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引而不發,吊足對方胃口(1 / 2)

有些時候在與對手競爭時,為了獲取最大的利益,我們可以適當製造形勢卻不輕易鬆口,讓對方著急緊張,以致再次妥協。引而不發,吊足對方的胃口也是一種策略。

1984年,我國上海某無線電廠進行技術改造,需要從日本引進框架模具生產線。賣方是日本的某廠,該廠的設備屬世界一流,該廠委托某商社作為商務代理。而某商社也是世界上一流的大公司,它的業務渠道廣闊。為了交易成功,該商社的一位部長與某廠廠長一同前來我國上海參加談判。談判前,日本某廠已經獲得我國政府部門批準的進口用彙額度情報,這對我方來說極為不利。

談判一開始,日方報價為350萬美元,經我方代表努力,反複討價還價,價格逐漸降至293萬美元。這個價格基本上符合引進方的要求,應該說是可以成交的。但我方主談估量了當時的情況,憑他的經驗,認為價格仍存在進一步下調的可能。於是,我方主談對日方代表說:

“貴方在設備的報價上做出了不少努力,我們深表感謝。可問題是經過我方核算比較,還是覺得有些高,希望貴方進一步考慮,明天上午報一個更優惠的價格。”第二天上午9時,雙方在日本某商社的上海事務所繼續談判。某商社的部長發言說:“經過反複核算,價格實在是不能再降了,再降就虧本了。我們總不能做虧本買賣吧?”我方主談聽後鄭重地說:“如果情況確實是這樣,我們的談判隻能到此為止了。不能成交我們很遺憾。不過,貴方為了這個項目曾多次來上海,我們深表感謝。”他一邊說一邊離開座位,我方的其他談判人員也紛紛離開談判室。

我方主談在告辭時對商社社長說:“今天晚上6點,我方在上海大廈宴請,歡迎光臨。”

日方由於此事出現了出乎意料的情況,心情不好,答道:“主談先生,宴請,我們不去了,好嗎?”

我方主談十分冷靜:“我方安排今晚的宴請活動,事前是征得貴方同意的。至於去不去,貴方自行考慮。”

這次談判僅僅用了29分鍾,談判沒有成功。雖然我方代表對於這亟待上馬的項目心急如焚,但也為主談能恰到好處地運用“走為上”的談判策略充滿了信心。

在晚上的宴會桌旁,我方主談很隨意地問某商社的部長:“上午我們離開後,你們對這個項目有什麼新的想法嗎?”

這位部長急急地說:“不瞞你說,上午你們一走,我們就進行了緊急商量。某廠表示再降價就虧本了,可不降價你們又不答應,為了促成這筆交易,我們商社願意從傭金中拿出5萬美元,不知貴方能否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