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星的腦門為什麼特別大?
壽星特大號的腦門仿佛頂著一個肉瘤,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關於這個肉瘤,民間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壽星母親懷上壽星九年了,還沒有分娩。母親十分著急,竟然急得問肚子中的孩子:“兒啊,你為什麼還不出?”而壽星在娘胎中說:“如果家門口的石獅雙眼出血,我就要出生了。”這話被隔壁的屠夫聽到了,就用豬血塗在石獅雙眼中,沒想到豬血剛剛抹在石獅的眼睛上,壽星便突然從他母親腋下鑽了出來。因為壽星是上界神仙,必然和世人不同,所以即使其母懷胎九年,也尚未到產期,所以壽星的頭就變得長而隆起了。這個傳說中壽星的懷胎時間過長,無非是要說明壽星的生命非同一般,所以能長壽,也能賜給人們長壽。
麻姑是怎麼成了壽星的?
民間給女者祝壽,常送“麻姑獻壽”圖。圖中的麻姑多是雙手托盤作奉獻狀,盤中一壺美酒,幾枚仙桃,酒是自釀長壽酒,桃是王母娘娘所贈壽桃;或肩荷一細竹枝,枝上掛一壺美酒,一童子背一巨大的仙桃相伴相隨。她成為壽星,與王母娘娘有關。相傳,麻姑是一位仙女,有羞花閉月之貌。一次,三月三日王母娘娘誕辰舉辦蟠桃大會,各路神仙齊來祝壽。百花、牡丹、芍藥、海棠四位花仙特邀麻姑同往。四位仙子均送上各自的仙花為王母娘娘祝壽。麻姑沒有什麼好獻的,就在絳珠河畔用靈芝釀造壽酒,獻給王母。這就是麻姑獻壽的來曆。麻姑也因此被王母封為女壽星。
人們常說的財神有幾位?
財神是中國民間普遍供奉的一種主管財富的神明。財神的起源頗為難考,所祭祀的神明也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人們常說的財神,一般有“正財神”趙公明,“文財神”範蠡、比幹,“武財神”關羽,“偏財神”五路神、利市仙官,“準財神”劉海蟾。
你知道財神休妻的故事嗎?
以前,財神廟財神身邊總有一位端莊美麗的財神娘娘陪伴,後來這位善良的女菩薩突然不知去向,原來她被財神爺給休掉了。財神爺為什麼要休妻呢?這要從一個乞丐說起。有個討飯的叫花子窮得無路可走,討飯路過一座古廟。進廟後,他什麼菩薩都不拜,單摸到財神爺像前,倒頭便拜,口裏祈求財神爺賜財。趙公元帥見是一個叫花子,心想連香燭都舍不得點,還來求財?天下那麼多窮叫花子,我能接濟得過來嗎?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認為財神總會救濟窮人的,富人不愁吃穿,求財何用?便不住地拜。這時,財神娘娘動了惻隱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財神夫君,勸他發善心給這叫花子一點施舍。可財神爺不理睬,打了兩個哈欠又閉上了眼睛。雖然是財神娘娘,可財權在夫君手上,夫君不點頭,怎麼好將錢賜給叫花子呢?娘娘無奈隻得取下自己的耳環,扔給了叫花子。乞丐突然感到神龕上擲下一物,一見是一副金耳環,知道是財神所賜,急忙磕頭,連呼“叩謝財神菩薩”。財神爺睜眼一看,發覺娘娘竟將自己當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給了窮叫花子,氣得大發雷霆,將財神娘娘趕下了佛龕。
秦瓊、尉遲恭是怎麼成為門神的?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率領群臣征戰多年,終於穩固了大唐江山。但雖說坐穩了江山,李世民卻在每天夜深人靜的時候,就會聽見一聲聲淒厲的鬼叫從神秘莫測的遠處傳來。李世民聽得心驚膽戰,終日擔驚受怕,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於是唐太宗召集群臣,詢問對策。大臣魏徵進諫說:“派兩位將軍護守宮殿,定能夠使鬼神遠離。”李世民大悅,問誰可以擔當這個任務。這時,秦叔寶上奏說:“臣平生殺人無數,一些小鬼有什麼可怕!我願同尉遲恭身著戎裝守候在宮殿門外,神鬼必不敢來。”皇帝準奏。於是,這兩員大將每夜都身披盔甲,手持兵器,立於宮門兩側。從此以後,夜裏果然再沒有什麼動靜了。時間一長,太宗恐怕二位大將長期為自己守夜,會影響二人的健康與要事,所以就找人將兩位大將威武的形象畫在紙上,並貼到宮門上來代替二人,竟也可以起到同樣的作用。漸漸的,秦瓊與尉遲恭的故事流傳到了民間,人們也按照這樣的做法,將二人的畫像貼在門外,以祈求平安吉祥。
為什麼人們用又黏又甜的東西供奉灶神?
