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主談聽了之後一陣高興,可表麵不露聲色地說:“今晚我們好好喝一杯吧!業務上的事嘛,既然貴方願意做出讓步,那就明天再談。”
本來某廠廠長買好了回日本的機票,可為了第二天的談判,決定延期一天返回。結果,在第二天的談判中,日方決定再讓價10萬美元,最後以283萬美元成交。
1985年,江蘇儀征化纖工業公司總經理任傳俊主持了一次和原聯邦德國吉瑪公司的索賠談判,對手是理楊·奈德總經理。索賠的原因是化纖公司引進的圓盤反應器有問題,中方提出索賠數是1100萬馬克,而德方隻同意賠300萬馬克,差距甚遠。這場馬拉鬆式的談判長時間僵持不下。此時,任傳俊建議休會,並提議第二天陪理楊·奈德在揚州遊覽觀光。在風景宜人的揚州大明寺,任傳俊對德方代表介紹說:“這裏紀念的是一位為了信仰六渡日本,雙目失明,終於達到境界的中國唐朝高僧鑒真。今天,中日兩國人民都沒有忘記他。你們不是常常奇怪日本人的對華投資為什麼比較容易嗎?那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人了解中國人的心理,知道中國人重情誼。”接著,他對理楊·奈德笑著說:“你我是多年打交道的朋友,除了彼此經濟上的利益外,就沒有一點個人之間的感情嗎?”
理楊·奈德十分感動,在以後繼續進行的談判中,任傳俊開門見山地說:“問題既然出現在貴公司身上,為索賠花費太多的時間也是必要的,反正是要賠償嘛……”理楊·奈德聳聳肩說:“我公司在貴國中標,總價值才1億多美元,我無法賠償過多,我總不能賠著本幹。”這時,任傳俊抓住江蘇儀征化纖工程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化纖工程這樣一個事實,當仁不讓地說:“據我得到的信息,正是因為貴公司在世界上最大的化纖基地中標,才得以連續在世界上幾次中標,這個賬又該怎麼算呢?”巧妙的反問讓理楊·奈德一時語塞。接著,任傳俊誠懇地說:“我們是老朋友了,打開天窗說亮話,你究竟願意賠多少?我們是重友誼的,總不能讓你丟掉飯碗。而你也要為我想想,我總得對這裏1萬多名建設者有個交代,你說對嗎?”結果,“同意賠償800萬馬克,”理楊·奈德說,“我付了錢,可我心裏痛快!”
做事時,若與對方出現爭執,且已達到了互不相讓,橫眉冷對的局麵時,為了避免直接衝突,製造一些形勢,擾亂對方心理再讓其感到局麵不利。最後,裝出退步的樣子,給對方些甜頭,往往能達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