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識充實自己,無論麵對什麼環境什麼人,各方麵知識的儲備都是必需的。知識使人高尚,使人進取,使人成功,使人幸福。讓我們用知識把自己的頭腦武裝起來。用拚搏精神去鑽研,去開墾,去戰鬥,生活就會充實,人生就會美好的。
著名的音樂家托馬斯·傑斐遜其貌不揚,在他向他的妻子瑪莎求婚時,還有兩位情敵也在追求瑪莎。
一個星期天,傑斐遜的兩個情敵在瑪莎的家門口碰上了。於是,他們準備聯合起來羞辱傑斐遜。可是,這時門裏傳來優美的小提琴聲,還有一個甜美的聲音在伴唱。如水的樂曲在房屋周遭流淌著,兩個情敵此時竟然沒有勇氣去推瑪莎家的門,他們心照不宣地走了,再也沒有回來過。
傑斐遜並不完美,也不出眾,但是他有了小提琴和音樂才華,他就不可戰勝了。
知識,是人類世世代代文明的結晶。它滋補我們的頭腦,啟迪我們的智慧,頤養我們的個性。誰想增長才能,誰想認識社會,誰想了解為人之道,誰就應當和書本交朋友。讀書,還有助於交流信息,開闊視野,擴展心胸。現代社會的飛躍發展,使知識成為人們謀求富足,謀求生活需要的最重要的工具。我們怎能甘心不讀書不學習而被時代拋下呢?那麼,如何提高自己的知識修養,用什麼方法進行自學,充實自己的知識倉庫呢?
首先,要養成愛讀書、善讀書的良好習慣。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讀書足以冶情,足以博采,足以長才……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讀書的好處怎樣形容也不過分。
讀書要講究實效,不搞形式主義;讀書時還應適當做些筆記,既可加深記憶,又備日後經常翻閱,以便“溫故而知新”,不斷鞏固學過的知識。
其次,應結合本職工作並根據個人特長,選擇學習材料。學習好比行舟,沒有目標,小船在大海中隨波逐流,很難順利地到達理想的彼岸。
我們應結合自己的本職工作選擇目標,以便“學以致用”。有些青年人強調自己的興趣愛好,當廚師的不肯鑽研烹飪技術,卻想寫小說。
其實,興趣不是天生的、固定不變的,它是長期的社會影響、教育或訓練的結果。這就是心理學家所說的“可塑性”。正因為有這種可塑性,所以興趣既可以培養,又可以改變。
境界談
盡管你對自己的本職工作原來興趣不大,但隻要你熱愛本職工作,富有鑽研精神,就完全可在工作、學習的實踐中,逐步培養出對本職工作的興趣,並通過自學成才。
學會一笑置之
生活中不乏酸甜苦辣,尤其對於那些痛苦的記憶我們應該學會一笑置之,這種人生態度讓我們能夠放下過去的陰影,輕鬆地走在今天的陽光裏。
學會一笑置之,就是養成一種寵辱不驚、笑看風雲的生活態度。古人用一副絕世對聯告訴我們:人生在世不多短短幾十年,要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名利如雲卷雲舒般坦然才能去留無意。我們的人生是短暫的,如果把功名利祿、榮耀光環看得如此重要,那麼很容易迷失在那些膚淺的東西上,從而丟失了人生的真諦。
寵辱不驚,一笑置之是一種人生智慧。詩人徐誌摩曾如此說道:“我將於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雖然這句話是他的愛情宣言,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中深刻地感受到一位浪漫主義詩人的坦蕩的胸懷。同樣宋朝詩人陸遊也在其詩《書夢》寫道:“一笑俱置之,浮生故多難。”看這些偉大詩人的情懷,無一不表露出一種智慧的人生觀。一笑置之,是一種看淡風雲、大徹大悟的心境。有些人把身外之物看得過於重要,因此讓自己的人生壓抑不堪。
人生不過幾十載,大可不必把別人的一些言論,一些可輕可重的身外物太當回事。如果因為他人的以訛傳訛而暴躁不安,因為一場生意的失敗而自暴自棄,因為旁觀者的幾句嘲笑而放棄自己的夢想,那麼人生便不是你的人生,你不是為了自己而活,是為他人而生的。對過去的事情要拿得起,放得下;對那些無聊的言論要左耳進,右耳出;坦然麵對塵世間的風風雨雨,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
話說唐朝時候有官員考核製度,唐太宗期間,盧承慶因為處事公正而被唐太宗特任命為“考功員外郎”,管理官吏考績。有一次,在盧承慶考評官員的過程中,有一位管漕運的官員,因糧船沉水而失責。盧承慶便給這位官員寫下了“失所載,考中下”的評語。出乎他所料的是,那位官員聽後,沒有提出意見,也沒有任何疑懼的表情,並且一點也不生氣,很坦然地接受了。盧承慶繼而一想,糧船翻沉,不是他個人的責任,也不是他個人能力可以挽救的,於是改為“中”等級。隻見那位官員依然沒有發表意見,既不說一句虛偽的感激話,也沒有什麼激動的神色,隻是一笑置之。看多了奉承嘴臉的盧承慶很讚賞他這種人生態度,脫口稱道:“寵辱不驚,難得難得!”最後把評語改成:“寵辱不驚,考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