傳說,灶神之所以受到人們的敬重,不僅是因為他能掌握人們的飲食,為人們帶來富足的食物,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要為玉皇大帝考察一個家庭的善惡。民間認為農曆臘月二十三日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也就是灶神離開人間,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一家人這一年來所作所為的日子,所以在這時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灶王爺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人們既然惹不起他,又躲不起,隻好在上供時想辦法,希望灶王爺能夠“上天言好事”,所以送灶神的供品一般都用一些又黏又甜的東西如糖瓜、湯圓、麥芽糖等。總之,用這些又黏又甜的東西,目的是要塞灶神的嘴巴,讓他回到天上時“嘴甜”而多說些好話,另外,黏住灶神的嘴巴,讓他難開口說壞話。也有人用酒作為供品為灶王爺送行,認為這樣就可以讓灶王爺喝醉,讓他頭腦不清,少在玉帝麵前打小報告。
不同的民族信奉的火神是同一個人嗎?
火神是民間俗神信仰中的重要神祇之一,各民族都有火神祭祀的風俗。但是,各民族傳說中的火神形象和由來各不相同。漢族一般都以祝融為火神,據說他本是顓頊氏的後代,本名重黎,也叫吳回,帝嚳當政時,官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乃命曰“祝融”,死後為火官之神。此外,有些地方也有以炎帝或燧人氏為火神的說法,如謂遠古時燧人氏鑽木取火,使人類進入熟食階段,後人尊為火神,又稱火德真君,定時祭祀。在北方信奉薩滿教的各民族中,火神是一位古老的男性,被稱為火神公、火婆、火姑娘、火靈、火源等。滿族神話傳說,少年英雄托阿從天火庫盜來一葫蘆火種,他把石塊鑿出洞,然後把火種一一裝入石塊,帶回人間,並告訴人們用碰磕石塊的辦法從中取火。就這樣,人間有了火種。從此,人們祀托阿為火神,除春秋致祭外,每年除夕還要舉行隆重的迎接火神的儀式。西南少數民族的火神崇拜與北方少數民族的火神形體人格化不同,他們大多把燃燒的火焰視為火神的化身(或把鍋莊石、火塘灶等視為火神的象征),並奉其為恩賜火明和財富,是家族繁衍興旺的保護神。在尊重火給人間帶來的恩惠的同時,人們又把森林草場的火災以及病人發燒、小兒夢魘等疾病視為火神發怒的結果,愈是對它崇敬,也就愈發畏懼它對人的懲罰報複。如在鄂倫春族的傳說中,一位先生早晨起烤火,因搗動火,觸犯了火神。無論他家搬到哪兒,怎麼也生不起火。後來他向火神婆婆請罪,得到了寬恕,回家再點火時,火就著起來了。
你知道有關床神的由來與傳說嗎?
在民間床神是住宅神中的重要神靈之一,也像灶神、土地神那樣,有公婆兩位,稱之床公、床母。民間傳說中的床神就是周文王夫婦。相傳,周文王姬昌共有九十九個兒子,他在西岐的時候,一直廣行善德,造福一方百姓。有一次,周文王在前往國都朝歌的路上,走到燕山一帶,遇到大雨,正發愁無處躲雨,看見在山野之間有一枚巨大的蛋,心中非常吃驚。就在這時,突然一道雷電打落,將巨蛋劈開,一名小男嬰在蛋中哇哇大哭。周文王素來擅觀天象占卦,合指一算,推測到這個男嬰出生奇特,將來必成大器,於是收其為第一百個兒子,並見他出生跟雷電有關,因而給他取名為“雷震子”。在古代,多子多福的觀念始終在人們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男尊女卑的傳統認識下,像周文王這樣有上百個兒子更是絕無僅有。因此,後人就將周文王夫妻喻為床公和床母,並將其尊為主管生育之神。
你知道關於和合二仙的傳說嗎?
