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了解你要做什麼,然後去做。”對行事容易草率的人來說,這是很好的座右銘,尤其是前半段。假如決斷和行動力是邁向成熟的必要條件,那麼我們所采取的行動,必須根據良好的分析與判斷。
生活中有很多人,特別是年紀輕、經驗少,又急於求成的人就更是容易做事衝動,不計後果。有些人甚至缺少計劃,任性而為,想到哪兒做到哪兒。他們也許有極強的自信心,也許更應該說是自負。他們總是天真的認為即使沒有經過精心的設計與安排也同樣能夠馬到功成,而這些人通常都是行事草率魯莽的人。
一個人草率行事的性格隻能讓自己吃盡苦頭——毫無頭緒、混亂不堪、漏洞百出。
“行動之前先仔細看”或“投資之前先仔細研究”這兩句話不代表一個人做事猶豫沒有決斷。這些話的意思是要警告我們:采取行動千萬不可魯莽、倉促,要認清事實的真相再做出相應的行動。
因此,在行動前,還有許多事情需要我們去做。我們也必須養成善於分析問題、做事條理清晰的好習慣。
沒有養成做事有條理、做事有次序性格的人,無論做哪一種事情都絕沒有功效可言。而有條理、有次序的人即使才能平庸,他們的事業也往往有相當的成就。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這大千世界,不管你是誰隻要付出了,就一定會得到回報。隻要你曾經努力過,汗水是不會白流的。總有一天你的付出,你的努力會為你換回美好的回報,這是永遠不會更改的事實。
但很多時候,人們有些操之過急,自己做出一些好事或者付出一點,就渴望立時得到回報,一旦不能如願的得到回報就會報怨,就會懷疑,甚至會失去堅持下去的動力,這樣的心態永遠都不會得到回報。
人們常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時間限製。不可能今天做了馬上就得到回報,就像農民種地,今天撒上種子,明天不會有收獲,因為時候還沒有到。假如農民心急,第二天沒有收獲就去把種子扒出來,這樣他永遠都不會再有收獲,這種急於得到回報的心態是完全不實際的。
萬事萬物都有定理,任何事物的發生、發展都是嚴格按照各自的規律進行的。急於求成,而破壞事物的規律,隻能適得其反,一無所獲,拔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就很明顯闡述了這個道理。
衝動是魔鬼,急於求成的這種衝動,不但不能達到人們預期的效果,還會使人忙中生亂,錯失機會而鑄成大錯。所以說人無論做什麼事情,不要急於求成,隻要按部就班,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的去做,就一定會有收獲。恒久的堅持這是一種可貴的精神。
農夫在地裏種下了兩粒種子,很快它們變成了兩棵同樣大小的樹苗。第一棵樹開始就決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所以它拚命地從地下吸收養料,儲備起來,用以滋潤每一個細胞,盤算著怎樣向上生長,完善自身。由於這個原因,在最初的幾年,它並沒有結果實,這讓農夫很惱火。而另一棵樹同樣也拚命地從地下吸取養料,打算早點開花結果,它做到了這一點。這使農夫很欣賞它,並經常澆灌它。
時光飛轉,那棵久不開花的大樹由於身強體壯,養分充足,終於結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實。而那棵過早開花的樹,卻由於還未成熟,便承擔起了開花結果的任務,所以結出的果實苦澀難吃,並不討人喜歡,而且自己也因此而累彎了腰。農夫詫異地歎了口氣,終於用斧頭將它砍倒,當柴燒了。
由此不難看出,急於求成隻會導致最終的失敗,所以我們不妨放遠眼光,注重自身知識的積累,厚積薄發,自然會水到渠成。
成功之路,艱辛漫長而又曲折,隻有穩步前進才能堅持到終點,贏得成功。如果一開始就浮躁,那麼,你最多隻能走到一半的路程,然後就會半途而廢。對於渴望成功的人,應該記住:穩重才能成就大事,做事切不可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