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建軍犧牲的噩耗傳開,紛紛趕來的鄉親們悲痛不已,泣不成聲。不少鄉幹部哭訴起來:“伍書記硬是防‘非典’累死的,他平常蹚這點水根本沒有問題!”
“為官一任就要多為百姓辦實事”
2001年6月,伍建軍調到後河鄉擔任黨委書記。
後河鄉的地理環境非常惡劣。有順口溜為證:“後溪河,石頭多,岩對岩,坡連坡。”這句順口溜便道出了後河鄉生存和發展條件的艱辛。伍建軍到任後,麵對鄉情,決定加強製度建設,提高幹部執政水平,促使幹部窮則思幹,同時因地製宜明確發展思路。他說:“每個鄉幹部每月寫5篇讀書筆記,1篇心得體會,每月必須20天蹲鄉駐村……”不到兩個月,鄉幹部工作生活作風明顯好轉,全縣知名的該鄉幹部“走讀”現象得到了根治。
伍建軍雷厲風行,他在村社幹部大會上講道:“我們黨的幹部,為官一任就要多為老百姓辦實事!我決心帶領廣大幹部群眾,3年內修通3條路,架設3座橋,整改5村電,解決3村水,5村喇叭響……”
3年時間沒到,伍建軍的誓言基本實現:修通了寒峰村公路14.8千米,西流村騾馬路30千米,架通2座鐵索橋,電網整改2個村,3村自來水即將啟動,安裝了5村廣播。
2002年,全鄉人均純收入較上年增長11%。聞名全縣的貧困鄉,如今桑樹滿園,藥材飄香,山羊成群,好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我伍二哥隻值兩瓶酒錢?”
伍建軍有個諢名叫“伍老二”!那是他在原區公所工作時,單位有8名男同事,他排行“老二”,人們都親切地叫他“伍二哥”。
2003年的一天,一位老朋友到後河鄉調研工作,伍建軍到商店拿了兩瓶白酒招待客人。兩天後他去商店付錢,店老板說已記在鄉政府賬上了。伍建軍非常氣憤,把胸膛一拍說:“這是什麼話,我伍二哥難道隻值兩瓶酒錢?”他將錢“啪”地壓在桌上,轉身離去。
與伍建軍打過交道的人都說他:公私分明,清正廉潔,不搞特殊化。無論在哪裏主持工作,他都有兩個賬本:一本記著他審批的賬目,自己保管;另一本記著他親自經手的賬目,由鄉上其他負責人保管,每次財務交接他都清清白白。
1999年11月,伍建軍為摔成腦震蕩的女兒治病,超假一天,他主動向鄉財政所繳了10元罰款。同事們說:“伍書記情況特殊不能扣。”伍建軍嚴肅地說:“製度麵前,人人平等,我是領導,必須帶頭。”
伍建軍在大河擔任黨委書記時,幾個老鄉、老同學找他幫忙推銷水果苗,承諾每根給0.5元的“回扣”。憑著書記這個職務,推銷幾十萬株苗子不是一件難事,但他態度堅決地說:“我伍二哥再窮,也不能賺老百姓的黑心錢。”
伍建軍生活儉樸,從不穿品牌服裝,從不抽3元以上的煙、喝5元以上的酒。因為下鄉時間多,他很少穿皮鞋。他大兒子先天弱智,小女兒5歲時摔成重傷,為給孩子治病家裏累計開支6萬多元,至今還負債累累。他不打麻將、不玩撲克,有空就讀書看報,研究政策,記日記,寫心得,思發展。
他帶著眷念和遺憾走了
伍建軍一參加工作就成了“工作狂”,經常是十天半月也難回一趟家,弄得妻子怨聲載道,一家人很不愉快。
1997年抗洪救災期間,妻子邱才秀剛懷女兒5個多月,多麼希望得到丈夫的愛護和照顧。她既要帶連出門都需看護的8歲男孩,又要忙工作和家務,好幾次累得暈倒在地。一天,邱才秀一手牽著孩子,一手提著桶下河洗衣服,不慎摔到河裏的亂石灘上,撞傷了右腿,動了胎氣,出現了流產征兆。邱才秀傷心地哭了,她撥通伍建軍的電話,希望丈夫回家照顧。可她萬萬沒有想到,得到的答複是“實在太忙走不開”。伍建軍忙完救災,56天後才回家。
2001年5月,兒子在嶽母家重病不起,邱才秀多次步行到鄉裏乞求伍建軍回去看看,可他一直忙於鄉鎮機構改革,直到孩子死亡的那天深夜10點才趕回家,摟著遺體聲嘶力竭地痛哭一場。第二天清早,他帶著無限的傷感安葬了孩子,家裏的親朋好友還沒散去,他抹著眼淚趕去單位,一走就是12天。
伍建軍對家事很少過問,夫婦倆工作調動頻繁,由於沒有固定的房子,每次搬家全靠妻子一人收拾打點。2001年8月,他們由寧廠區公所搬到寧廠鎮,妻子收拾家具直到第二天淩晨4點。當她打點到他倆的《結婚證》時,不禁自語:伍建軍啊,你心裏還有這個家嗎?這輩子嫁給你真是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