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功近利容易使很多人失去自我,迷失方向,不急功近利,不患得患失,堅定不移地奠定基礎、創造條件,自會有妙手偶得的樂趣。
低調的人不會急功近利,目光長遠的人也不會急功近利。據權威機構調查顯示,我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隻有3.5年,為什麼許多民企品牌,很快即成為過眼煙雲?
於是,一場以品牌力量為主題的“對話——民營企業家沙龍”吸引了近千名企業家和聽眾。慧聰國際資訊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郭凡生說:“目前我國許多民營企業做品牌都存在著急功近利心態,在認知程度上局限於做品牌就是為了市場,為了馬上賺錢,顧眼前而不考慮長遠,對品牌的高目標指向缺乏明確認識。”其外在主要表現是,炒作成了企業提高品牌知名度的慣用手段。“秦池”、“愛多”等“泡沫”品牌,說倒就倒。他認為,品牌是“人品”、“產品”、“企品”的合一,要靠科技創新,靠文化支撐。要想打造國際品牌,對我國民營企業來說,首先要調整和改變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
歐典地板號稱源自德國,但其德國總部根本不存在;自稱百年曆史其實隻有8年,所謂的歐典(中國)有限公司也根本沒有注冊過。原來,歐典地板並非像其宣傳的那樣“真的很德國”;但竟然賣到了2008元/平方米。2006年的央視“3.15”晚會,向全國消費者揭穿了這個謊言。
他們的所謂“真的很德國”,利用了消費者愛慕虛榮的心理。因為木地板最早源於德國,所以歐典便想方設法把自己的產品與德國聯係在一起,通過炒作概念,來標榜自己技術一流、質量上乘。
美國股神巴菲特有一句名言:隻有退潮時,你才知道誰在光著身子遊泳。很多的企業似乎正是這樣,經濟狂潮一經消退,喧鬧的沙灘上留下的便是投資者尷尬的身影,而這無力遮羞的身影正是急功近利所帶來的一大致命傷。由於急功近利,與歐典類似的不少企業不願在苦練內功上下功夫,而是把賭注押在廣告上,於是中央電視台黃金時段的廣告價位扶搖直上。一些企業在商海中潮起潮落,上下浮沉,甚至是殺雞取卵、急功近利。不要太急功近利,這也許是歐典事件帶給我們最深刻的教訓。
看到新世界旗下的酒店和國際會議展覽中心為鄭裕彤帶來的巨額財富,許多人說,鄭裕彤的成功就是膽大、冒險、快速賺錢。但鄭裕彤卻不這樣認為。
鄭裕彤說:“我不喜歡立刻就能賺錢,而且賺得很多的項目。越賺得快的錢,風險越大,這是一定的。”
“我不是這樣。因為我做每一件事都是看透了才去做的,不是急功近利的。以會展中心為例,我做這件事的時候,別人說我大膽,其實我已經看透了,中國最終要收回香港。1997年的時候,很多人對中國沒有信心,但是我對中國有信心,就是這樣的。”
什麼是遠利?什麼是近利?什麼是大利?什麼是小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衡量標準,市場也有它自己的遊戲規則,隻是急功近利的人難以看到,經過腳踏實地創造的遠利才是大利,經過努力追求的遠利才是長久的利益。
在生活中,一般人的行為準則是“到手就是財”、“他日三鬥,不如眼前一升”。因為他們安於享樂,對於人生輝煌缺少足夠的興趣,還有最主要的是他們目光短淺,根本看不到眼前利益之外更大更長遠的利益。而高效人士的行為準則是“行大事者不近小利,有大謀者不矜小功”,因為他們目光遠大,誌向高遠,能看見更大更長遠的利益,追求的也是更大更長遠的利益。
在現實生活中,出現急功近利的滋長乃至蔓延並不奇怪。問題在於,要清醒地看到其危害,識別其與求真務實的根本對立。所以為了我們的長期發展,不管是在思想上還是在行為上,都應該狠煞急功近利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