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與司馬師、司馬昭暗中密謀,要伺機殺了曹爽。有一天,曹爽和皇帝一起出城,於是司馬懿招來以前的心腹將士,關了城門,同時向郭太後說曹爽奸邪亂國,應該降罪,並派兵守住浮橋,要殺曹爽。

得知司馬懿兵變後,手下眾將都勸曹爽利用皇帝調用全國兵力共同討伐司馬懿,但曹爽哭了一夜,卻遲遲猶豫不決。後來司馬懿派人傳話說:“此舉隻是要你交出兵權,將軍盡管放心回城商量!”曹爽居然信以為真,放棄了反抗。

不久司馬懿便查出了曹爽造反篡位的罪證,便將曹爽兄弟三人和手下全部殺掉。魏帝於是封司馬懿為丞相,加九錫,父子三人共同執掌國家大權。

凡事逞強好勝的,往往碰得頭破血流;而學會適當示弱的,倒是更容易被接受。所以做人做事,如果適時地示弱,有時可能會成為贏家。讓我們想想膾炙人口的曆史典故:劉備屈皇叔之尊三顧茅廬,使得天下三分有其一;韓信能忍胯下之辱,得以叱吒風雲,成就一代名將。

示弱有時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美德。大海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有寬廣的胸襟,有過人的膽量,它站在最低處,從不張揚,所以能納百川。人也是如此,有時降低一點自己的“高度”,反而會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沈從文雖然小說寫得很好,可他的授課技巧卻很一般。他頗有自知之明,上課時開頭就說:“我的課講得不精彩,你們要睡覺,我不反對,但請不要打呼嚕,以免影響別人。”這麼“示弱”地一說,反而贏得滿堂彩。示弱有時還是一種品質,一種藝術。作為中國當下身份最高的體育明星姚明,我們從沒聽說過他的乖戾、狂妄等傳聞,即使外界對他有一些誤會,他也甘心“示弱”,以一貫的從容、自信、優雅來輕鬆化解。

境界談

“示弱”並不說明一個人不是強者。生活中那些甘願示弱的人,雖然處處謙虛謹慎,總是為他人考慮,這並不代表他真的是一個弱者,而恰恰說明他已悟到了做人的真諦。應該說,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笨拙也是一種智慧

至巧不敵至拙。一個人說十句話,如果有九次都正確,人們往往不會稱讚你,因為隻要你有一句話說得不對,就會受到眾多的指責;一個人如果十個謀略有九次成功,人們往往也不會十分讚賞,因為如果有一次謀略失敗,人們就會紛紛批評起來。因此,君子應該寧可保持沉默,也千萬不要浮躁多言,寧可表現出來十分笨拙,也千萬不要自作聰明。

衛國人吳起是個十分善於用兵的人,他曾經為魯國國君出力。後來魯國遭到齊國的進攻,魯國國君特別想任用吳起為將軍,然而這時,有人偷偷告訴國君說吳起的妻子就是齊國人,如果任命他當將軍,魯國恐怕會很快滅亡。國君聽說後,就不敢用吳起,然而吳起一心想成功立業,於是殺了妻子,用此來表明他絕對不會去親附齊國。魯國國君看到以後,被吳起的誠意所打動,於是任命他當將軍,不久,魯國軍隊就把齊軍打得大敗。

吳起獲得勝利以後,受到了一些人的嫉妒。這些人開始詆毀吳起。他們說吳起為人猜疑殘忍。吳起很年輕的時候,本來家裏很富有,但是他一心想當官,於是耗盡了家財去求官,最後什麼都沒有得到,家產也消耗殆盡。後來同鄉因為這個事情嘲笑他,他一生氣就殺了三十多人,然後逃跑了。他和母親分別的時候,放出了狠話,如果他做不到卿相,就絕對不會再回到衛國。後來他去拜曾子為師。不久,吳起的母親去世了,他都沒有回去奔喪。曾子因此特別看不起他,和他斷絕了師徒關係。他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來魯國,通過他所學的兵法來侍奉國君。國君一懷疑他,他就立即殺掉妻子來表明心跡,無非是想謀求一個職位。然而,魯國是個太小的國家,現在卻成了戰勝國,相信過不了多久,其他各國都會過來謀害魯國。而且魯國和衛國本來很友好,如果國君重用吳起,那麼必然和衛國結仇。魯國國君聽到這話,逐漸開始疏遠吳起。

為此,吳起鬱鬱不得誌,於是跑到魏國去。魏王問大臣:“吳起究竟是個怎麼樣的人?”大臣回答說,吳起貪戀成名而且十分愛好女色,但是如果讓他去打仗,恐怕司馬穰苴都不會是他的對手。聽了這話,魏王決定起用吳起為主將。吳起果然不負魏王重托,攻打強大的秦國也能大獲全勝,奪得了五座城池。

吳起當主將的時候,和士兵同甘共苦,跟士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飯,睡覺從來不鋪墊褥,行軍打仗也從來不乘車馬。有一次,有個士兵生了瘡,吳起親自為他吸吮。這件事被士兵的母親知道了,立馬放聲痛哭起來。有人很是不了解,說你兒子不過是個小兵,而將軍親自為他吸吮毒瘡,你為什麼這麼悲傷?那位母親說:“當年就是吳將軍替孩子的父親吸吮毒瘡,所以孩子的父親在戰場上隻知道向前衝,從來不知道逃跑,結果死在敵人手中。現在吳將軍又替兒子吸吮毒瘡,我都不知道他以後會死在什麼地方?”可見吳起是多麼受到士卒愛戴。魏王也因為吳起十分善於用兵打仗,而且特別廉潔,待人很是公平,於是任命他擔任西河地區的長官,主要對抗秦國和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