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民間科學知識(2 / 3)

指南針在11世紀時已是常用的定向儀器。指南針的最大用途是用來導航。中國典籍記載指南針用於航海始於宋代,大大地促進了航海事業的發展。大約在12世紀末到13世紀初,指南針由海路傳入阿拉伯,然後由阿拉伯傳入歐洲。

雕版印刷術是如何誕生的?

雕版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在唐朝就非常流行了。雕版印刷的出現是我國曆史上印章與石刻結合的結果。所謂石刻就是用紙在刻有文字的石碑上拓印。石刻刻的是陰文(字凹下去),不便印刷,但麵積很大;印章刻的是陽文(字凸起來),便於印刷,缺點是麵積太小。於是,人們把這兩者取長補短,開始雕刻大麵積的陽文木板,開始印刷曆書、佛像、經書等。目前,文獻記載最早的雕版印刷書籍是貞觀十年印刷的《女則》一書。

活字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雕版印刷術發明後,人們發現它有一些缺點,如刻版費時費工費料,大批書版存放不便,有錯字不容易更正等。到了北宋仁宗時,平民發明家畢昇改進了雕版印刷術,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據沈括的《夢溪筆談》記載,活字印刷術分為三道工序。首先,用膠泥做成一個個四方長柱體,一麵刻上單字,再用火燒硬,這就是一個個的活字。這是活字印刷的基本工具。排字的時候,先預備好一塊鐵板,板上敷一層鬆脂、蠟和紙灰等合製的藥品,鐵板四周放著一個鐵框,在鐵框內密密地排滿活字,滿一鐵框為一版,再將鐵板放在火上烘烤,使鐵板上的藥品稍稍熔化。另外用一塊平板在排好的活字上麵壓一壓,把字壓平,一塊活字版就排好了。它同雕版一樣。隻要在字上塗墨,就可以印刷了。這就是最早發明的活字印刷術。這種膠泥活字稱為泥活字。

還魂紙是一種什麼紙?

還魂紙是指用廢紙做原料生產的再生紙。“還魂紙”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時期。敦煌石窟《救苦眾生苦難經》使用的紙就是還魂紙。在經卷的反麵可以看到三片泛紅的故紙殘片,紙片上有粗橫簾紋,紋寬約2毫米。由麻纖維製成,麻筋較粗。這顯然是三片抄經前未及搗爛的廢紙,它有力地證明了當時的造紙原料中有廢紙。該經卷的經尾上寫有“乾德五年丁卯歲七月二十四日善興寫經”的字樣,說明寫經年代為967年。

膽銅法是一種怎樣的煉銅方法?

膽銅法,即膽水煉銅,是水法冶金的起源。它是中國的一項偉大發明,在世界冶金史和化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膽銅法是把鐵放在膽礬(硫酸銅)溶液(俗稱膽水)中,使膽礬中的銅離子被金屬鐵所置換而成為單質銅沉積下來的一種產銅方法。

膽水煉銅法約始於西漢。西漢成書的《淮南萬畢術》有“曾青得鐵則化為銅”的記載,“曾青”又有“石膽”、“膽礬”等名稱,是天然的硫酸銅。東漢的《神農本草經》也說:“石膽……能化鐵為銅。”到了南北朝時期,梁代的陶弘景又進一步發現膽銅法的原料不限於硫酸銅,隻要是可溶性的銅鹽,就會和鐵起置換反應。

膽銅法有許多優點。它可以就地取材,在膽水多的地方設置銅場,設備比較簡單,技術操作容易,成本低廉。同時,因為在常溫下提取銅,不像火法煉銅那樣需要高溫,既節省燃料,又不必使用鼓風、熔煉等設備,且不論含銅量多寡,貧礦富礦都能應用。

發明鋸的人是魯班嗎?

魯班是我國古代的一位能工巧匠,有過許多發明創造。據一些曆史書籍記載,鋸就是他的一項發明,而事實上,鋸並不是魯班發明的。

20世紀70年代,國家考古工作者在陝西周原發掘了一處西周中期的製造骨器的作坊遺址,遺址中發現的獸骨有被鋸條鋸斷後留下的痕跡,並保存有大量的骨質下腳料,還發現6把銅鋸和1把骨鋸。而魯班是春秋末期的魯國人,由此可知,至少在魯班之前400年,人們就已經使用鋸子來進行生產了。

什麼是灌鋼法?

灌鋼法是由南北朝時的北齊人綦母懷文發明的。據《北齊書·方伎傳》的記載,東魏、北齊年間,綦母懷文選用宿鐵作為刀刃,造出了鋒利異常的寶刀,可以在一斬之下劈斷30片金屬甲片。

在製作宿鐵刀時,綦母懷文沒有用通常的水冷法鑄刀而是“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就是用牲畜的尿和脂肪來幫助煉鋼。因為牲畜尿中含有鹽類,具有比水更高的冷卻速度,所以能使淬火後的鋼獲得較高的硬度;牲畜油脂冷卻速度較低,能避免鋼淬火時脆裂,提高鋼的韌性,減少它的變形。

古代是怎麼製糖的?

我國最早的糖,除蜜糖外,主要是麥芽糖。麥芽糖在古代又名“餳”、“飴”等。中國早在3000年前就知道用麥芽來製造麥芽糖了。遠在西周至春秋時代,人們就開始做蜜餞了。戰國時代,我國人民已用飴糖來調製食餅了。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詳細記載了製作麥芽糖的方法,其工序從發芽、浸米、蒸米、糖化、過濾、煮飴、攪拌到加工,已與現代的製飴過程大致相同。到明朝時期,人們巧妙地用各種方法把麥芽糖做成美味食品,並且出現了更為詳細的製飴記載。

我國用甘蔗製糖的曆史也很久。甘蔗產於南方,從戰國至漢末,已種甘蔗,並喝其漿汁。漢朝時,人們已經能用蔗漿熬製的糖膏塑成各種動物的形狀。從東漢到唐初,我國蔗糖質量並不好,唐太宗派人赴印度摩揭陀國學習製糖技術,引進新的製糖法,從此,我國的蔗糖生產才進入一個新階段。

古代人是怎樣取火的?

根據傳說,大約在6000多年前的燧人氏時代,人們是通過鑽木來取火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木柴都能鑽出火種,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要鑽出火種,不但要選擇木柴品種,而且要根據季節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木柴品種。黃帝時期,各地都設有專門管理鑽火的官員。他們長年負責選用能鑽出火的木柴。古人把這種取火方法稱為“燧”。