在我國民間喜慶吉祥之節、合婚之日,人們常常貼上一幅和合二仙的吉慶圖案,表達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據傳,和合二仙又稱和合二聖,是兩位出家僧人,出家前同住一村,年長者名寒山,年幼者名拾得,兩人長相奇特,但親如兄弟,當時他們同時喜歡上村裏一個美麗姑娘,後來拾得娶得此女,而寒山便削發為僧。後來拾得得知寒山出家,自己也辭別妻子做了和尚。當時拾得折一枝荷花去見寒山,而寒山則捧一盒飯招待拾得,荷與和、盒與合同音,“和合”二字有互諧之意,故稱兩位為“和合二仙”。後來,和合二仙變化成清清爽爽的童子形象,一個手持荷花,一個手捧寶盒。
雷公、電母的職責從最初到現在有何變化?
雷公又稱雷神、雷師,為司雷之神。在許多廟宇中,雷公的形象都是袒胸露腹,背上有兩個翅膀,臉像紅色的猴臉,足像鷹爪,左手執楔,右手持錐,作欲擊狀。自頂至旁,環懸連鼓五個,左足盤躡一鼓。電母是司掌閃電之神,屬陰,故稱母,又稱金光聖母、閃電娘娘,也有傳說電母是雷公的配偶神。其形象是一位高貴典雅的女人,兩手執鏡。雷公、電母之職,原來是管理雷電。但是自先秦兩漢起,民眾就賦予雷電以懲惡揚善的功能。認為雷公能辨人間善惡,代天執法,替人間收拾惡心毒行的歹人,主持正義。在一些規模較大的道觀和廟宇中,常有雷公電母的供奉。
風伯是一位怎樣的神仙?
風伯,又稱風師、飛廉、箕伯等等。傳說他是蚩尤的師弟,曾與蚩尤一起拜一真道人為師傅,在祁山修煉。其最初形象在民間傳說中是一個長著鹿一樣的身體,身上布滿了豹子一樣的花紋,頭像孔雀的頭,頭上的角崢嶸古怪,有一條蛇一樣的尾巴的怪獸。唐宋以後,其形象為一白須老翁,左手持輪,右手執箑(即扇子),稱風伯方天君。民間常以狗祭風神。另外,還有人認為風伯為箕星,即人馬座的V、B、E、Y四星,又稱箕鬥、鬥宿。
關於雨師有怎樣的傳說?
雨師是掌管雨的神仙,叫屏翳,也叫號屏、玄冥。即赤鬆子,又寫作“赤誦子”。傳說他是炎帝神農氏時施雨的雨師,專管布雨施霖的事。神農氏成仙後,黃帝繼任首領,九黎的首領蚩尤不服,興兵作亂。赤鬆子也隨之投奔了蚩尤。等黃帝率領眾部落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時,赤鬆子化為一條虯龍,飛廉(即風伯)變成一隻小鹿,一道施起法術。刹那間,天昏地暗,飛沙走石,暴雨狂風。黃帝連連後撤,一直退到泰山。黃帝在泰山會集群臣,商討了三天三夜後,終於設計出兩個破敵法寶——司南車和牛皮鼓。蚩尤仍使飛廉和赤鬆子呼風喚雨,吹煙噴霧。這一次,黃帝靠著司南車,始終不迷失方向,堅持戰鬥。緊接著,大臣容成等人,率人擂起牛皮鼓來,頓時驚天動地,裂石崩雲,嚇得飛廉和赤鬆子魂飛魄散,趕緊還原凶橫本相,跟著蚩尤一塊兒逃竄。黃帝揮師追擊,一直追到涿鹿,終獲全勝,還活捉了赤鬆子和飛廉。因為這兩個人都會法術,黃帝仍叫赤鬆子當雨師,又封飛廉為風伯,要他們改惡向善,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