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南方大國楚國卻正在準備舉兵攻薛。薛地危在旦夕。緊要關頭,孟嚐君決定向與自己私交甚篤的齊國大夫淳於髡求援,“我薛地彈丸之地,楚兵一旦來攻,後果將不堪設想。請君助我!”
淳於髡也很幹脆地答應了,“承蒙不棄,我去找齊閔王相助。”淳於髡仔細想了想事情的來龍去脈,他想:如果直接讓閔王救薛地,閔王肯定不出手相救,如果他不去救薛地,楚國占領這塊地方後,就會對齊國造成威脅,從而危機到自己。薛地是一定要救的,關鍵是怎麼說服閔王。這樣,有了全局觀念後,他製定了一套說服閔王的完整計劃。
首先,他讓孟嚐君趕緊召集人員,建築一座祭拜祖先的寺廟,規模越大越好。隨後,他趕到齊國後,進宮覲見閔王。彙報完公務後,他等著閔王問他關於楚國的情況。
果然,閔王問道:“楚國的情況如何?”
淳於髡一臉沉重,“事情很糟。楚國自恃強大,以強淩弱,總在謀劃攻擊別國;而薛地呢,也不自量力……”
談到薛地,淳於髡故意不露痕跡。
閔王一聽,緊接著就問:“薛地怎麼樣?”
淳於髡捉住機會,說:“薛地對自己的力量缺乏分析,沒有遠慮,建築了一座祭拜祖先的寺廟,規模宏大,卻不問自己是否有保衛它的能力。目前楚王準備出兵攻擊這一寺廟,真不知後果會怎樣。處境非常危險。所以我說薛不自量力,楚也太霸道。”
齊王點頭讚賞:“原來薛地有那麼大的寺廟?”
隨即下令派兵救薛地。守護先祖之寺廟,是國君最大義務之一。為了保護祖先寺廟就必須出兵救薛,薛地的危機就是齊的危機,在這種危機麵前,閔王就完全不再計較與孟嚐君的個人恩怨了。而淳於髡就是利用了這一點,先讓孟嚐君建築寺廟,再去說服閔王,取得了辦事的成功。
胸中有大局,就不會被眼前迷霧所惑。要做出準確的判斷,並非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這其中的關鍵是要有掌控全局的能力,要有能在整個局勢中盤算出有利辦事的眼光。能夠“盤算整個局勢”,能夠看出整個事情發展的大方向,並知道如何“照這個方向去做”,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這才叫看得準。
比如,如果一個人隻會做會計,而沒有其他的本事,哪怕他的確能夠算出一些可以提高經營效率、增加盈利的門道,最多也隻能做一個很好的主管會計一類的白領商務人員,而不大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老板。做老板更重要的本事是要能夠從別人看不到的地方發現自己的財路。而這樣說來,對於一個成功的老板來說,最要緊的是他的過人的見識,也就是能夠綜觀全局。
沒有成功的人通常沒有計劃,所以有人說:“沒有計劃,就是正在計劃失敗。”你是否也正在計劃失敗呢?當然,沒有人願意地劃失敗,那麼,你就要學會綜觀全局的本事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計劃,如此,你才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