邊強化記憶,考試時自然不會慌亂。

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念高中的兒子是利用看電視來複習社會科目,所用的也是這種自問自答法。我讀書時還沒電視,當然想不起這種巧妙的記憶法。他是每晚看第四台的教育頻道,可以複習學校的課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