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男人常常會埋怨陪伴女人買東西,既費時間,又很勞累。她們不是對花紋不滿意,就是對式樣百般挑剔,或者覺得雖然式樣勉強過得去,可惜質料實在不行,因為各種因素而猶豫不決,結果常常空手而歸。其實,這些毛病並非隻有女人才有,一般人在工作或讀書的時候,也會拘於小節而失去大局。
一個人對於某事猶豫不決時,就會發生如上的迷惑或彷徨。這時候,如能針對自己的目的,抓住核心問題來研究,就可以發現一條排除迷惑的大道。例如,你要選購西裝,不妨先明確地限定是何種花紋、式樣、布料,如果決定以花紋為主,那麼,式樣和質料就可以作為次要考慮的條件。如果抓住重點來研究,自然能果斷地選購,而且,以後也不會遭到別人的埋怨,自己也不會後悔。
我們看問題應該把著眼點放在較大的目標上。一個沒有做成生意的售貨員向經理報告說:“買賣沒做成,但我和那位客人吵嘴贏了。”在銷售中,重要的是做成生意,而不是分辨誰對誰錯。
境界談
如果用部隊裏的術語來說,我們寧願失去一場戰鬥而贏得一場戰爭,也不願因贏得一場戰鬥而失去整個戰爭。
求知欲是我們的天性
有個年輕人想向蘇格拉底學知識。蘇格拉底就把他帶到一條小河邊,年輕人覺得很奇怪。然而,更奇怪的事情在後頭,蘇格拉底“撲通”一下就跳到河裏去了。這個年輕人就想:難道大師要教我遊泳?這時,蘇格拉底向年輕人招了招手,示意他下來。年輕人也稀裏糊塗地跳下了水。
剛一下水,蘇格拉底就把他的頭摁到了水裏,年輕人本能地掙紮出了水麵,蘇格拉底又一次把他的頭摁到了水裏,這次用的力氣更大,年輕人拚命地掙紮,剛一露出水麵,又被蘇格拉底再一次死死地摁到了水裏。這一次,年輕人可顧不了那麼多了,死命地掙紮出了水麵後,就嘩啦嘩啦往岸邊遊。上岸後,他打著哆嗦對大師說:“大、大、大師,你要幹什麼?”
蘇格拉底理也不理這位年輕人就上了岸。當他轉身遠去的時候,年輕人感覺好像有些事情還沒有明白,於是,他就追上去對蘇格拉底說:“大師,恕我愚昧,剛才你對我的那個動作我還沒悟過來,能否指點一二?”蘇格拉底看那年輕人還挺虛心的,於是對年輕人說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話,他說:“年輕人,如果你真的要向我學知識,你必須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強烈的求生欲望一樣。”
“凡屬人類都生而具有求知欲。”這句話是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在2000多年前寫下的。直到今日,它仍然正確。
凡屬人類,都生而具有求知欲。是的,他的這一說法,同我們現行的教育政策也是相符的。他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整個人類,不論男女、老幼、貧富、種族,都需要知識。我們可以想象,亞裏士多德同他人相處時,一定也碰到過許多沒有求知欲的人,就如他也一定碰到過一些不太想吃東西的人一樣。假使一個人不大想吃東西,那是生理上有毛病;假使一個人停止學習,那麼他的心智就有問題了。人生來就必須吃東西,也必須學習。假使一個人不吃東西,他的胃便會幹癟起來,身體會疲軟,臉孔也顯得蒼白。同樣,假使他停止學習,他的心靈便會幹癟,思想變得枯燥,言語也會索然無味。
亞裏士多德的這句話已成為世界上每一個學校的指南針,那些以教育為己任的教師都將之奉為座右銘。
境界談
亞裏士多德告誡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受教育,以成為有用的人;他告訴我們,成人同樣也需要教育,甚至比孩子更需要。他提醒我們,人之所以需要學習,全是由於自然的欲望。他知道人們需要有人提醒自己具有這種自然的欲望,因為人們常常忘記了自己最迫切需要的東西!
努力充實自己的知識
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知識成為人們謀求富足,謀求生活需要的最重要的工具。
對於年輕人來說,不管他是多麼貧窮,隻要他渴望著接受教育,希冀著完善自己,那他就是大有希望的。
人生的道路上總不是一帆風順、盡如人意的。麵對坎坷的生活道路,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奮鬥者應該怎麼辦?生活的實踐使我們做出了這樣的回答:要知識,不要歎息!
一開始你如果不具備應有的知識或技能,應該盡力想辦法努力學習。你如果不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不管你長得多麼迷人或多麼能言善辯,你都很難達到頂峰。除了學習之外,沒有其他方法。這個原則適用於任何一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